•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9

尼古丁00144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多多吃好

已采纳

对于试卷的练习,会让你更加轻松的掌握重点知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以供大家学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本大题共13小题,共31分。1~9小题,每题2分)

1.下列各 组词 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发髻(jì) 宽恕(shù) 嶙峋(xún) 目眩(xuàn)

B.茁壮(zhuó) 伫立(zhù) 虬龙(qiú) 撤销(chè)

C.猝然(zǔ) 论语(lún) 湛蓝(zhàn) 黄晕(yùn)

D.竦峙(sǒnɡ) 骸骨(hái) 峰峦(luán) 静谧(mì)

2.依次填入下面 句子 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 出光彩。

(2)传统书信 了太多的 文化 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3)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 了无尽的力量。

A.散发 承载 凝结 B.焕发 承载 凝聚

C.焕发 承担 凝结 D.散发 承担 凝聚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妈妈,您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儿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文章 写出了孩子的天真、顽皮,并寄予了深深的母子之爱。

C.《化石吟》题目用了拟人手法,自述了化石的产生及亿万年前生物世界的状况。

D.《看云识天气》属于 说明文 ,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①他,不知道他的死活。[A]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B]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C]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D]这时候蔡老师②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③!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7.在文中画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①牵挂 ②增援 ③支援 B.①担心 ②支援 ③援助

C.①牵挂 ②援助 ③支持 D.①想念 ②援助 ③支援

8.“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这一句应该放在文中A、B、C、D这4处中的 处。

9.关于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有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度赞美蔡老师,表现出 儿童 自然而纯真的感情。

B.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是 短语 的排比。

C.句中“慈爱”“公平”“伟大”这3个词语可以调换位置。

D.“慈爱”“公平”“伟大”都是形容词,而且都是褒义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

(2)耻己之不如也 耻:

(3)思所以败之 所以:

(4)乃袖茅栗以往 袖:

11.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3分)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3分)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上句或下句。(7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 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11。到家,二鼓○12,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11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12二鼓:二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食馀甘煮菜

(2)顾影颓然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8.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 故事 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____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 种植 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 随笔 集《流向远方的水》)

19.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20.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

① , ② ;长满水草的河渠, ③ ;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 ④ 等。

21.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 说说 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4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______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城市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一)口语交际。(4分,每小题2分)

新年到来之际,同学们纷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 贺卡 表达对友情的珍重、对师恩的感激和对亲人的祝福,他们写出的新年贺词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言辞恳切,有的则催人奋进。试仿照下面某同学写给老师的新年贺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格,分别给你的同学和父母写出新年贺词。

示例:您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您是睿智的乐施者,传播知识与美德。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谆谆教诲,祝您新年快乐。

24.给同学的新年贺词。

25.给父母的新年贺词。

(二)名著阅读。(2分)

26.请向同学们推荐下面列出的你熟知的一部文学名著,并能从内容概要、主题思想、艺术特点、地位影响等方面说明你的推荐理由,让同学们对这部名著产生兴趣。

《爱的 教育 》《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推荐名著:《 》

推荐理由: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7.根据要求 作文 。

青春是无价之宝。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营养滋养身体,更需要良好的精神养料——心灵鸡汤,来滋养自己的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少精神养料:理解是养料,鼓励是养料,善意的批评也是养料……

请以“心灵鸡汤”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226 评论(9)

王凡Angela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试题是很必要的,因为其有固定基础的作用。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一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 . 基础(22分) 1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⑴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 ⑵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游子之悲的诗句是:□□□□,□□□□□□。(2分) ⑸ 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母亲xìn fú( )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⑵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ɡ( )地响着。 ⑶我páo ɡēn wèn dǐ(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⑷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shà yǒu jiè shì( )地问他价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 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4.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夏天的大北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把“季节”改为“地方”) B. 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删去“和生活”) C. 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删去“由于”或者“使”) D. 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把“讨论”改为“研究”)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 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意思相承或相关。(4分) 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 二.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9分)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思而不学则殆 ⑵人不堪其忧 ⑶三军可夺帅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3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 思考。 C. 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7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⑴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⑵孤往者尝为邺令 10.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11.说说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 (三)(8分)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12. 给这段话拟一个标题。(2分) 13.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把标志方位的词语列出来。(4分) 14. 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分) (四)(14分) 还情 孙道荣 ⑴一对老夫妻报警:他们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包裹里是整整1万元。 ⑵钱是假的?警察帮他们检验,100张百元钞票,张张都是真的。这是一个陷阱?包裹里夹着一张纸条:“本公司抽出10位幸运人士,这1万元是公司送你的幸运钱,别担心有诈,请放心。”警察分析,一般的诈骗案中,骗子都是找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钱,哪有骗子直接送钱的?不像是骗局,也看不出有什么陷阱啊。 ⑶有人劝他们:“既然是真钱,又确实是寄给你们的,你们就收下。”可不弄清楚钱的来路,老两口哪敢要这个钱?为了这个来路不明的包裹,老两口愁得茶饭不思,老太太更是急得病倒了。 ⑷事情到了这一步,寄包裹的人终于现身了。她是老两口的一个忘年交,两家常有走动。问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老两口寄钱,她说是为了还情。 ⑸原来,她孩子小的时候就在附近的小学读书。那时候,孩子下午3点多就放学,而她和丈夫快6点才下班,这中间的近3个小时成了空白时段,孩子没人管。她让孩子在学校边上的车棚里等她,而老两口就在车棚边经营着一家小店。有一次,在车棚里等妈妈的孩子咳嗽得很厉害,老太太闻声心疼地将孩子喊进了自己的店里,给孩子倒了杯热水。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⑹问清了孩子的情况,老两口对她说,今后,就让孩子放学后坐在他们的小店里等她吧。就这样,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坐到了小学毕业,一坐,就是6年。老两口还特地给孩子弄了张小桌椅,方便孩子做作业。有时候,她来接迟了,孩子已经跟老两口一起吃过了晚饭。 ⑺对老两口,她一直心存感激。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⑻中秋节到了,她买了一盒月饼,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两口,老两口喜滋滋地收下了。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盒月饼。她自然坚决不肯收,老两口脸都变了:要是不肯收,下次再也别来了。她只好收下。 ⑼快过年了,她托人从乡下买了一条家养的猪后腿作为年货送给老两口。老两口一见礼物,乐得合不拢嘴,好多年没吃过正宗的乡下家养猪肉了。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条金华火腿,老两口说:“火腿太硬,我们吃不动了,你们帮帮忙。”她只好无奈地收下。 ⑽重阳节到了,她给老两口每人定做了一件唐装,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这一次,老两口没回送她礼物。可是,第二年儿童节,老两口给孩子买了一个新书包,还有一套漂亮的服装。 ⑾她发现,每次送 老两口礼物,老人一定加倍送还。她觉得自己欠老两口的越来越多,于是她想出了这个主意,偷偷地给老两口寄钱。 ⑿事情真相大白,老两口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老人将钱还给她,对她说:“经常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们,比什么礼物都好。” ⒀她点点头,豁然明白:有些情,是不需要还的;有些情,是一辈子也还不完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5.第⑴至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中的“她”为了“还情”具体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其中三件。(每件事不超过8个 字)(3分) 17.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18.你觉得文中的老两口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三. 作文(40分) 19.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 请以“我的七年级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可写人,可记事,写出真情实感;④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⑤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22分 1 10分 (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 1分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 1分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⑶ 2分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⑷ 2分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⑸ 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 4分 ⑴ 信服 ⑵ 嘹亮 ⑶刨根问底 ⑷煞有介事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2分 D 4 2分 D 5 4分 参考示例:海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广阅博览。/ 红梅傲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勇敢。 (句式基本相同2分,意思相承或相关2分。) 二 38分 ( 一)9分 6 3分 ⑴ 疑惑 ⑵能忍受 ⑶改变(各1分) 7 3分 译文: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情况,仁德就在其中了。 (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 3分 B (应该是从学习方法的角度) (二)7分 9 2分 (1)称赞,赞许 (2)曾经 10 2分 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每处分) 11 3分 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1分)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1分)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1分)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 问:“令尊在太丘县任职,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三)8分 12 2分 参考示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3 4分 妙(1分)空间顺序(1分)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2分) 14 2分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四)14 分 15 3分 第⑴至⑶段写老两口收到神秘包裹,交代事件缘起,(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1 分)为下文展开情节做了铺垫。(1分) 16 3分 参考示例:中秋送月饼,年前送猪腿,重阳送唐装。 17 4分 “心急如焚”形象地写出了“她”赶往车棚接孩子时的急切、焦虑心理;“惊喜”写出了“她”见到孩子在小店里安静地写作业时的惊奇与 喜悦之情。 18 4分 老两口热心、慈爱、善良、正直、不贪财、助人不图回报。他们六年如一日热心地帮“她”照顾放学后的孩子;每次收到礼物都加倍回赠;收到1万元钱后报警,为来路不明的钱愁得茶饭不思。(意思对即可) 三 40分 19 40分 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12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