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创佳绩
元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中落时期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共举办过十六次,取士一千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来源百科
晴风浪子
查了一下各种贴吧,证实元朝科举虽然中落,但仍然有十六次科举进行,以下是元代吧里对十六次科举的时间的详细阐述,希望能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资料来源:《元史》《新元史》等元仁宗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朝灭亡,中间因为因为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元仁宗时期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元英宗时期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元泰定帝时期泰定元年(1324)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泰定四年(1327)三月,廷试进士,八十六人及第。元文宗时期至顺元年(1330)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及第。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元统元年(1333)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刘基刘伯温于该年中进士。因为丞相伯颜擅权,执意废科举,1336年科举和1339年科举停办。至正二年(1342)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至正五年(1345)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至正八年(1348)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及第。1351年五月,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在以后的十八年中,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的五次科举均受到全国战乱的影响。至正十四年(1354)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及第。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及第。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及第。至正二十六年(1366)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三人及第。
灯神的精灵
第30集。
朱元璋拿过试卷,刘伯温说试卷是假,原来刘伯温为预防万一,与宋濂密议,不用市面和宫中的纸,试卷是在宣城特别订做,每份考卷都有暗记,暗记在抄纸浆压型时就加进去了,是一片竹叶形状图案,肉眼看不见,滴上橘子汁立即显现出来,这样真假试卷马上验证出来。
杨宪还在狡辩,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朱元璋叫带上钱万三,在皇上面前,钱万三低头招认了用鸽子作弊的全部经过,杨宪头伏在地,大喊饶命。
剧情简介
央视鸿篇巨制,第一部表现朱元璋生平的历史正剧。 一代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一番艰苦卓绝的蜕变,讲述一段难以评述的历史。 全剧围绕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的历程为线索,描述了朱元璋从17岁到71岁的传奇人生;再现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对朱元璋、马秀英、刘基、郭子兴等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从元末到明初发展的一幅恢弘历史画卷。大明王朝史实再现宏伟场景细致逼真,史书上曾记载的“午门车辗”“五马分尸”“皇帝出殡”等场面将一一真实展现,“朱元璋登基大典”、“水乡灯会”等大戏场面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陈宝国再次演绎“一代帝王”;徐帆脱下时装,塑造“一代贤后”马秀英,唐国强、侯天来、潘粤明、曾黎等众多剧坛名角鼎力加盟,力创精品。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