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2764311
什么都不用准备,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就可以了 生物联赛有个特点 : 全部选择题 !我自己是物理考生,与生物老师交情较好,我就参加了,结果学校的生物班学生没有获奖,反而我获了省三等奖,(与物理,数学联赛再获三等奖的话有降分录取资格)....这告诉你 , 竞赛是不能有太大的期望的 , 看发挥 ,看题目 , 别把精力放在两年后的生物联赛...!~!~!~直接高考取高分才是上大学的正路 , 期望自己在众多的学生中进入全国20名 , 是不是太痴人说梦了 ????
格桑之门
理论测验:共有以下七个领域,包含以下的范围一、细胞学(25%)(一)细胞构造与功能1.化学组成:2.胞器3.细胞代谢4.蛋白质合成5.膜之运输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二)微生物学(三)生物技术1.发酵作用2.生物体之遗传操作二、植物解剖和生理学(特别强调种子植物)(15%)(一)组织器官之构造和功能:1.光合作用·蒸散作用和气体交换2.水.矿物质之运输和吸收3.生长和发育4.生殖(包合蕨类和"苔类)三、动物解剖和生理学(特别强调脊椎动物)(15%)(一)器官和组织之构造及功能:1.消化和营养2.呼吸3.循环4.排泄:5.协调作用(神经和荷尔蒙)6.生殖与发生7.兔疫系统四、行为学(5%)(一)行为系统(二)行为的原因(三)冲突的行为(四)学习的行为五、遗传学和演化论(15%)(一)变异(Variation):突变(Mutation)和差异(Modification)(二)孟德尔的遗传特性(Inheritance):(三)复对偶基因·重组,性联遗传(四)哈温定律(五)演化的机制六、生态学(15%)(一)生态系(二)食性关系(三)能量之转流(Energy flow)(四)生物-地质-化学物质之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五)消长(六)人口结构和动态平衡(七)大气层和人类七、系统分类学(10%)*各群典型生物在构造与功能,演化与生态之关联。*植物分类至科(Family)以下之阶层*动物分类至日 (Order)以下之阶层??????????????????????????????实作部份的基本技能测验范围一、科学方法技巧1.观察2.测量3.分类依据4.寻找彼此关联性5.计算 (graphs) (tables) (charts) (diagrams)(photographs)6.数据统整及表现:绘图、 制表、 图表、 图解、 照相7.预测/设计(prediction/projection)8.假设的条列(formulation) (?)9.操作型定义:见识(scope)、状况(condition)、假设(assumption)10.变因的证实(identifcation)和控制11.实验部份: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结果/数据的记录、解释结果和下结论12.适当且正确地表达数的结果(?)二、基础生物技巧1.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目镜最高至45x)3.显微照相4.绘图(ex:从显微镜下....)5.以数字密码标示的生物术语图表,确实描述出生物绘图(drawing)(?)三、生物方法IBO的竞赛者应知道以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A.细胞学方法1.浸软(maceration)和压碎(squash)的技术2.涂抹(smear)的方法3.细胞染色和标本制作B.植物解剖和生理的研究方法1.从花的解剖演绎出花的规则2.其他部位之解剖:如根、茎、叶、果实3.茎、叶、根的徒手切片4.植物组织的染色(如木质素)和切片的制作5.光合作用的初步测定6.蒸散作用的测定C.动物解剖和生理的研究方法1.节肢和环节动物的解剖2.小型脊椎动物包埋玻片的制作3.呼吸作用的初步测定D.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动物行为的决定和解释E.生态学和环境的研究方法1.人口密度的判断2.生物质量的判断3.水质的初步判断4.空气品质的初步判断F.分类的研究方法1.利用dichotomous keys (?)2.简单的dichotomous keys架构(?)3.常见开花植物(至属)的辨识4.昆属(至目)的辨识5.其他生物(至门、纲)的辨识四、物理和化学方法1.分离技术:色层分析、过滤、离心2.单醣类、多醣类、脂质、蛋白质的标准测定(斐林、碘液、biuret)3.滴定4.用dirp (?)和strip (?)的方式测数量5.稀释方式6.滴管(pipetting)五、统计方法1.机率和机率分俙2.平均值、中数、百分率、变数、标准变异(deviation)、标准差(error) test的应用六、设备操作的技术(略)我也是这条路的,只可惜我只有一年了。加油!!!!!!!!!!
anne贝多芬
通过对近年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虽然以能力考察为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所以复习全面很重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 总结 _高考生物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总结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 方法 :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 配对 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n)
高中生物应试技巧
1.规范解题答题,提高审题能力,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遗传学符号的正确使用,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不写错别字等。如果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应加强审题训练,减少低级层面的失分。
2.翻阅曾经做过的试卷,主要看以前做过的好题、易错题、一错再错题,再现解题思维过程,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考前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做几套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的热身卷,形成良好的题感和条件反射。做试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尽量快速答题,不翻书。做后自我批改,从中找到知识缺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做题策略。
4.选择恰当的、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理综试卷普遍题量大、时间紧,需要考生摸索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有一定时间去思考和完成最后两道生物题,并力求做到卷面洁净、表述准确、合乎规范,提高应试技巧和做题速度,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投入到最后的紧张复习备考中去。
怎么学好高中生物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 学习方法 。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2 .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 经验 ,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 读书笔记 。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 心得体会 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 文章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 报告 、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3.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page]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提纲
★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纲
★ 2017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复习提纲
★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17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 2017年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