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力力力力
说在前面的话: 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我的家人——爸爸,妈妈,老婆,儿子,四个姐姐,是你们无悔的支持, 让我百折不挠的走下去。永远爱你们! 今天是2017年3月3日,再过不到一周就是女同胞的节日。距我来上海创业也整整7年了。2010年3月8日,我乘火车从海南到达上海。本来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用2至5年的时间找个稳定的工作让自己过渡(结婚生子),然后辞职创业,追求梦想。但考国家公务员海南海事局面试第二后,我一下失去了对稳定工作的兴趣,在大学死党的“唆使”下来到了上海。心想:反正要创业,何必要等呢?从此走上了创业的七年不归路 说到梦想 , 我要简单提一下我的过往经历。作为生于1981年的80后,1996年16岁初中毕业考上山西省水利学校(中专,那个年代中专学制四年,国家包分配工作),读中专期间同时读了郑州工学院(现合并入郑州大学)专科,2000年毕业后在山西省地质设计研究院工作了两年后,因为看到计算机才是发展的未来,于200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又在毕业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考入新疆农业大学硕士。一路求学过来,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在研究生毕业后我就立志要在教育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帮助更多有志改变自己人生的人。 怀着这样的梦想来到上海,因为之前在老家办过一个短期的中小学培训辅导班,对K12教育心有余悸。于是我选择了一家做考研专业课培训机构恩波翔高,担任副总,主要负责考研专业课的VIP课程开发与招生。三个月的试用期,该项目从立项到收入20多万,因为骨子里对应试教育的抵触以及与老板发展理念的不同,我拒绝了老板的挽留。2010年7月1日,我与一名网上认识的朋友林**,一起创办了上海百师特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林之前主要在网上卖考研的专业课资料,所以公司一边卖考研的专业课资料,一边做互联网教育网站。产品从一开始的大杂烩网站调整到做一个考研问答收费平台,再调整到类似QQ游戏式的找老师平台。中间陆续又有复旦大学留学博士王**,上海交通大学学子陈**加入我们团队。林**负责公司的统一管理,我负责互联网产品的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王与陈则负责其他的一些杂事。至2011年7月1日,公司终于入不敷出走到了尽头,大家不得不散伙。到后期,四个人每个月只领500块的基本生活费。一年里,基本一个互联网团队碰到的问题我们都经历了,从找技术合伙人,到被投资人忽悠,找外包被坑,中途为了生存换了个别墅办中小学辅导班。 第一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兼产品经理我入职及退出时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 项目名称:百师特 团队成员:林**,杨武建,陈**,王** 融资情况:没有融资 项目阵亡原因: 1. 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撑 2. 团队的配置与项目不匹配 吸取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第二次加入了一个拿到5000万RMB的创业团队,我是以产品身份加入的,进去的时候团队有20多人,投资人是做房地产出身的,CEO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之前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互联网从业经验,CTO是从海外回来的技术牛人,之前做ERP,通讯领域。在我看来这算是一个比较华丽的创业团队了。这个项目是想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企业可以在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在平台接任务获得积分奖励,拿着积分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券。这个项目到最后几乎是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从董事长,到CEO,到CTO,到我这个产品经理,到运营总监,销售总监。每个人对产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到最后在上海好多高校放了好多终端广告机,学生拿IC磁卡可以从终端广告机上获得优惠券。5000万烧了不到两年就基本花光了,到后面想转型做高校快递服务站,我与运营总监还到高校体验了一个月的快递服务站。但已经是强弩之末,随后这个项目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产品经理项目时间: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 项目名称:优达空间() 团队成员:20多人 融资情况:5000万RMB 项目阵亡原因: 1. 团队自上至下没有形成统一思想。 2. 在产品没有MVP前,盲目扩大。 3. 一款伪需求驱动的产品,只能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眼看着5000万的投资在不断地试错中化为乌有,20多人的团队也陆陆续续解散了。为了生存我先找了一个做幼师培训的教育机构负责开拓外省分校,也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总结。吸引前两次的教训,我选择了一个刚需市场,即生鲜市场。在教育机构呆了几个月,又按捺不住性子的我随即就开始了我的第三个创业项目,易家站。时间基本是在2013年3月份。这个项目是我创业至今经历的最苦的项目,我基本上成为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一个人住在上海最大的小区康城小区100多平的地下室,阴暗潮湿。易家站是我想在上海最大的小区做一个互联网生鲜试点,客户在网上下单,2小时内送货上门。与死党合伙买了一辆二手福田9座商务车,跑遍了上海的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人弄网站,装商超软件,跑市场,打包,送货。有天半夜点在床头的蚊香倾倒把整个褥子都点着了,因为地下室潮湿,被褥都很湿,满地下室的烟把我给熏醒了。万幸没有着火,我才躲过一劫。死党因为工作也不能给我太多支援,除了每天忙这些,有空还要上网找合伙人,参加比赛。整个项目进展缓慢,客户下单的也很少。整个把我陷进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大坑。终于有一天,一个交大的朋友听说我在做互联网生鲜,就把他的一个也在做生鲜的创业班同学李*介绍给了我。李*是交大创业班的同学,他当时正在做果切项目,对标的是北京果酷,用户通过网上下单即可吃到鲜切的水果。作为同在互联网生鲜领域的同仁,尽管我比他大了十岁,但相见恨晚,聊得很投缘,尽管对易家站还是很不舍,但为了能与李*成为合伙人,大家达成一致一起来运作鲜果切。易家站项目就此搁置,这段互联网社区生鲜服务的经历,使我意识到社区生鲜服务最大的困难在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及品控,为此我曾写过一个宝盒的创业计划书。 第三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 项目名称:易家站() 团队成员:2人 融资情况:个人出资 项目搁置原因: 1. 碰到了合适的创业合伙人 很快我就与李*搬到了交大附近的小区,边上就是一个高科技园区。开始了我们的果切创业,此时微信已经开始有想当一部分人在用,我们申请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在微信上宣传,客户下单后鲜切水果,配送上门。那时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还没有达达,没有蜂鸟,完全要靠我们去配送,而C端客户的订单又特别分散,有时一天没有几单,我们也一样要准备。后来为解决供销矛盾,我们尝试做一些B端客户,而B端客户对资质的要求又比较高,通过李*的校友关系,我们找到一家国企来背书算是解决了信任问题,也拿到了一些订单。最疯狂的时候,600盒果切,我们三个人整整花了16个小时,最后按时送到客户的地点时,大家都快要虚脱了。没订单发愁,有订单更发愁,后来我们看到有家企业花巨资引进了大型无人干预果切系统,全程不需要人干干预,出来就是包装好的果切。一下把我们的雄心斗志给打击的。正好此时微信二次开发正火,我与合伙人协商是不是我们转到这个领域,做风口的事情。果切的订单也是有一单没一单的,团队小伙伴也在这种艰难环境中挣不住了,在这种内忧外患中,团队从我们两个人到6个人,最终又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甚至在中途有个伙伴在我们有天早上起床时才发现,半夜没打招呼就溜了。 第四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5月 项目名称:鲜果派 团队成员:6人 融资情况:个人出资加创业基金 项目阵亡原因:1. 团队目标不明确。 2. 在没有平台支撑,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完全依赖线上流量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赢亏平衡。 3. 在没有稳定的订单之前盲目扩大团队造成现金流紧张,失去更多试错机会鲜果派项目中止后,我与李*搬到另外一个兄弟的精品公寓,一来放松一下压抑已久的心情,二来整理一下思路。我找了创业班的同桌张**,他正好在玩微信二次开发的开源系统。三个人就临时组成了创业小组琢磨做个什么产品,张**在给一家日化公司做微信开发时想到了做个三级分销系统,就计划把三级分销系统进行推广。正好此时杨氏宗亲杨**在寻找一个技术团队做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项目,杨妈妈推荐我去帮忙,杨**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因为之前加盟的一个互联网项目感觉不错,但有很多细节的地方不够完善,给总部反应也一直没有调整,就想出钱自己单独开发一套,我在原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完善与改进,就是烧卖的原型,从2014年7月开始与杨**一起成立了上海烧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金由他来负责,我负责产品与团队。 从立项到团队到位,产品原型确定,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有给力的项目经理朱*,给力的程序开发王*,烧卖的开发还算顺利。很快就召开了第一场招商会,首场收到加盟费20余万元。随即因为我与投资人在运营上的一些分歧,拍了桌子,投资人要自己负责运营,我逐渐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顾问,救火队员。至2015年2月过完春节,我基本很少到公司参与日常事务。投资人之后去了陕西推广烧卖也进展缓慢,坚持到2016年2月,由于迟迟没有打开市场,加上煤炭市场不景气,资金紧张。我与投资人协商辞退了11名程序员,烧卖当年的熊熊烈火变成了星星之火,留给我一段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从现在看来也许是最好的安排。烧卖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至2016年2月搁浅,共计投入200多万元。 第五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2月 项目名称:烧卖(APP) 团队成员:15人 融资情况:200万 项目搁浅原因: 1. 尽管可以收到加盟商的钱,但MVP存在缺陷,造成不利于推广。 2. 平台类产品运营先行,在没有找到好的运营策略之前,不易加大产品研发,稳定就好。 3. 缺乏大局观,统筹观,烧卖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作为一款社交电商产品,要解决信息流还是现金流还是物流? 4. 没有把社交化放在战略的高度,通过微信可以快速获取用户,迭代试错。 烧卖放手让投资人自己玩的时候 ,我也四处游荡,想结合自己这几年创业的经历做一个创业实验室,认识更多靠谱的创业者,一起打磨一款产品。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有阿里巴巴背景技术出身的蒋**,大家对教育的很多理念很一致,对软件开发外包的很多痛点都有想法。他又叫来开发了多年游戏的哥们,做商业咨询的哥们,四个人就撺掇起来想做个互联网软件开发外包平台,通过协同工具以及专业需求分析来对软件外包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需求方及时验收,同时保证开发人员的利益。接触了几个投资人,谈了几轮,但迟迟没有把钱打进来。其中恰好有个投资人杨老师在崇明有600亩的地,经营了四 五年却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扩张的模式,想单独种大米做一个大米品牌,通过施有机肥,人工拔草提供高品质的大米。我本想介绍一个做天猫多年的朋友接了这个项目,帮帮杨老师,一切都谈得挺好,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天猫的朋友没来操盘,被逼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一个人临时应付。对卖货我是不专业的,写写东西胡扯可以,也好几年没有研究过淘宝与天猫。首笔资金很快就到账了,前前后后一共投了近70多万。其中25万买了一个天猫店(兆丰年旗舰店)。从一开始我其实是想做智能米桶,用物联网的思维来带动大米的销售,但苦于没有好的硬件工程师,就只能先专注在纯销售上。中间也走了很多弯路,一会想做婴儿类的宝宝米,一会想做社群,一会要做公众号,一会又想做其他五谷杂粮。后来收购了一家天猫店后,做了几次活动,我们的产能又跟不上了。团队全体人员在办公室打包包米。现金与团队的耐性一点点都消磨掉了,近2017年春节,只留下天猫运营专职,把办公室及仓库统一换到松江降低快递成本,找几个兼职打包,专注先把大米销量做起来。项目依然继续,但我要把自己倒空,思考未来的方向。 第六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 项目名称:谷劲农科(兆丰年天猫旗舰店) 团队成员:8人 融资情况:100万RMB 项目错误反思: 1.慢慢地思考,快速地决定,坚决地执行。(很多时候我们是快速地思考,慢慢地决定,犹豫地执行,这是很多传统创业项目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销售型创业项目初始阶段要以合伙人为主,把行为模式化后再招员工,没有合伙人就先找合适的外包。 3.再多的钱也装不满没有底的口袋。投资也是一样,时间,目标,路线,方法,预算五位一体,协同前进,否则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7年时间,2555个日夜,6个专职投入全身心参与的项目,除了产品经理的本职工作,大量的时间在思考如何活下来,研究产品原型,寻找合伙人,约投资人见面,看了太多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的互联网项目。最后做一个经验总结: 1.创业要顺势而为。对初创小团队而言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用圈里的话说:早一步是先烈,晚一步成骨灰。讨巧的作法是C2C(Copy to China)。晚一步就理智放弃。 2. 靠共同利益来追求兄弟情谊,千万不要靠兄弟情谊来追求共同利益。所以一开始一定把如何退出,利益分配,决策权白纸黑字说明白。 3. 在没有MVP之前,团队成员不在超过5人(不管你拿到多少的投资),牢牢掌控现金流。如果是销售类创业,在没有稳定订单前,一律只找合伙人(会大大降低你的管理成本与运营成本)。 4.任何时间,永远记住:目标,目标,目标。 5.产品是基础,团队是重点。向死而生,不论是合伙人还是招聘员工把所有的退出方案都想好再来谈进入,否则宁可一个人干,找合伙人比找对象更难。 复盘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失败只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过程,只要心不死,梦犹在。七年磨一“建”,建已出鞘!!!PS:为保护创 业 伙伴个人隐私 , 名称以**代替。以上故事绝对真实,如有雷同,绝不是巧合。
奔跑de小土豆
天津高考复读学校排名如下:
1、天津方策高考学校。
2、天津学信高考学校。
3、 天津北极星。
4、天津学大高考学校。
5、天津精勤高考学校。
关于复读:
复读一年对于一个人想要上一个更好的学校是一个好选择。但复读对于个人来说肯定是利弊皆有的,好的方面则是能够上更好的大学,坏的方面则是上大学的学历可能赶不上社会的学历贬值。
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其实上一个大学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现在许多社会上的岗位都需要大学本科文凭,更为重要的是读了大学的下限会比较高一些,而且上线也上不封顶。
由于这个观念的影响,复读也就成了大家都可能听到过的词语,复读其实对于分数的提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复读却不完全都是好处,复读也可能会产生坏处。
复读的利弊:上好大学vs浪费时间。
关于复读的讨论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的人觉得复读好处多于坏处,有的人则是觉得复读坏处多于好处。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那个年纪正是读大学的年纪,让这个人去读大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更加需要的则是现在社会的学历贬值,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上大学,如果一个人复读之后去到的大学层次依然不是很好,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那倒不如让他到社会闯荡一番之后再回去学习更好,因为这样能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能够考到一个更好的大学。
zizzandwzy
这个要看你在哪个城市了,每个城市所存在的机构都不一样。最好选择覆盖地区广的,比较权威的培训机构。大数据的专业要求很高。目前敢培训大数据的学校都是具备一定专业性的,主要看看是否能提供真实的案例来供学生们分析来进行专业性的判断。多看看网络上的口碑。
比尼爱汤姆
天津高考复读学校排名如下:
1、天津八斗才教育。天津市八斗才教育成立于2010年,由老师创办,长期始终专注于外地生天津中高考全托辅导,1对1快速提高课程辅导,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先进。在天津现拥有河西下瓦房解放南路校区,南开华苑鑫茂军民园校区。
2、天津北极星学校。天津市北极星学校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68号、地处梅江高端社区,原为天津市河西区国办第一幼儿园,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家要求的最高标准。校舍面积8000平米,建有5000平米的教学楼,院内有3000平米的活动场地,在寸土寸金的天津市内十分难得。
3、天津金榜培优培训学校。天津金榜培优培训学校,位于天津市河北区金沙江路33号增一号,占地35亩,全封闭独立校区,拥有教学楼两栋,餐厅一栋,宿舍楼一栋,标准化操场及室内体育馆等,学校紧临地铁5/6号线交通非常便利,办学以来,一直专注高三学生全托集训,学校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4、天津新文达。新文达教育科技集团是从事中小学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专业机构。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集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线上线下融合OMO模式,通过一对一、小班课和大班课等多种授课方式,为广大学员提供效果卓著、体验愉悦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5、天津优达教育。天津优达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天津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