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帮小赵
中国舞蹈考级9级所有曲目如下:
1、follow me。
加强训练和提高跳跃能力。将音乐与跳跃练习相结合。
2、留连戏蝶。
通过手眼的动作、运动轨迹和节奏,可以更好地了解神在身体韵律中的各种表现形式。
3、相思。
以诗为背景,以物寄情,感受统一的气韵美学特征,使人在浮躁中恪守一份内心的宁静。
4、小船谣。
了解高级表演训练的方法与重点;从情景、故事情节中体验表演过程,学会用肢体表情来表达人物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5、花帽。
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建立团结民族一家亲的意识。
6、故乡的草原。
进一步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和蒙古舞蹈的风格特征。
7、拿波里。
通过学习古典芭蕾舞,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通过了解交响乐,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8、喵星密语。
通过组合学习,对音乐舞蹈表演有初步的了解。
9、小牧民。
通过学习舞蹈,让学生们了解和理解蒙古舞蹈的风格和特点,感受到蒙古族人对大草原的热爱。
qiuqiuFreda
1、一级(4-5岁):走步、音乐反映、扩指、手臂动作、弯腰、转腰、前压腿、双吸脚、脚位、头的动作、摆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戏。
2、二级(5-6岁):走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手位、勾绷脚、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开腿、推指、绕腕、头的动作、半蹲、蛙跳步、鸡走步、游戏、模仿与想象。
3、三级(6-7岁):吸跳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波浪、弯腰、勾绷脚、吸伸腿、后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脚走、鸭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与想象。
4、四级(7-9岁):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单手位、波浪、压垮、勾绷脚、前抬腿、后抬腿、抱端腿、压腿、前踢腿、后踢腿、脚位、碎步、掰膀子、小跳、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5、五级(8-10岁):二拍舞步、双手位、手脚动作、勾绷脚、小弹腿、旁抬腿、后弯腰、压腿、0前、旁大踢腿、后踢腿、前滚翻、脚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点步转、小跳(二)、1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6、六级(9-11岁):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双腿大环动、压腿(前、旁、后)、搬腿(前、旁、后)、大踢腿(前、旁、后)、掰膀子、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7、七级(10-12岁):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单把前、旁、后)、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小踢腿(双把前、旁、后)、单腿蹲(双把分解)、立身射雁(双把踏步蹲起)、涮腰(单把)、压腿(前、旁、后)、搬腿、大踢腿(单把前、旁、双把后腿)。
8、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这三级为专业曲目所设定的专业舞蹈动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级过程中基本结束。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得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半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舞等级考试
天天大宝贝儿
中国舞考级有4-13岁的普及型级别和14岁以上的半专业型级别;
一、普及型级别(1-10级):
一级(4-5岁);
二级(5-6岁);
三级(6-7岁);
四级(7-9岁);
五级(8-10岁);
六级(9-11岁);
七级(10-12岁);
八级(11-13岁);
九级(12-14岁);
十级(13-15岁)。
二、半专业型级别(11-13级):
十一级(初级课)适用于14-16岁青年;
十二级(中级课)适用于15-17岁青年;
十三级(高级课)适用于16-18岁青年。
扩展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筹备于2001年5月,是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十余名专家教授倾心编创,教材本着“素质教育与愉悦教育并重”的原则,旨在传承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
教材以56个民族舞蹈为素材,选取各民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性元素进行组合的编创,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感知能力,科学的进行编排,寓教于乐。
教材共分为12级(另附3个表演级),每级包含10个舞目,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