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3

千年小猴妖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19导游考试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脑子已停机

已采纳

作为一名导游,有什么基础知识是应该掌握的呢?下面是导游基础知识测试题,欢迎阅读借鉴。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9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河南省的地势从整体上看,成西高东低的特点。其中山地有三大块,即豫西北的____,豫西山地和豫南的桐柏-大别山地。河南的最高峰是_____,海拔米。

2、河南省境内大小河流共计_________条,沿地势分别向东北、东、东南和南四个方向流出省界,分属于黄河、长江、海河、_________四大流域。

3、距今五六十万年前,_____________已开始在河南境内劳动、生息和繁衍,这是中国_________时代早期人类之一。

4、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第一批河南有洛阳和开封,第二批河南有安阳、南阳和_________,第三批河南有_________和浚县。

5、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是窟之一,现有窟龛_________个;其中,开凿最早的洞窟是_________。

6、开封大相国寺坐北朝南,山门、_________、大雄宝殿、_________、藏经楼依次由南而北整齐地坐落在中轴线上,配以两廊的建筑,形成三进院落。

7、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的五胡是指:匈奴、_________、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8、_________位于新郑市区及其附近,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是古代著名都城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四大怀药”是河南名贵的中药材,它们是怀山药、怀菊花、_________、怀牛膝;其产地皆属古代的_________所辖,故名怀药。

10、宋代为了观赏牡丹,全家从汝阳移洛阳,专门记述此事:“_________________,家从汝阳移洛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_________是我国七大古都中最早诞生的城市。

A洛阳B西安

C开封D北京()

2、“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都是从_______的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D佛教()

3、“北方三峡”、“小三峡”、“豫南明珠”、“人造洞庭”分别指的是_________。

A大泉湖、丹江水库、南湾湖、宿鸭湖

B宿鸭湖、南湾湖、丹江水库、大泉湖

C大泉湖、南湾湖、丹江水库、宿鸭湖、

D宿鸭湖、丹江水库、南湾湖、大泉湖()

4、与曹操、孝文帝、赵匡胤、宋钦宗相对应的事件是_________。

A北魏迁都、官渡之战、陈桥兵变、花石纲、

B官渡之战、北魏迁都、杯酒释兵权、靖康之难、

C北魏迁都、官渡之战、黄袍加身、中原大战

D官渡之战、北魏迁都、杯酒释兵权、花石纲()

5、与老子、许慎、玄奘、于谦生活的时期相对应的朝代是_________。

A春秋、西汉、唐朝、元朝

B东汉、西汉、隋朝、宋朝

C春秋、东汉、唐朝、明朝

D秦朝、汉朝、隋朝、清朝()

6、下列关于开封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开封位于黄河下游豫东平原南岸

B在唐朝被欧洲人视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C开封历史上从战国启封开始,中经隋唐汴州,五代、北宋东京,明代开封府,前后延续两千多年,为京城共七代,历时四百年。

D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赵宋王朝,定都开封,改开封为东京开封府,改浚仪县为祥符县。()

7、“白雪桃花”、“坳雾疾飞”、“王母仙灯”等景观出现的对应景区是_________。

A石人山、鸡公山、云台山B王屋山、鸡公山、云台山

C林滤山、鸡公山、王屋山D林滤山、王屋山、石人山()

8、石人山的山体岩石垂直节理发育,造成“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浑陡峭”的山地景观。这种岩石为_________。

A砂岩B花岗岩

C石灰岩D大理岩()

9、自古以来有“近看洁如玉,远看明如镜,触之滑如脂,叩之声如磬”的美称的名瓷是________。

A官瓷B钧瓷

C定瓷D汝瓷()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6分)。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河南省境内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5种基本地貌类型一应俱全

B河南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的过渡性明显

C河南境内的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

D鸡公山和北戴河、庐山、承德避暑山庄被誉为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

E云台山是河南省最大的自然景观旅游胜地,是河南省1980年4月批准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已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2、下列关于嵩山的说法正确的有()。

A嵩山属于豫北山地

B嵩山被誉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C嵩山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D嵩山是佛、儒、道三教合流之地

E嵩山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嵩岳寺塔。()

3、以下关于佛教禅宗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有()。

A禅宗的始祖是菩提达摩

B禅宗有高深的理论,要求僧人必须有良好的文化功底

C禅宗有“南顿北渐”的不同主张

D禅宗是小乘佛教的宗派

E禅宗崇拜的对象是菩提达摩()

4、以下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的是()。

A渑池仰韶文化遗址

B裴李岗遗址

C安阳殷墟

D洛阳汉魏故城

E隋唐洛阳故城()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玄奘

2、陈桥兵变

3、《营造法式》

五、简答题(第1、2题各4分,第3题5分,共13分)

1、简要介绍墨子及其重要主张。

2、河南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的景区点包括哪些,并简要说明其资源内容。

3、简述中原人五次向南迁移的时间、原因及迁至目的地。

六、综合题(4分)

请在表格中填出以下人物、誉称及其著作的对应关系。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横线上。

人物:范蠡、张仲景、杜甫、李贺、吴道子

誉称:画圣、诗鬼、商圣、医圣、诗圣

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送子天王图》、《兵车行》、《雁门太守行》、《计然篇》

人物誉称代表著作

范蠡(1)(2)

张仲景医圣(3)

杜甫诗圣(4)

李贺(5)(6)

吴道子(7)(8)

2019导游考试试题

172 评论(14)

沸腾的苦丁茶

【 #导游证考试# 导语】梦想在前方,努力在路上。对于考生来说,拿到证书就是我们向往的远方。以下是“2019导游证《导游业务》第五章考点判断题:导游服务技能”,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 1.当游客意见不统一时,无论是多数游客还是少数游客的意见,都必须符合“合理而可能”的原则,否则导游员均应拒绝。 答:√ 2.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员应在认识旅游景观美类型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引导游客开展审美活动。 答:√ 3.导游员在神秘过程中所起的第一项作用就是引导游客正确地认识审美对象。 答:√ 4.旅游景观并非单纯某一种美的载体,而是多种美的融合,只是其中某一种或几种美特别突出而已。 答:√ 5.自然美是旅游审美中最普遍、最易于接受和最令人神往的审美对象之一。 答:√ 6.人的关系美包括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一切关系的美,通过大量的社会现象表现出来。 答:√ 7.从美的种类上来区分,旅游审美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等类型。 答:√ 8.科学美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所在比例很大,许多游客会专门为了研究科学原理而开展旅游活动。 答:× 9.在传递美的过程中,导游员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审美信息的顺利传达,使游客从一般的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悦心悦志”的审美体验升华到以精神愉悦为主要特征的“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答:× 10.游客的审美体验有不同的层次,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体验是“悦志悦神”。 答:× 11.游客的审美体验有不同的层次,以精神愉悦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体验是“悦耳悦目”。 答:× 12..游客的审美体验有不同的层次,以道德和理性启示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体验是“悦心悦意”。 答:× 13.静态审美是导游员最常用的导游审美方法之一,也是游客自行开展审美活动时最常见方法之一。 答:× 14.静态审美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性的审美方法,即有选择地去欣赏景观。 答:√ 15.通常说来,春观花、夏戏水、秋望月、冬赏雪是导游员在各个季节引导游客最主要的审美焦点所在。 答:√ 16.同一景物,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从而带来戏剧性的审美效果,这是运用了动态审美的方法。 答:× 17.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导游员除了要把握空间距离之外,还要把握游客与景观之间的心理距离和生理距离。 答:× 18.在导购旅游商品时,导游员要合理安排购物时机,不应在旅游 行程刚开始和将结束的时候开展导购,每次在购物场所逗留的时间尽量不超过2小时。 答:× 19.在导购旅游商品时,导游员要注意控制导购次数,一般每天或两天安排1次购物活动为宜。 答:√ 20.在接待非团队游客时,导游员可以适时地促销本地的其他旅游线路,尽可能地推销高价位的自助游线路。 答:× 21.在游客的心中,优秀的导游员往往会成为“信赖”的代名词。 答:√ 22.与游客交往,实质上就是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 答:√ 23.开展交际活动,导游员首先应该了解游客的心理行为和个人爱好。 答:× 24.从人口统计因素来了解游客心理是导游员了解游客心理的重要途径,其中国家(地区)、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和职业类型是最为重要因素。 答:× 25.西方人含蓄、内向,往往比较委婉地表达个人意愿,其思维方式一般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注重感性认识,追随集体意志等。 答:× 26.东方人开放、外向,习惯于直截了当地表达个人意愿,思维方式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注重理性认识,看重个人空间。 答:× 27.美国人的自由风格、英国人的绅士派头、法国人的浪漫气息、日本人的礼貌观念等,这是从游客个性的角度来了解的游客心理。 答:× 28.好奇心重,依赖性强,生活处理能力差,情绪变化较大,体力弱,精力难以高度集中,易于受外界影响,常将导游员视为权威。这是青年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29.精力充沛,表现欲强,情绪较为冲动,思考问题容易情绪化,喜欢与导游员交流。这是少年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30.比较务实,重享受,经常比较包括导游在内的各项旅游服务的优劣,对旅游的收获期望值高。这是中老年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31.合群,有较强的群体心理,心直口快,好品评,比较关心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这是产业工人游客的心理。 答:√ 32.谨慎小心,体谅他人,金钱观念比较强,不随便消费,好打听,纪律观念强。这是知识分子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33.理智、稳重,善于对现象和行为进行分析,自制力强,对细节要求高,自尊心(包括虚荣心)强。这是干部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34.沉着、老练,发表意见前经过深思熟虑,自尊心强,支配欲强,等级观念强。这是知识分子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35.文化素质较高,情感丰富,交际能力强,求知和求美的旅游需求较强烈。这是生活在城市的游客心理类型。 答:√ 36.普遍含蓄、内向,行为自控力强,从众心理比较明显,较少对旅游服务的安排提出个性化的要求,求异和求乐的旅游需求比较强烈。这是生活在农村的游客心理类型。 答:√ 37.爱好广泛,旅游目标的指向性不是很强,在单个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时间较短,旅游消费额不高,对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比较敏感。这是观光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38.公务商务型游客是目前游客中人数最多的一类。 答:× 39.对服务的要求多且高,对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太在意,旅游目标的选择受工作限制较大,同行者比较少。这是度假休闲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40.以年轻人为主,追求感官享受,对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比较敏感,旅游消费较多,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较长,其流动规模有较大的季节性变化。这是文化知识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41.文化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喜好与人交流,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性很强,比较喜欢在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计划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外出。这是医疗保健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42.以中老年为主,倾向于慢节奏的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选择有较强的针对性,逗留时间长,追求舒适、安全的旅游享受。这是度假休闲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43.女性居多,消费欲 望和消费能力都比较强,常会在作了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再来确定旅游目的地、时间、活动方式和内容等。这是购物型游客的心理。 答:√ 44.爱交际,喜欢交谈,好出点子,乐于助人,喜欢多变且参与性强的游览项目。这是活泼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45.一般很少提出个人要求,分析问题比较合情合理,能够理解导游员的工作,也希望导游员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们,注重对旅游风景的独自欣赏。这是稳重型游客的心理类型。 答:√ 46.在旅游活动开展之初,游客的主导心理是求全心理和利己心理。 答:× 47.在旅游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游客的主导心理是求安全心理和求新心理。 答:× 48.在旅游活动即将结束时,游客主导心理是利己心理和懒散心态。 答:× 49.导游员应与所有游客保持等距离交往关系。 答:√ 50.为了获得游客的合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导游员要设法与游客建立起超常的伙伴关系。 答:× 51.旅游团成员出游时基本上有着共同的主要旅游愿望,以旅游合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52.在大多数情况下,游客的口头意见都是在了解真实内情的时候,被某些突发事件引发而产生的。 答:× 53.旅游团内部出现纠纷,领队与游客之间产生矛盾时,为尊重领队的工作权限,接待旅行社导游员一般不要介入,但必要时可助其一臂之力。 答:√ 54.要想与外宾团的领队搞好关系,导游员首先要尊重领队。 答:√ 55.是否尊重为游客提供相关旅游接待工作的人员,是导游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答:√ 56.在处理游客与相关旅游接待人员之间的矛盾时,导游员要掌握好技巧,必要时可在保留证据之后先劝开游客,过后再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举报或投诉。 答:√ 57.在向游客传播中华文明、传递审美信息的活动中,导游员的表述是否准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 58.导游讲解是一种书面语言,因此导游员应通俗易懂,尽量做到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 答:× 59.在大多数场合中,导游语言都是以书面表达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具有“快、急、难、杂”的特色。 答:× 60.导游语言的生动性与表达方式、表达环境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导游语言的形式。 答:× 61.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导游讲解能起到引人入胜、情景交融的作用,是导游员高超服务技能的突出表现之一。 答:√ 62.在导游员讲解的过程中,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各种旅游景观的信息,导游员需要选择恰当的导游讲解语言。 答:√ 63.导游员在讲解文物古迹类景观时,应以文物古迹的年代、价值、特色和意义等内在含义为主,外在表现为辅。 答:√ 64.导游员在讲解民俗风情的内容时,必须找到一条主线,一般以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为主题来串联民俗风情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答:√ 65.导游员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游客对象而变化。对于专家、学者和外籍游客中的“中国通”,导游员应注意语言的品味,要谨慎、规范,热情洋溢,生动流畅。 答:× 66.导游员的讲解应该根据游客的情绪变化而有所变化。当游客处于兴奋、感动、喜悦等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导游员讲解的内容以“深”而“精”为宜。 答:× 67.导游员的讲解应该根据游客的情绪变化而有所变化。当游客处于平静的情绪状态时,导游员讲解的内容以“广”而“杂”为宜。 答:× 68.导游员的讲解应该根据游客的情绪变化而有所变化。当游客处于烦恼、疲惫、悲伤等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导游员讲解的内容以“少”而“精”为宜。 答:× 69.如果车辆行驶时间超过30分钟而不足2个小时,导游员的沿途讲解占整个车程的10%。 答:× 70.在旅游车和景区游船上,地陪应坐在司机(驾驶舱)旁边的位置,利用车载扩音设备向游客作沿途导游讲解,并且易于同司机协商、交流。 答:√ 71.当游客注意力较为分散而又要向游客宣布重要事项时,导游员应当站在车厢(船舱)后部走道上,吸引游客视线。 答:× 72.突出重点法是最简单、也是导游员运用最频繁的讲解法。 答:× 73.运用突出重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景点最有代表性景观。 答:× 74.运用触景生情法贵在自然、妙在发挥,所“触”的景与所“生”的情之间必须存在着自然的内在联系,切忌故作姿态和无病呻 吟。 答:√ 75.虚实结合法实际上就是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讲解方法,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感染游客,打动游客。 答:× 76.在问答交流法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客问我答。 答:× 77.制造悬念法通常是在导游员带领游客进入旅游景点之初或者旅游快要结束时采用。 答:× 78.导游员在运用制造悬念法时,要注意提出悬念后要停顿一段时间,以便能充分激起游客的好奇心。 答:× 79.一般来说,导游员讲解的语速比常人普通说话略慢。 答:× 80.根据讲解内容的不同,导游员的讲解语速有所区别,通常在讲解自然景观时语速最快。 答:× 81.在导游讲解中,一般在归纳景观特色或借景抒情时使用的停顿是语法停顿。 答:× 82.在大多数情况下,游客对导游员的审美更多的是通过体态语言而非生理外形,它更能反映导游员的修养水平,折射出导游员的内在美。 答:√ 83.导游员的站姿要与口头表达、手势语言和表情语言相配合,共同传递信息。 答:√ 84.在游览洞穴、过马路和前方由岔路时,导游员必须走在第一位;而在引导游客时导游员应走在游客正前方。 答:× 85.导游员带领游客一起向前走时,一般处在游客行进队伍的最前端。 答:× 86.在游客面前,如果要取低处物品,导游员可以直接低头弯腰去拾。 答:× 87.导游员运用手势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即用来记数,尤其是用来清点游客人数。 答:√ 88.聚焦的目光比较柔和亲切,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导游员所采用的目光类型。 答:× 89.从交流时间来说,导游员与单个游客之间的每次目光交流常常在半分钟至一分钟之间。 答:× 90.导游员在讲解时所选择的地点要符合交流位置,一般处在旅游景观正面的正前方。 答:× 91.在大多数导游讲解场合,导游员都是以合作位置与游客相处的。 答:× 92.在宣布旅游活动安排、提醒游览注意事项的时候,导游员应当采用竞争位置,间接地强制其记住导游员所交代的事情。 答:√ 93.在景区长时间的行进之后,导游员安排游客休息时,通常采用竞争位置,保证游客和自己都得到足够的休息。 答:× 94.在大多数情况下,导游员与游客都是处于社交距离中。 答:× 95.导游员要避免与游客处于公众距离,即使发生不快也应主动与游客修复关系,重新拉近彼此的距离。 答:√ 96.在导游工作中,俯角主要是导游员在旅游车(船)上俯身来讲解,这样做既可以表示对游客的尊重,又可以看到每一个游客的表情。 答:√ 97.仰角是导游工作中最常见的角度,体现出导游员与游客之间以诚相待、平等相处。 答:× 98.一般来说,导游员带领游客到博物馆引导游客欣赏以精致为美的景观时应以俯角为主。 答:√ 99.导游员在引导游客观赏宝塔、高楼等以雄壮为美的景观时应以仰角为主。 答:√ 100.导游员在带领游客在平原和草原游览,引导欣赏以广阔为美的景观时应以平角为主。 答:√

13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