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9

燕yan燕yan
首页 > 考试培训 > 危险源辨识场景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乌龟宝宝28

已采纳

全面导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给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经验型转变为全面的、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建立在策划基础上的现代化的管理。这一体系的导入,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步伐。这其中,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保持的基础,对评价出的较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是体系的灵魂。如果不能将危险源和风险评价应用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中,只是为了辨识而辨识,为了评价而评价,然后将其束之高阁,那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就回到了传统的管理之中。因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在体系建 立和保持过程中的充分有效性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下面就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在体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体系文件结构和内容的策划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所以称其为全面的、系统的、规范的、建立在策划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因为其建立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不同的企业其管理的特点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难点、重点也不同,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上的,不同的管理部门将其分割成了不同的文件体系,这些体系文件相互重叠,但又不能相互衔接,造成了文件系统庞大而零乱。而一些上级部门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要求企业建立这样那样的制度,这些制度是否与企业的管理相适应,是否与企业的危险特点相适宜,没有人去关心,当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通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为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企业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到底应该写多少,写什么内容,其依据是识别与评价的结果。通过对每一个风险的管理措施进行策划,对企业需要的传统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整理、整合,并在不同层次的文件中规定相应的运行准则。在体系的日常运行中,随着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去更新危险源和风险,同时对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才能基本上达到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反过来,通过对原有制度的整理,也能进一步的把握识别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二、目标和管理方案的策划 目标和管理方案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实现和保持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在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将目标确定为伤亡事故指标,管理方案基本是对运行控制要求的简单摘录。使目标和管理方案过于笼统化。失去了消除、降低危险源和风险的作用。企业合理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除考虑控制伤亡事故指标外,还应结合危险源和风险的不断变化,对剩余风险比较高的危险源策划相应的目标和管理方案以消除、降低风险,使目标一方面具有宏观性同时又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体系的持续改进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法律法规的获取和识别 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确认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基础;针对危险源和风险提出的控制要求和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必须收集、确认、传达落实的底线,同时也为危险源和风险的控制提供了最低的要求。 四、全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企业要将员工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告知员工,同时员工也有权利获得这些信息,这是法律规定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但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下,此项工作是无法进行的,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系统的识别、评价的要求,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告知了。识别危险源及评价风险的过程是全体员工参与体系建立的重要标识,通过对全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自身工作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就能够使达管理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逐步转变。避免无知者无惧者的存在,从让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使全员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新的产品生产及工艺的设计输入 新的产品生产或采取新的工艺过程,会给生产过程带来一些新的危险源,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能够充分的识别这些过程的危险源,做为重要的设计输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就能够在生产、工艺中加入充分的安全装置,有效的降低风险。使“三同时”得到真正的落实,从而达到本质安全。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就是利用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使设计更为系统安全的有效方法。 六、危险作业审批和监护的依据 我国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危险作业的审批和监控有明确的要求,传统的做法是生产作业人员在准备进行危险作业前,找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批。审批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是否同意进行作业。这种审批方法完全依据的是作业人员和审批人员的经验,缺少必要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因为危险作业现场情况复杂,存在较大的风险,易发生事故。如果在危险作业前对危险作业进行充分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并针对这些识别和评价的结果设置针对性的对策措施,那么危险作业审批才具有真正的意义。申请人员可以根据识别和评价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准备,审批人员可根据识别评价的结果及采取的对策措施的针对性进行认真的检查和重点的监护。使危险作业的审批和监护有更强的可靠性。 七、重大危险源和重要危险场所的设定 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涉及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这些认识不到位就容易在管理上不到位。通过建立体系的过程充分的识别这些场所的危险源并评价其风险,对生产单位明确重点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和监控措施,同时在体系的保持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识别新的危险源,采取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达到避免重大事故的目的。 八、职业健康危险控制和日常检查监控的重点 传统的安全检查有时更多的是走过场,要声势。当然也对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但如果长期做表面文章,真正的隐患就会潜伏下来。传统安全检查更多的是依靠检查人员的经验,检查人员经验越丰富,查出的问题也越多。但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谁也无法保证将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全部检查出来。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使检查人员明确需要检查的重点部位,明确发生事故的根源是什么,那么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有重点的加以控制,检查人员重点去检查,检查的内容和深度都能有效的提高。如果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风险编制成专业的安全检查表,进行专业的安全检查,那对预防事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应急计划和应急救援的目标 应急计划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导则中均要求这些计划和预案能够明确应急对象,并根据对象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那么什么是应急的目标呢?危险源中风险较大的就是应急救援的目标和对象。企业通过充分的识别和评价自身的危险源才能够使应急预案的目标明确,并根据这些危险源和风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应急措施具有针对性,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作用。 导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只有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抓住这个源头,才能真正地把体系与日常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发挥体系运行的真正作用。

危险源辨识场景考试

169 评论(13)

落樱似雪

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来源: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按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辨识各类危险及可能的事件;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企业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来源: 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定期检验(演习)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必要时进行修订。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7)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政府主管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 3.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居民区、商业中心、学校、医院、供水水源及保护区、车站、码头、机场、交通干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湖泊、军事禁区等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主管部门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1月9日)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我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工作按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来源:

34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