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魔都
导语:考试是根据课程重点而出题的,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阶段测试题,欢迎参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2分)
1.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颓(tuí)唐 塌(tān)败 匀称(chèn) 疮(chāng)疤
B.琐屑(xiè) 诘(jí)问 滞(zhì)笨 伧(cāng)俗
C.差(chā)使 尴(gān)尬 愧怍(zuò) 嶙(lín)峋
D.蹒(pán)跚 荒僻(pì) 伎(jì)俩 伛(yǔ)偻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 狼籍 刻扣 长途跋涉 B.取缔 赋闲 烦躁 大庭广众
C.霹雳 造形 渴幕 巧妙绝伦 D.惶急 推祟 缓冲 因地置宜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人能慢下脚步来审视自己的灵魂。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 日本某些右翼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B.表扬学生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词往往会使学生飘飘然迷失自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C.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去海外求学。
① 排在中国后面的依次是印度、韩国和加拿大。
② 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估计留学生中,来自中国,中国留学生是人数最庞大的留学群体。
③ 与此相反,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却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
④ 过去三年间,上述三国在美留学生人数变化已经趋于停滞。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6.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 古诗词默写。(10分)
(1)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李白《送友人》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达游子之心和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 ”。
(5)《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作者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 。
(6)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7)《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8)《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
(9)《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
(10)大道之行也, , , 。
8. 综合性学习。(8分)
一、据人民网10月24日消息:2012年10月起,中央电视台联合优酷等多家媒体共同发起“文明天下”大型媒体行动,呼吁每个人行动起来,倡导文明行为。此次活动呼吁每个人都是“文明天下”的参与者、传播者、倡导者,鼓励大家拿起手中的DV、手机、相机,记录身边关于文明的点滴“小事”,揭露不文明现象,表彰文明行为。
现在,请你也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词 (2分)
(2)阅读以下三则“文明天下”记者的采访材料,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记者:你好,你不知道不能横穿马路吗?
行人:我知道不能横穿马路。
记者:你从对面过来不是横穿马路吗?这样很不安全的。
行人:我知道,我知道,我去接个人,我有点事,我太急了。
解说:有些市民,觉得过马路时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材料二】
记者:你好!你没有注意到这个“消防通道请勿停车”的告示牌吗?
车主:我看到了,看到了。
记者: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停车?
车主:我这不就走了么?我就停了一会儿。
【材料三】
记者:大爷,您好!您不知道随手扔垃圾是不文明行为吗?
游客:我知道……我一般也不扔。这不大家都这么扔吗?我也就一时没在意。
我的发现:(2分)
(3)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你觉得学校可以组织哪些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2分)
二、请从下面的报道中提炼新闻要点:(20字左右)(2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新闻要点:
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28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这篇文章中虚构了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意愿。(3分)
10.用原文语句回答。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4分)
A.怡.( )_______B.遂( )_______C.为( )________D.语( )_________
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沿着)便舍船(放弃)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B渔人甚异之(不同)悉如外人(都)具答之(详细的)
C咸来闻讯(都)皆叹惋(哀叹惋惜)辞去(离开)
D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
13、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皆叹惋。
14、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 ) 通( ) ,含义是 ( )
15、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6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17、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分)
答: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 。
12、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2分);
1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答:
四、大作文(50分)
请以“美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的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3)不得抄袭本试题卷文段。
TINA敏敏敏
第一部分:知识积累与运用(1—5题 共计21分)
1. 阅读下面文字,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并读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听到头顶的雨声,我不禁神驰千里,xīnkuàngshényí( ).麦田里的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 )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将甘霖( ),宇宙中凭空添了一片wēnxīn( )。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神舟六号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世。
B.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C.舞蹈《千手观音》精心打造的舞台形象,熔佛教精神和舞台艺术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D.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方法。
3.困难与挫折锻炼了意志,痛苦和磨难造就了伟人,我们要组织“走进名著走近伟人”的语文活动。(6分)
(1)请你就以上内容向同学推荐一位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4分)
他是( )出自小说《 》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
(2)请你写一条宣传语,号召同学们阅读名著。(2分)
4.用诗文原文填空。(3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3) ,娇儿恶卧踏里裂。
5.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文。(6分)
(1)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行路难》中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写作者以死明志的崇高气节的诗句是
(4)分别常有,相聚亦难,对此我们不应过分伤悲,面对即将远去的亲人、朋友,我们要把祝愿送给他们:
(5)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一段话来激励自己或他人。
第二部分:(6—23题 共计49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本文选自《 》,作者是明代文学家( )。(2分)
7.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①俟其欣悦: ②皆披绮绣: ③逆旅: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你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持什么态度?请说出理由。(2分)
10.学了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3分)
(二)课内阅读(13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句中加点的“他”“他们”各指代的是什么?把答案填入括号中。(4分)
A.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
B.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 )
C.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D.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
12.对下列语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反问)
B.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对偶)
C.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比喻)
D.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比喻)
1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的游戏,请你也写一个自己曾经和同伴一起玩过的游戏。(要求语言形象生动不少于50字)(4分)
(三)记叙文阅读( 12分 )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的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因为这样,父亲的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刚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能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
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叮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打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
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羌活和秦艽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得打镰刀挺费事的。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临睡前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到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丛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地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
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的斧头就这样白白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成功斧头,绝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15.标题“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3分)
16文中的“父亲”给人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7.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从以下两居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2分)
①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②父亲一声不坑,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上狠狠啃了两下
18.文章结尾说“我确实该为自己羞愧了”“我”为什么羞愧?我今后会怎么做?(4分)
(四)说明文阅读( 10分)
(1)在谈论空间飞行、宇航员及其活动所用的颇不新颖的词汇中,也许没有哪个词比“衣”这一简单的词更容易使人误解的了。宇航员登月之行裹着的极其复杂的覆盖物很难称之为衣。从科学的意义上讲,说他穿的是随身携带、且必须在其中生活的特殊环境是完全正确的。
(2)宇航员一向生活在地球上,大气对他身体各部分压力每平方厘米近乎一公斤。在没有大气的空间,他的衣服必须起同样的作用。
(3)宇宙飞行衣必须保护宇航员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在无空气的空间,其照射之烈在地球上是闻所未闻的。除了阳光中的红外线以外,宇宙飞行衣还必须保护宇航员不受其他种类辐射的伤害,其中不仅有通常在地球上使皮肤“晒黑”的紫外线,还有构成太阳风的粒子流。必须尽可能保护宇航员不受陨石的袭击。大部分宇宙飞行衣有两层防护——由特殊尼龙布制成的外层能阻挡大部分微陨石,穿透了外层的微陨石则由内层尼龙阻挡。
(4)宇宙飞和衣至少有十四层不同的材料:内里是两层特殊的尼龙纤维,阻止可能穿透外层的微陨石;其外是三层绝热和抗寒的“超级绝缘”材料;再外是覆有闪亮金属层的两层尼龙纤维,用以反射辐射;复外是四层能抗极高温的高绝缘材料;最后是三层加厚的尼龙纤维,用以阻止微陨石。要有宇航员的感觉,你得穿五件夹克、一件雨衣和两件大衣!虽然如此,宇航员还必须能尽量自由地活动手足。你必须能弯腰,能起身,在月面跌倒了还得爬起来——这是千百万电视观众都看到过的场面!
19、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顺序。(2分)
20、从第四段看,宇宙飞行衣的哪几层材料和作用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这样设计?(2分)
21、从文中看,宇宙飞行衣有哪些作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要有宇航员的感觉,你得穿五件夹克、一件雨衣和两件大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3、简要说说第四段加点词语“至少”的表达作用。(2分)
第三部分:写作(第24题 50分)
24.没有改变就没有发展,没有改变就不会进步。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件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你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 自己命题,体裁不限(除戏剧外)
2. 中心突出,写出新意。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