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9

精品窗帘
首页 > 考试培训 > 职业道德考试指导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亮亮魔人

已采纳

【导读】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职业道德是要求,考察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与前提,因此这一部分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通过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职业道德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应知应会)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般论述: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③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④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⑤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2、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家庭美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公正、法治(对国家的诉求)

自由、平等、文明、和谐(对社会的诉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个人的诉求)

职业道德个人表现

(一)员工行为准则——对同事

1、自觉接受和分担应予承担的任务;

2、尊重同事的隐私,谅解同事的缺点和不足;

3、合作使用工作用具和设备时,要多替同事着想,多给同事方便;

4、关心和信任对方,积极帮助对方解决困难;

5、对感情不融洽的同事,在工作上仍应积极配合;

6、不要在上级和同事面前诋毁和贬低他人,不在大庭广众对他人评头论足;

7、必要时可诚恳地请求他人帮助,对于别人即使的帮助要记在心上,并予以酬谢;

8、对同事不经意或非故意的伤害,要以宽容之心予以谅解;

9、不要因同事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嘉奖或晋升而产生嫉妒心理,不挖苦、讽刺、打击同事。

(二)员工行为准则——对领导

1、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2、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3、对领导的指令不甚明了时,切忌含糊,不能误时误事;

4、尊重领导的隐私,既不当众指责领导,也不在背后贬低、中伤、诽谤;

5、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给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6、虚心接受批评;

7、信任领导,维护领导的威信,一般不越级汇报。

(三)员工行为准则——对企业

1、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关系;

2、认真履行职责;

3、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保守企业秘密;

4、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文体娱乐竞赛活动;

5、刻苦钻研业务、熟练职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6、关心企业的发展,积极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7、服务顾客,务必做到热情、大方、礼貌、周到、细致、耐心,确保顾客满意;

8、服从企业安排,不挑肥拣瘦;

9、对企业有意见,尽可能通过工会等组织,通过协商、谈判等手段妥善解决;

答题技巧

1、行为习惯方面的题目:往最好的方面考虑,选择最好的那个答案;

2、态度取向方面的题目:往积极方面考虑,选择积极的那个答案;

3、能力应用方面的题目:往利人利已、社会责任方面的答案考虑。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职业道德答题技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职业道德考试指导

113 评论(8)

建安五金

一、事业单位概述(一)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1.性质(1)服务性。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2)公益性。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2.宗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二)事业单位的特点(1)依法设立(2)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有行政职能。(3)通常以社会公益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需兼顾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考核的原则: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范围: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的等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的方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和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公民道德建设(一)道德概述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的主要功能(1)认识功能;(2)调节功能;(3)教育功能;(4)评价功能;(5)平衡功能。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是自发自律的行为;(2)法律是从外部对人的行为约束,是外发外律的行为。(3)道德是法律的外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二)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指导思想:(1)提出“一个根本和目标”,即“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提出“一个牢固树立”,即,“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提出“一个大力提倡”,即“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4)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5)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6)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主要规范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三) 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夫妻和睦是家庭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2.邻里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新型道德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上面总结的这些内容希望大家认真掌握住,很多情况下上面这些内容是必考的

23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