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6

冰雪皑皑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水黄桃888

已采纳

★建筑学二级学科有:(1)建筑历史与理论(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3)城市规划与设计★前两者考:政治理论、英语、建筑历史、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 后者考:政治理论、英语、城市规划原理、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其中“建筑历史”的最新考试大纲如下: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1. 对于中国建筑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状况;2. 对于外国建筑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状况;3. 对于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4. 对于与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的认识;5. 对于传统建筑的物理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6. 建筑学经典理论著作的了解考试内容:本科目为闭卷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名词解释、作图分析、简答和论述题等,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约占10%,根据报考方向分别选做)。考题总体上由基本知识和分析研讨两部分构成。考试内容范围:——中国建筑史:1.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2.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3. 聚落与民宅;4. 宫殿、陵墓;5. 宗教礼制建筑;6. 中国古典园林;7. 中国古建营造技术;8.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外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线索•外国建筑重要历史事件1. 古典建筑;2. 中世纪建筑;3. 文艺复兴建筑;4. 近代建筑现象;5. 前现代建筑活动;6. 现代艺术派(观点、代表人物、主要作品);7. 现代建筑运动;8. 现代建筑多元化阶段;9. 后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思潮。——文化遗产与保护:1. 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2.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考试时间:3小时参考文献:1.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陈植.园冶注释(第二版).建工出版社;5.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建工出版社;6. 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7.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0;8. 重要的近现代建筑理论文献。★“建筑设计”的最新考试大纲如下:考试目的:对考生在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考核。设计要求考生能系统地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方案构思能力、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快速、规范表达方案的能力;考生应能较熟练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传统建筑语汇进行设计,并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新意识。考生还应注重建筑环境对设计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整体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考题类型:建筑规模在1500-4000㎡的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新建或改、扩建。以建筑单体设计为主,包含规划和场地设计的相关内容,可能涉及室内外环境设计和构造设计等内容。适当了解绿色建筑及环境、景观设计一些手法,思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环境、地域文化中的建筑设计等问题。涉及的建筑类型包括:(1)文化类建筑,如:俱乐部、文化馆或小型会议中心、展览或小型博物馆等;(2)旅游接待类建筑,如:中小型旅馆、大型茶社、中小型餐饮娱乐建筑等;(3)中小型改、扩建民用建筑等;(4)中小型办公、商业建筑,如:特色办公楼、专业商场等。考试要求:1.考试时间:6小时(含午餐时间)。时间安排详见考试时的具体要求。2. 考试内容:分两部分内容:a. 建筑快速设计(约占80%);b.相关构造设计或建筑知识及运用(约占20%)。3. 考试成果:a. 建筑快速设计;A1(840×600)图纸2-3张,原则上为不透明图纸,若采用透明图纸,必须事先声明,经同意后方可使用,但需以不透明纸衬底。图纸规格必须严格保持一致,若有不合要求图纸,一律作废。所需图纸均由各考点提供。草稿纸及考卷在考试后一律回收。特殊情况详见具体考试时的要求。绘图方式一般为工具(尺规)绘图或徒手绘图(均按指定比例)。设计方案表现方法不限,可墨线、铅笔、彩笔、毛笔、油画棒等绘制;效果图大小及表现形式必须能清楚地表达设计意图,主要的效果图不得小于A3大小,上色与否详见试卷。考生可准备马克笔、彩铅、水彩、水粉、油画棒等表现工具,还需准备尺规、针管笔、铅笔、炭笔等绘图工具。b.相关构造设计或建筑知识及运用;本部分内容分三个方向的内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科学技术三个方向的考生分别选做相对应的试题。主要考核与建筑设计、材料的选择运用、相关建筑历史知识、建筑物理或相关建筑技术知识及运用。主要试题形式包括绘图、简答、分析题等。4. 考试要点:1) 设计应功能合理、空间流畅、造型优美,结构概念清晰,设计表达正确、规范、清楚,内容必须完整;图纸深度和各种标注符合规范要求。2) 设计做到构思新颖,充分考量建筑的整体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自然资源,力争形成人与自然的良性秩序。3) 设计应运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充分反映设计的依据,必须做出必要的设计分析、说明及相关的图表、经济技术指标等。4) 充分尊重考试要点,不得照搬现有建筑设计,如发现考生“背造型”套用于快题设计中,成绩一律作零分处理。★“城市规划原理”的最新考试大纲如下: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是为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二、评价目标考查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应用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 答题时间:3小时3. 考试内容的比例基本概念:约30%基本原理:约50%实际问题:约20%4.题型构成①名词解释:约10%②选择题或填空题:约20%③问答题;约40%④论述题及分析题:约30%四、参考书目①《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2004。③《景观设计学》,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城市及城市发展1. 城市、城市化的概念2.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3.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2. 主要理论与实践(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2)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3)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4)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 of MachuPicchu)(5)有机疏散思想(6)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7)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8)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分析(9)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10)从交往型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到合作性规划(collaborative planning)(11)全球城(Global city)和全球化理论3. 当代城市规划方法的变革三、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序列1. 城市规划的任务2.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3.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1)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要求。(2)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3)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序列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4. 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规定5. 城市规划的审批规定6.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四、城市性质与人口1. 城市性质的含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城市类型划分。2. 城市人口的含义,城市人口的构成,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五、城市用地的评价与分类1. 城市用地及用地规模的概念2.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3. 城市建设用地评价及选择4. 城市用地构成:用地分类及代号,用地平衡表的制作5. 城市用地指标六、主要类型的用地规划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规划布置要求2. 工业用地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和形式,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3. 仓储用地4.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及布局要求,城市中心的组织与分布要求。5.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分类及指标,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要求。6. 城市对外交通及道路广场用地七、城市总体布局1.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2.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3.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优化的方法4. 规划方案比较的内容与方法5.城市空间管制规划6.规划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等概念八、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给水水源选择及保护要求,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管网布置要求。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的组成、布置形式,排水制度,污水处理厂用地选择要求。3. 电力工程规划发电厂、变电所、电力走廊的选址及布置要求。4.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燃气厂及各种煤气供应设施在城市中的选择与布置要求。5.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城市供热的方式,热力干线布置要求。6. 城市电讯工程规划邮政、电讯设置布点要求。7. 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规划内容,生命线工程内容,城市防洪标准及防洪措施,消防站布点及占地要求。8.城市“四线”规划9.总规的强制性内容九、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1. 分区规划的概念,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分区规划与总体、控规的内容区别及衔接联系。2. 控制性详细规划(1)用地区划、控制性详规、用地兼容性、土地细分、各类规划指标的概念及内涵。(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3)控规中的规划控制指标。(4)控规成果内容及成果表达模式特点。(5)计划部门、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各自在城市土地使用管理职责上的内容及差异。(6)控规的强制性内容十、居住区规划1. 居住区的组成与规模2.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3. 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4.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十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1.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地段的概念。(2)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保护规划的内容。(3)历史地段(街区)的基本特征与划定原则,保护内容,整治与更新内容。2. 城市更新(1)旧城更新的概念。(2)我国旧城更新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3)城市更新的主要类型及常见的更新方式。(4)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与教训。十二、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1.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2. 城市规划管理运作(1)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构成。(2)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3)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3. 法规文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主要的技术规范。十三、城市规划政策1.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2.健康城镇化3.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规划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旨十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选做方向)1.中国园林发展过程、特点2.世界造园流派及其特点3.东西方造园理论与方法比较4.园林艺术与园林规划设计原理5.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最新考试大纲如下:题型一:城市规划设计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城市规划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构思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新及设计表达能力。一、考题类型: 1.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2. 城市中心地段规划设计3. 城市入口地段规划设计4.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5. 城市街道规划设计6.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7. 校园规划设计二、考试内容及分数比例1. 规划设计构思 10%2. 规划设计分析 5%3.规划设计 50%4.建筑选型或设计 10%5.规划设计意图表达 15%6.技术经济指标及规划说明 10%三、考试要求:1.考试时间:6小时(含午餐时间)2.规划设计构思、分析及设计意图必须表达清楚。3.图纸规格:A14.规划设计表现方式不限。5.规划设计成果必须规范。题型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 考试性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考试是为招收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建筑类、农林类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二、考题类型:城市小型公园设计、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学校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化广场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工厂园林景观设计、体育休闲绿地景观设计等。三、 评价目标考生应能:1.准确地理解规划设计任务的特点、要求,绿地定性准确,满足园林绿地功能需求; 2.正确地处理好规划基地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关系,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 3.合理地进行功能安排与规划结构设计; 4.运用有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合理进行用地与空间布局,合理布置园林建筑与园林设施; 5.提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6.能较好地表现规划设计方案,绘图基本功较为扎实。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6小时;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50分): (1)总平面设计(1:500-1:1000),占90%; (2)重点景区(点)园林(建筑)小品平面立面,占15%; (3)局部透视及鸟瞰图,占10%; (4)地形地貌利用与竖向设计(重要节点的标高设计),占10%; (5)植物景观设计,占15%;(6) 技术经济指标及简要说明,占10%。 4.题型比例(略);5.参考书目:不限制。 五、考试要点(一)设计任务的性质及特点 考生应能正确地理解规划用地的性质、特点及其规划设计与功能要求。(二)规划区用地功能布局 1.规划主题是否明确,是否反映当代园林设计的特征、时代风貌与发展趋势;2.规划区用地功能划分是否合理; 3.规划结构是否清晰及富有创意; 4.与基地周边地域景观环境结合情况; 5.是否合理组织人、车交通,安排停车场地; 6.是否创造生动、舒适、方便、优美的景观环境。(三)规划区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1. 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郁闭空间的营造效果;2. 规划区景观空间序列设计效果;3. 规划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效果;4. 规划区绿地景观与周边道路沿线景观设计效果。(四)规划技术经济指标1.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内容是否齐全;2. 指标数值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五)图面表现技能与效果1. 图面表现方式(钢笔墨线、水彩、水粉、彩铅或其他)不限;2. 图面大小达到题目要求;3. 图纸用非透明质。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

96 评论(13)

桃色蔷薇

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来源: 8 ,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 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来源: 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39,l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22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