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ga1001mary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得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得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得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得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得基础,也是一门重要得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得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特点。下面是语文得高一期末试题,请参考!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得字,读音全都正确得一组是
A.缱绻(quǎn) 粗犷(guǎng) 一刹那(shà) 缄口不语(jiān)
B.自诩(xǔ) 炽热(chì) 白皑皑(ái) 载歌载舞(zài)
C.攻讦(jié) 骸骨(hé) 发横财(hèng) 玲珑剔透(tī)
D.给予(jǐ) 殷红(yān) 汗涔涔(cén) 养尊处优(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得一组是
A.翱翔 国粹 爆发户 层峦叠嶂
B.暮霭 荒诞 度假村 富丽堂黄
C.脉搏 肇始 雄赳赳 峨冠博带
D.震憾 宣泄 电线杆 呕心沥血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得一项是
A.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是下周?还是明天?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得时候呢?
B.为了吸引更多得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得广告词之一。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得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4.下列语句中,加点得词语使用最恰当得一项是
A.身为王室后裔得杰克,虽然只有十七岁,又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得媒体见面会,但他应对自如,沉稳风趣,性情乖张,表现出了良好得教养。
B.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得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大学毕业刚刚进入加工厂得那段时光,夏天得闷热、蚊子得叮咬、往返路程得遥远无一不在与人过意不去,而今也都成了美好得回忆。
D.领导干部应该多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不能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得一项是
A.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得供应时,全球得汽车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得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得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近日,意大利政府也宣布废除与利比亚签署得战略合作条约,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
D.健康得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得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得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6―8题。
谈 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得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得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得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得面貌还有类人猿得遗迹,人得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即心理学家所说得“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得,除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得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得人,还需要了解我们得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得《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得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得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得作用,谈到了人手得演变、进化得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得。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得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得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得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得活动。中国得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得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得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得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得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得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得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得不断反复流转得发展过程。因为生活得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得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得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得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得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得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得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得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得。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6.关于“人”得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得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得。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得一部分“”和原始人得一些特点构成了人得“本能”。
D.人得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关于“艺术”和“美”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是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得事物。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得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得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得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得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得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得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得。
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可见人得性格都是具有两面性得,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得作用,谈到了人手得演变、进化得历史,就是美得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得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9―12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得解释,不正确得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得意义和用法相同得一组是(3分)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彦回惧而奉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得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得一项是(3分)
A.褚彦回得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得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得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得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得琴艺,得到了王、谢庄得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得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得句子和课文中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4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得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2)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
(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得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①依赖别人得人一定怕人。
②对于可耻得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得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③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得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④怕人得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⑤没有独立精神得人,一定依赖别人。
17.阅读下面得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得出两条结论性意见。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4分)
在2011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得调查中,有86%得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学生得见习制度;有89%得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得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得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1)
(2)
18.模仿下面画线句子得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得句子,以构成连贯得排比。(4分)
蓝天有深邃得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得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 。
六、(18分)
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19―22题。
父亲得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得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得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得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得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得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得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得那些稍大得可檩可梁得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得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得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得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得树都只有溜地得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得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量树得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得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得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得乡村人心得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得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得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得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得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得杨树也成了人家得树。
在成了人家后得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得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得树桩。树桩得白,如在云黑得天空下白着得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得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得树。再后来,他得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得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得粗细,到了碗得状。山坡地,不似平壤得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得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得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得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得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得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得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得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得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得。乡村伦理中得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得。今年正月间,80岁得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得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得灰黑色,显出无尽得沉默和蔑视。再看别得坟头得树,大得和小得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得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得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得收购木材得华丽得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得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得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得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得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得,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9.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得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得心理,表现出什么样得品质?(4分)
20.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得深刻内涵。(4分)
(1)树桩得白,如在云黑得天空下白着得一片雪。(2分)
(2)树桩呈着岁月得灰黑色,显出无尽得沉默和蔑视。(2分)
21.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得深刻用意。(4分)
22.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得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得,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得深刻意蕴。(6分)
七、作文(60分)
23.请以“点亮生活得明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得记叙文。
journeyjasm
对于要参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期末试卷的练习,以便熟悉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21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chi)造 赦(she)免 新正(zheng) 少不更(geng)事 B.畏葸(xi) 崔嵬(wei) 俨(yan)然 间(jian)或一轮 C.冗(rong)长 尧(yao)舜 监(jian)生 冠(guan)冕堂皇 D.便(bian)宜 炮(pao)烙 藩(fan)离 弃甲曳(yi) 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饿殍 鳏寡 纶巾 肝脑涂地 B. 跬步 幽咽 隼头 礼上往来 C. 潺头 踌躇 执拗 佛反盈天. D. 桌帏 偏辟 嬴得 不经之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决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上新词。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D.以发给每人一百元钱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得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4.选出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A.……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着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范美忠说:如果有关部门认为他没去救学生自己先跑就不配当老师从而取消他的教师资格,是违背了《教师法》。 C.国家审计署公布:汶川地震承诺捐款到帐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请求一死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走 C. 位在廉颇之右:表方位 D.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共同。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 B.衡下车,治威严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 、阅读文言文,回答8一13题(18分,每题3分)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8.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数遗魏忘及公子书 B.数请魏王 C.公子亲数存之 D.请数公子行日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看望、拜访”意思的一项是: A.公子亲数存之 B.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C.公子过谢侯生 D.公子闻之,往请 10.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公子有急 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B.公子从车骑 ,虚左 C.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卒廷见相如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B.直上载公子上坐 C.晋鄙不授公子兵D.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12.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书点所记,未之有也 A.此人力士 B.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何功之有哉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13.对侯生"北乡自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生后悔为信陵君出谋划策,但悔之晚矣,只能以死谢罪。 B.侯生的选择是出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道德观念。 C.侯生是以此激励信陵君坚定意志,下定事必成功的决心。 D.侯生虽然对信陵君尽了忠义,但欺骗魏王又是不忠。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全声誉才如此。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题3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力,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里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便是采用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家长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无关。 15.“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里受阻”的最根本原因是: A.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虽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仍然滞后。 B.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制度普遍比较低。 C.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 D.大学时期不能外出工作,还贷压力太大。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7—18题。(8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露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17.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18.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五、背诵(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 。(2) ,诸清沙白鸟飞回.(3) ,望帝春心托杜 鹃。(4)七十者衣帛食肉, 。(5) ,功在不舍。(6)羌管弄晴, 。(7)念去去,千里烟波, 。(8)莫听穿林打叶声, 。(9) ,赢粮而景从。(10)廉颇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20分) 江湖苏轼 在历史长长的小巷里,有一个人总会让我们为之倾倒。他总是站在千年外的月光下,峨冠博带,长须飘飘,脸上挂着一副顽皮的笑,看着我们,让我们自惭形秽,自觉污浊不堪;让我们在岁月的驿路上奔波得精疲力竭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照着他想想: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才能称之为人。 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 翻开《苏东坡文集》,你的眼中就会出现这个人的影子。这个古代的读书人,他正手执锄头,躬耕于东坡,生活很苦,却回过头告诉你“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在世俗的人们赏菊时,他竟吃菊,吃了还夸能长寿,这可真让当时朝廷的某些人大失所望。 在宋朝的文人中,只有他永远属于江湖,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地展展翅,从宫廷里飞出,飞望“西山之阙”,与白云相逐,与江湖为伴,率性而行,自由自在,永远活在青山绿水之间,活在诗词歌赋之中,活在民间传说里,千余年了,苦则苦矣,却风流,潇洒。 他少年得志,名士风流,很有一些同年和诗酒唱和的朋友,再加上他的名头,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稍作暗示,就会重新回到那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避免漂泊之苦。可他不,他爱看云起云涌,爱看沧海落日,爱风餐露宿。至于那个汴梁,让给那些争名夺利客,让他们去争好了。而他,属于江湖。 其实,应该说,是江湖属于他。他可能不知道,历史早已安排好了苏州、杭州、赤壁,在等着他,等着他的到来,大笔一挥,江海生色。 于是,他耸耸肩,抖落了身上所有的光环,包括身份、地位和自己的翰林锦袍,一身轻松,走向江湖。从此,朝廷上少了一个歌功颂德的词臣,历史上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学大师。 他是一位文人,他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哲人,他把自己淡定之后的心情告诉我们,同时,也点化着我们。 面对世俗的成功失败,他竹杖芒鞋,轻轻一笑,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瘴疠之地,他吟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让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想起这话,总会粲然一笑,烦恼顿失。 亲人相别,骨肉分离,是人生最悲戚的事,江淹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在那个遥远的夜里,最重感情的诗人却说出了那句极具哲理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既然这是常识,我们就应该看开些,互相保重才是啊。 至于功名,诗人看得更淡,“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面对荣辱名利的苏东坡,此时一如一轮皓月,冰清玉洁,通体透明:潇洒如春风花雨,青天白云;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 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 20.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21.(8分)(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22.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23.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七、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24.请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给记者设计问题。 记者:(1) 于丹:我觉得两千多年来,我们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误读过经典,把经典的力量过分夸大。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这样一个哲学的思想体系,突然之间被提升为通统治术,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急功近利。 后来儒学又被视作一个学术体系,让大家去尊崇它,膜拜它,它变成象牙塔里的知识专属。我做的事情就想让每一个普通人,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后裔,知道它是存在于你血液里的一种文化基因,就可以用你个人的感悟、体验去把它激活,让它回到你的生活。 记者:(2) 于丹:贴什么我都接受,过去半部《论语》都治天下了,这是孔子想到的吗?它跟道跟释都成为宗教了,这是孔子想到的吗?《论语》在历史上被贴过太多的标签,我这种“心得”再贴点标签又怕什么呢?如果不停区徽,多累啊,我宁愿腾出时间去干点别的事。 八、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谈得上生活。” 你了解“生存”和“生活”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二、三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C C B D D D B C C C A B A C 四、诗歌阅读(8分) 17.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清”字 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18.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5分) 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把晴日雨声的谜底放在第三句挑,;在此基础上回过头将雨声霜水声比较引出第四句,使诗意多层曲折,诗境更深邃。 五、背诵(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3) 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5)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20.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面对艰难的环境,面对荣辱名利,面对悲欢离合,面对成功和失败能够保持一份淡定与洒脱。 21.(8分) (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与宫廷、官场、名利场相对而言,指自然和世俗世界。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他属于江湖: 苏轼不屑争名夺利;运离官场,身处“江湖”之中,他才能尽现自由、率性的气质,才能保持洒脱、淡薄的情怀。 江湖属于他: 苏轼的诗词歌赋,使自然景观、历史名胜增辉生色,具有一种独特的文人气息。从这个角度说“江湖属于他”。 22.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文人苏轼: 赞扬了苏轼所具有的文人气质、智慧和情怀 。 中国人的苏东坡: 强调苏轼的淡然与洒脱的情怀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 23.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可能达到像西河、南阳之地人那样高寿。(“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西河”,典出《礼记.檀弓》,曾子谓子夏:“吾与汝事夫子于诛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南阳”, 典出《抱朴子》:“南阳县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花坠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四五十岁者。”苏轼《后杞菊赋》:“吾方枸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 七、语言表达与运用(4分) 24.请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给记者设计问题。 记者:(1) 你对《论语》的解读目的是什么? 记者:(2) 有人说你讲的《论语》是通俗《论语》,生活化《论语》,这样的标签你能接受吗? 八、作文(60分)猜你喜欢: 1.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题 2.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3. 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考试试题 4.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5.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