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二的小熊大
一、回归基础查缺漏
考生应当结合课本,对照《考试说明》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理一遍,要特别重视新课程新增的内容,看看有无知识缺漏,若有就应围绕该知识点再做小范围的复习,消灭知识死角。
二、重点知识再强化
三角、概率、立体几何、数列、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是大题必考内容,这些板块应在老师指导下做一次小专题的强化训练,熟悉不同题型的解法。如果学校没有专门安排,考生可以把最近做过的综合试卷选五六份分类整理,把这些重点知识涉及的不同题型、解法较系统地温习一遍。
三、整理错题求提高
做错的题目就是弱点所在,找到错因,掌握了正确解法,考生的水平自然就得到提高。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有必要把最近两个月考过的试卷(不用把高中以来的都搬来,看不完也没必要,很多问题你平时已经解决清楚了)重新梳理一下,看题时要思考解题思路是怎么形成的,原先的错误如何避免。
四、适量练习保熟练
为了保持状态,考生每天要保持一定的练习量,题量最好视考生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目的是巩固并扩大复习成果、不至于产生“生疏感”。文科考生也应如此,不能因为去“背”文综而忽视了练习。要注意回归本源,提高复习实效
五、要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如果平常只能考一般分数,那么掌握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但是考试不仅考基础题,还考综合题、压轴题。所以最后一定要加强综合训练,尤其是要给自己营造出一种紧张的考试氛围,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综合训练。
北条真理
【篇一】要不要把卷子先看一遍?
【篇二】遇见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篇三】新材料、新情景没见过怎么办?
【篇四】如何提高一卷选择题的得分率?
【篇五】有的学科试题一开始就不容易,怎么对待?
【篇六】要学会挤
【篇七】答不完怎么办?
【篇八】答不完还要不要检查一遍?
【篇九】最后一道题一定是最难的吗?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
最后一句话舍去全不会要慎用,中考试题不是一看就会的,信息要提炼,知识要整合,问题才能解决。舍去全不会是指十分难的题,是指做了一半做不下去的难题。一看不会就舍去,那中考就得不到分了。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不但不能舍,而且要做对。
初中三年,到中考时水平都已经定型了,考前只需要保持心态平和,作息规律,稍稍注意考试策略,记清考场、时间、科目等基本信息,带足必备物品,就够了,像平时考试一样去考。
细毛1015
第一关:记忆关
要针对考试考试范围,明确所需要记忆的内容是否全部过关,比如语文的古诗词、数学的公式、英语的单词等,千万不能因为需要背诵的内容多而忽视。
第二关:基本方法关
特别是理科,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可能有多种,但是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最起码应该知道其基本解题思路,保证考试答题时能得分。其次,要根据自己一模考试的目标及科目弱点所在,将学习细化到每一天。
不建议考生采取题海战术,也不建议每天势必将各个科目都回顾,更不建议“开夜车”。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考生除了每天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能够自主复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而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其实是考试成败的关键。
建议一天安排一门学科(弱势学科可多花一些时间)针对自己这个学科的一两个薄弱点做有针对性的复习强化,抓重点,同时做好错题的归类整理再复习,以争取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第三关:临近一模考试,则需要进入到综合复习阶段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近些年的一模试卷都做一遍,具体熟悉一模考试的出题形式等,再次明确自己的弱点,利用最后一两周的时间再进行专项复习。
同时,临近一模考试,考生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不要再抠难题和偏题,再次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