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8

冰冷的火夫
首页 > 考试培训 > gct考试语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钢结构彩钢板

已采纳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时间为每年6月底至7月初,全国联考的考试时间为每年10月底11月初举行。十月GCT联考一共包括十几类大的专业方向,2010年是十四类专业,每一类专业的报名条件各有不同。(14类专业报考条件)十月在职联考考试科目主要包括GCT(数学+外语+语文+逻辑)、专业基础课两大部分,根据报读专业不同考试科目也有所不同。GCT考试概念GCT的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 ,简称“GCT” ,翻译过来是叫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也就是说GCT只是一种考试的名字,经常有人会把它与MBA、MPA相对比,后者是专业,它们之前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GCT考试的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的第3周左右,报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7月。成绩公布一般是在来年的1月,接下来的2月-3月是录取和开学时间。GCT成绩有效期二年,如果成绩达到上线分数,可以选择当年入学或来年入学,来年入学不需要再参加统一的GCT考试。“GCT”考试的前身为“GCT-ME”(Gradu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of Engineering)考试。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各科分值每部分的分值是这样设置的:“GCT”考试中四部分各为45分钟,总计3个小时连续答题,中间不收卷。总分400分,每部分100分考察方向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考生对字、词、句、篇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备的实际外语水平、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外语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日常口语等内容的测试,了解考生使用外语的综合能力。2010GCT考试情况:1.初试时间和考试科目Ⅰ、初试时间:2010年10月31日。Ⅱ、考试科目:GCT(含语言、数学、逻辑、英语)复试Ⅰ、复试时间:根据学校下发通知。资格审查一般都会安排在这个时期,审查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考生把在网上下载的“资格审查表”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签字、盖章后递交报考院校。Ⅱ、复试内容:只有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才能参加复试。复试包括政治理论考试和面试,重在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一般由学院自己具体组织。2.、录取原则专业学位的录取工作一般会由报考的学院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也是由学院自行划定。学校会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复试),录取考生总分均分在全国的排名等情况,择优录取。“联考”的考试虽相对统考来说容易些,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3、专业硕士合适的人群专业硕士面向拥有一定工作经验、想进一步深造的在职人群,职业指向明确,让在职者通过边学习边考试的方式,在工作中更好地学以致用。当然,专业硕士的专业领域相对狭窄,供在职人士选择的面不大。4、证书获取专业硕士学位考试主要是通过10月份联考的方式,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获得学位证书。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gct考试语文

194 评论(12)

蛋的故事

1.初中语文的文学常识总结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一、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二、如何学好文学常识: 1.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2.联想法,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3.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4.口诀法,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 语文该如何复习 考试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单就语文来说,就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各个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确定阅读范围,注意日常积累。 结合自己的笔记,复习注意联系实际。 结合考试指南复习,结合考试大纲着重复习、理解识记重难点、热点,概念,理论及公式性质,结论等。 高度重视历年真题,除了指南和考试大纲外,买一本配套的练习题是必要的,最好的练习题就是历年的真题,因为它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发展和趋势、解题思路和技巧。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考生对字、词、句、篇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考试所涉及的整个知识体系的难度是以一个高中毕业生所应达到的各科知识水平为主,兼有大学本科某些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水平。考试形式类似高考语文试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真题,了解试卷结构,了解GCT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第二、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知识状况做一个客观的评估,要能够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还根本不会的,哪些知识是掌握不够牢固的;知道自己的目前状况,解答这样的试题能得多少分。有了这样的一个评估之后,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正式的展开自己的复习方案。 具体来说,GCT语文考试分几大模块,互相没有任何关联,主要是要针对各个模块去做针对性的练习和积累。 (1) 汉字部分、词语部分、标点符号、句子部分、修辞部分都有一定规律,掌握典型例句。 (2) 文学常识就需要背诵,还要靠日常的积累。 (3) 阅读理解部分建议大家每天二篇阅读,4分钟一篇,目的主要是提高快速捕捉文字的能力。 (4) 针对考试题型做重点练习。 (5) 最重点的一点就是多做题,速度第一,质量第二。 具体可以上新阳光教育网站上看看,希望对你的GCT语文复习有帮助 年在职GCT语文复习方法 GCT语文综合知识覆盖面很广,包括:哲学和宗教常识、法律和法学常识、经济学和管理学常识、社会历史常识等,因此试题不会很偏或者很难,而是考察考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常识和综合素质,所以我们称这部分为百科常识而不是百科知识。面对包罗万象的考察内容考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明确目标,找对复习方向和与之配套的复习方法,夺取高分并不困难。 首先,复习方法是关键。只要复习得法,这一部分还是很有希望多拿分甚至拿高分的。覆盖面广的考试一般不会考的很深的。GCT语文中的综合知识不会考很难很偏的东西,考的内容是大部分知识分子所应该具备的常识性知识。这也是我们大家把这一部分叫做百科常识的原因。所以我们的复习千万不能大海捞针。 其次,目标明确,找对复习方向。在复习方法上要做到:全面复习、突出重点、线索明确、彰显个性。通过全面复习就会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就是要区别对待百科知识。虽然每年的题目考点分散,似无规律,但是从大的学科分布上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即突出时效性、普遍性、文化性和应用性。具备这样特性的知识就最有可能成为考查的内容。 最后,复习过程中要有自信。实际上大部分考生具备作为本科生都应该具备的比较宽泛的知识体系。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会作答,不是没学过而是曾经知道但是无法检索,所以检索是关键。努力搭建多角度的检索平台就可以增加知识连接点,便于回忆所学知识,最终做到线索明确。彰显个性就是要围绕自己熟悉的有基础的学科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更多的考试相关资料可以到这里看看: 4.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

15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