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sss0008
最近很多小伙伴私信我如何调出《The middle of the day》这组作品中的“电影感”,其实就单从色彩来说,电影色调多种多样,有冷暖对比也有和谐统一,但它们所带来的“电影感”却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常见的电影画幅剪裁比例(本组的),以及较高的视觉宽容度(体现在暗部偏灰,整体没有纯黑、纯白)。于是准备为大家分享本组照片的调色思路,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首先看看成片和原片对比:
原片
成片
器材:佳能6D+佳能352二代
原片分析:明暗关系不突出,色彩灰暗,细节有待处理。其实本组照片更多是需要进行局部处理,比如绘制中轴线左侧的侧逆光,而现场确实也是这样的光位,只是由于云层的关系并不突出,我们就要通过后期来进一步渲染。
首先进入ACR做如下调整,稍微提高色温数值,使画面偏暖。追回部分细节,加强颜色的饱和度,提高黄色明度使画面中茶和树木更突出。
2.再进行校正镜头,可适当保留暗角。提高蓝原色饱和度(相比直接提高饱和度而言,整体更自然,但会对蓝色影响更多)
以下是调整之后和之前对比,我们看到照片稍微好了一些,但仍然缺少光影的表现。接下来我们将进入PS进行剪裁画幅和最重要的局部处理。
4.剪裁电影画幅。如图,先选择剪裁工具,设置为“比例”模式,将数值改为“:1”,进行二次构图剪裁并点击确定。之后将背景色设置为黑色,比例设置为“3:2”,向外剪裁出黑色边框。
5.点击“滤镜-Camera Raw”进入,选择径向滤镜工具,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进行加曝光、加色温的处理。可以看到在图中有大量径向滤镜范围的控制点,主要施加在受光面,符合明暗关系,同时突出侧逆光。
再使用“渐变滤镜工具”对周围进行压暗,进一步强化光影,控制点范围如图所示。
然后进入曲线调整成如下形态。注意左下角和右上角,提亮黑场和压暗白场,这样照片中就没有死黑和纯白,显得更“灰”,提高了视觉上的宽容度,仿佛有更多的细节(实际已丢失)。
6.点击确定回到PS界面,对人物进行液化和磨皮,这张人物主体占比例较小不需要过多的处理,我用的是中性灰磨皮。再将后面入镜的茶农给修掉。
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层,选择黄色,加洋红减青色,让其偏红一些(此工具根据互补色原理调整,不熟悉的小伙伴可搜索RGB模式),再用“色彩平衡”对暗部加一些蓝色和青色。
最后对照片进行微调和锐化,然后导出,建议使用“文件-导出-导出为”选项勾选“转换为sRGB”,作为网络分享,同时保存一份PSD或者Tiff格式。
咂咂咂1
前阵子看到有人提了一个调色问题
“如何调出欧美色调的照片”
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想知道有么有!!!
于是...
叶明又来了
我们先观察一下这张图片和它的直方图,看一下它有哪些后期特征:
➀画面整体的对比度较高(画面的细节过渡比较剧烈,即中间调的细节不丰富)。
➁画面呈现出青色调,阴影更明显(根据红绿蓝三个色彩通道的直方图分布趋势)。
➂直方图最左端没有像素,画面有轻微的空气感(实际上有少量像素,但可以忽略不计)。
➃画面整体的饱和度较低。
因此,我们打开一张图片:
一、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我会展示每一步的画面变化,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参数对画面的影响:
▼
二、调整画面灰度
欧美风格类的照片,最为重要的调整步骤就是画面灰度的调整,它影响整个照片的曝光基调。
▼
色阶工具中间那个滑块就是调整画面灰度的,向右滑动可以让画面更暗,向左滑动可以让画面更亮。
三、渲染色彩
我们利用色彩层+混合模式的方法去为画面渲染色彩。
我们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颜色如下:
▼
然后把混合模式改为滤色。色彩层+滤色混合模式会更多的影响到画面的阴影部分,同时会让画面变亮。
四、调整自然饱和度
此时画面的色彩过于艳丽,我们降低自然饱和度:
▼
五、制造空气感
我们拉伸曲线最左端的端点,让画面的纯黑部分消失,营造一种空气感。
▼
效果如图
▼
对比一下
▼
基本上欧美风格的摄影作品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处理。
- End -
▼
作者介绍
叶明
泼辣熊科技中国区负责人
《中国摄影报》专栏作家
北京大学出版社签约作家
出版摄影后期书籍《从后期到后期》
▼
摄影类的干货和小助手,
你随时都可以带走。
Airphoto
定义新视觉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