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9

艺海秦声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松涛学大教育

已采纳

第一部分 选择题(8分)

一.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的相应空格中。

题 号 1 2 3 4

答 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遴选(lín) 伫立 (zhù) 驯良(shùn) 深邃(suì)

B.蛰伏(zhé) 翌日(yì) 粗犷(ɡuǎnɡ) 濒危(bīnɡ)

C.参天(cān) 要塞(sài) 步履(lǚ) 牌坊(fānɡ)

D.分娩(wǎn) 摒弃(bìnɡ) 镶嵌(qiàn) 翩跹(xiā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A.“泰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创业的理想之地。”王总在外地在泰客商座谈会上动情地说。

B.李老师手上拿着国标苏教版《语文》(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4版)。

C.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

D.我不知道今年江苏省高考状元是哪所学校的毕业生?但我知道海陵区高考状元是民兴实验中学的毕业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C.临走,她又送给我一幅名贵的字画和两套高档衣料,真是大方之家。

D.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亭亭净植(种植) 太祖常劝以读书(拿) 陶后鲜有闻(很少)

B.卒用其人(终于) 普少习吏事(学习) 及为相(等到)

C.虽多忌克(虽然) 太祖乃悟(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D.复奏如初(又,再) 娠于磊石之手(在)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品尝)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5)

5、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惊zhé( ) bīn( )临 翩xiān( ) 面面相qù( )

俯kàn( ) 繁yǎn ( ) .jiǎo( )健 紧cù( )眉头

6、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

(3)《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晴川历历汉阳树, 。

(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 , 。

(7)待到山花烂漫时, 。

(8)兼听则明, 。

(9) ,后事之师。

(10) ,吾将上下而求索。

7.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打“×”,并按顺序订正到田字格中。(4分)

精湛 问鼎苍穹 循序渐进 锐不可挡 屈指可数 自立更生

矫健 悠然自得 金璧辉煌 风起云涌 芳草如荫 憨态可掬

订 正

8. 名著阅读。(3分)

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 之妻铁扇公主借 ,孰料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 之母,悟空闻之,不禁大惊失色,暗暗叫苦。

9.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

(1)佛教以莲花象征 ,因莲花吉祥清静,能悦众心。(1分)

(2)你们班将要举行咏荷诗歌赛诗会,,你能为小明准备一些咏荷的诗句吗?(至少两句)(2分)

(3)老舍中学今年中考再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招生办公室门前排起了长龙,但还有少数家长对学校的情况不太了解,想登录学校网站了解一下,却又不知老舍中学的网址。如果你帮他用关键字搜索的方法搜索学校网站,你可以这样做,先打开一个搜索网站,如 (搜索网站名称),再在搜索工具栏里输入 (关键字),再按一下 键,就可以搜索到老舍中学网站了。(3分)

10、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进行修改,每句改一改。(3分)

①多少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怀念着老师给我的教诲。

②西湖的六月确实是观赏荷花的好去处。

③ 改革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11、仿照示例,另造两个句子。(2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口语交际。(3分)

据《黑龙江日报》6月13日报道,我省宁安市沙兰镇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洪灾。沙宪静老师从肆虐的洪水中先后救出了20多名学生;镇卫生院解洪权院长一直忙于抢救受伤的学生,而自己8岁的女儿被洪水冲走,至今下落不明。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1)想对受伤的学生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对沙老师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对解院长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37分)

一、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听取蛙声一片

①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呱呱”的蛙声伴着夜风飘进屋里。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语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税,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另外,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⑤青蛙的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十六天就发育成蛙。

⑥青蛙在文学家的笔下,也有一些不好听的字眼。例如:“井底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跳秤盘”等,这实在是冤枉了。它们只知道终日在田野里捕捉害虫,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尤其是夜间,食虫的益鸟纷纷归巢,这时更靠它捕食各种害虫。

⑦在丰收季节里,联想起青蛙对于人类的功绩,我们要更加赞美和保护这可爱的两栖动物。

13、青蛙捉虫的本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反复读读画线句子,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太妥当?请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⑥段中,作者在为青蛙“鸣冤”时运用了举例子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分)

16、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写一条公益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8分)

后娘

暑假开学,爹爹新娶的后娘和后娘带来的那个圆胳膊圆腿儿圆脑袋圆脸盘圆眼睛的五岁小弟弟都走出院子送铲子回学校读高三,后娘很温和地同铲子再见,铲子心里就装进一个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一直挂在铲子心里,所以铲子的笑脸就多。老师同学都说铲子变了一个人儿,铲子忍不住抿嘴儿笑:“当然!爹终于不再孤寂,铲子能一门心思冲刺高考了!”可是,上半学期的一天上午,铲子正由寝室去教室,突见邻居兴堂叔找来。兴堂叔看见他喊:“铲子——铲子——”

铲子忙跑过来:“叔,你来了?”

“我进城买农药,你……你爹让我顺道看看你。”

“我爹好吗?”

“好……好,你娘对他一个千个好哩。”

“我……后娘好吗?”

“好,好呀。可是……”

“咋?”

“你娘她……她不要你了。她不许你回家去。”

“可我想爹呀。”

“想也别回。你娘说你要回去,她就走。你爹让你千万别回家去。”

铲子的眼一潮。他九岁上就没了妈,他多想有爹又有妈呀。可是,铲子得听话,铲子心疼爹。铲子潮着眼说:“我不回家,一定不回。”兴堂叔的眼也潮了。兴堂叔叫声“铲子呀”,从兜里掏出一沓钱说:“这是你爹捎给你的一千元钱。省些用,够到高考了。”

铲子不由瞪大眼睛:“爹哪来这么多钱?”

“他把你家的牛卖了。为这,你娘气了一大场呐!眼下总算好了。铲子,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呀。”

铲子接过钱,喊声“爹呀!”眼圈儿红了。兴堂叔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照片儿捧给铲子:“铲子,这是你爹的照片。想爹了,就看上一眼吧。”铲子双手接过照片,眼睛一下子淌下来。铲子淌着眼睛对兴堂叔深鞠一躬。

兴堂叔重重拍了一下铲子的肩:“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呀!一定别回家去呀!”

兴堂叔走了,铲子一口气跑回座位,泪水一下子打湿了几本书。他一时真有点儿转不过弯儿,那轮太阳还在呢……可钱和照片实实在在在兜里。他抽泣一下,狠狠把照片和钱捏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铲子想:她不要我就不要吧,只要要爹就行。可是,卖了拉犁的牛,爹该平添多少苦和累呀!他仿佛看见瘦削的爹在田里弯成了一只硕大的虾。铲子拼命读书,每天 都对自己说:只许胜不许败。

高考后,铲子在城里打工,上大学不能再全指望爹了。

录取通知书拿到手,铲子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儿:也许拿了通知书回家她不会骂的?这个想法儿一旦发现便难以克制。他进村时正值晌午头儿,正是人家各自坐在自家院萌里吃午饭的时间。毒辣辣的太阳把没树荫的土地、房屋晒得白花花的,灼死人。铲子走到自家院门口树荫下,不灼热了,舒服了许多。铲子又害怕起来:万一惹了她咋办?只一会儿,铲子就拿定主意:不管咋的都要看爹一眼。他壮下胆,几步跨进院子大喊:“爹——爹——”没人应声!

他这才觉出院子很静,院子里因少了那头牛显得很空落,在原来拴牛的地方坐着一个剥花生的小男孩。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的,干瘪的小手像是根本就捏不开花生壳儿。小男孩听见喊,猛地抬头。小男孩的脸怔怔的,两只眼睛格外大。小男孩突然明白了什么,哇地哭起来:“哥,哥……咱爹早死了……娘不许给你说。”

铲子愣住了。看着破旧的屋子,看着屋子上升起的黑黑的炊烟,铲子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慧语》2006年)

17、仔细阅读全文,看看文中“后娘”做了哪几件事,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题目是《后娘》,却没有对后娘进行一处直接刻画,读完此文,后娘的善良令我们泪水涟涟,这正是作者的匠心之所在。(2分)

请从下文找出与“后娘带来的那个圆胳膊圆腿儿圆脑袋圆脸盆圆眼睛的五岁小弟弟”相照应的文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故事情节发展到冲突最激烈并即将出现重大转折,给人以心灵的震颤的地方就是高潮。你认为这篇小说的高潮在文章的什么位置?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听完小弟弟的哭诉,“我”见着后娘时该有怎样的举动,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丰富想像,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__________,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_________。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解释加横线的词(3分)

稍出近之 稍近益狎 蹄之

2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放之山下

A、黔之驴 B、计之曰

C、驴不胜怒,蹄之 D、稍出近之

23、下列各项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因喜 因跳踉大口阚

B、慭慭然 然往来视之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为神

D、乃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4、本文寓意深刻,由此演化出“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等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驴”字的成语、谚语、俗语或歇后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外语段完成25-28题。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①(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②。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④(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⑤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弋:射。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③后:以后有一次。④咋:咬。⑤闷绝:窒息。

25、解释加点的字。(2分)

(1)华隆好弋猎 ( ) (2)犬遂咋蛇死焉( )

(3)家人怪其如此( ) (4)隆闷绝委地 ( )

26、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华隆/好弋/猎 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作文(40分)

29、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它使人感动,给人启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的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精彩的一堂课”、“精彩的瞬间”、“精彩的人生”等)再作文,不少于500字。

题目:

Yi 1—6(12分) C D B A C B

1、 蛰、濒、跹、觑

2、 略

3、 ① 都 —— 不

4、

② 的六月 或 好去处 —— 好时节

③改善 —— 提高

5、 略。

6、 (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听到你们受伤的消息我很同情(难过、牵挂)希望你们坚强起来,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2)您真了不起,您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地救助学生,是我们的榜样。

(3)您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祝您早日找到女儿,全家团圆。

6、略。

(yi)

(er)10、青蛙眼睛和舌头的特殊构造

11、不妥当,前面的“青蛙”和后面的“青蛙”相矛盾,把第一个青蛙前面加“一个”在第三个青蛙前面加“另一只”。

12、举例子,作比较。(每一个一分)

13、略。

14-17略

(san )18、庞然大物也,觉无异能者。

19、D 20、A 21、略

22、①喜欢/爱 ②于是 ③感到奇怪 ④倒

23、C 24、家人对狗的举动感到奇怪,于是跟着狗走。

25、①华隆被大蛇缠身,犬为救主人,咬死大蛇;②华隆僵仆失去知觉,犬奔走嗥吠,招来家人营救; ③在华隆未苏醒时,犬终始不吃东西。

4.(3分)牛魔王 芭蕉扇 红孩儿

5.⑴(2分)如:①使用生态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②加大打击力度,严禁捕食青蛙。

⑵(1分)弥陀所居的净土

⑶(2分)(略)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

179 评论(14)

pinkyoyo0403

七学生期末考试是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1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省(xǐng) 凫水(fú)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 (gá) B.犁铧(huá) 告罄(qìng) 皑皑(ǎi) 忧心忡忡(chóng) C.咿哑(yā) 砭骨(biān) 阴霾(mái) 叱咤风云 (zhà) D.怂恿(sǒng) 驯良(xùn) 犷野(kuà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吁气 深遂 晦暗 变幻多姿 B.癫狂 崔巍 脐带 锋芒毕露 C.剽捍 庇荫 呵斥 语无伦次 D.斑斓 抽搐 疮痍 提心掉胆 3.下列 句子 中加点 成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敌人陷入地雷阵之中,进退维谷,非常狼狈。 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 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的睡莲尽态极妍。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 文化 传承。 B.各省已有23座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度汛安全的水库得到整修、重建,消除了安全 隐患. C.因为我从小在临沂长大,所以王祥卧冰求鲤的 故事 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自言自语道: “等到你小学 毕业 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B. 领略过一次海风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味。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不意 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 C. 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 D. 其实,他们的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6.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狼》选自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 (2)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8)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8. 认真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禁烟令”开始实施后,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期中考试后,七年级(1)班召开家长会。作为班长的你正在门口引导家长进入教室,这时,一位男家长吸着烟准备进入教室。你应该说些什么来劝阻他?(30字左右) 请根据语境,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近。(3分) 祝福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给你送去凉爽; , ;祝福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给你送去温暖。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0题。(4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响毕绝 ( ) (2)宾客意少舒(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其一犬坐于前 B.其夫呓语 不能指其一端 C.妇拍而呜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敢哗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3.选出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文章 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本文既可当作场景描写的 记叙文 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 说明文 来读。 C.甲文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时,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艺人表演之“善”,属 于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14.第二段描写听众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6~18题。(8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 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8.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 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 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 (四)阅读文章,回答第19~22题。(15分)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 经验 。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 笔记本 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 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能神志清醒的本领。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11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12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13他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望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14他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却没有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 ○15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16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文/巩高峰 有删改) 19. 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0. 赏析第○12段中的画线句子,并 说说 它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说说本文标题“等待那只手”的含义。(4分) 22. 老头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同作者相似的经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有人说生活是七色板,在这种神奇的七色板里,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还有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与温暖的阳光,听听身旁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 作文 。 要求:(1)根据题意,补全作文题目;(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地名、校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2分)C 2.(2分)B 3.(2分)C 4.(2分)B 5.(2分)A (4分)(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阿廖沙 在母亲死后与姥姥相依为命 (每空1分) 7.(8分) (1)闲敲棋子落灯花 (2)万里 赴戎机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深林人不知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青山独归远 (7)各领风骚数百年 (8)即更刮目相待(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8.(3分)示例:(2分)叔叔,您(你)好!欢迎您(你)来参加家长会。(1分)不过,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1分)请您(你)配合把烟熄灭,再进入教室,好吗?(1分)(要点:称谓合理,语言得体,语句通顺。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分)示例: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句式一致,表一清楚,句意连贯即可) 二、(一)10.(4分) (1)情感:喜爱(1分)体现情感的字是:怜(1分) (2)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胸襟 和脱俗归隐的情怀。(2分) (二)11.(3分) (1)消失 (2)神情 (3)夹杂 12.(2分)A 13.(2分)C 14.(3分)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1分)“默叹”表明观众对表演者的赞赏,说明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1分)作用:从侧面描写观众举止神态的变化,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意近即可)(1分) 15.(5分) (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些。(2分) (2)只听见屏风里抚尺响了一下,所有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喧哗的人 。(3分) (三)16. (3分)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 (3分)(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结满枣子的树比作彩色的瀑布;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意思对即可。) 18. B (2分) (四) 19.(3分)“我”与“老头”在列车上相遇;并误认为他是一个小偷;最后他 为“我”盖上外套,“我”深受感动。(每点1分) 20.(3分)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1分),烘托了“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2分) 21.(4分)一是指等待老头输“我”东西的手(2分);二是指等待父亲对孩子关心的手: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孩子对父亲的思念。(2分)

14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