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兴
本人童年时期自学过钢琴,目前业余水平8级,能弹奏大部分流行歌曲,部分古典名作。为了弥补童年时期没有走“正规军”的路线,因此把期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孩子5岁半开始学琴,目前在本地一家上规模的连锁琴行学习,琴龄2个半月,目前小汤二将要结束,刚开启哈农。写这篇文章只想谈谈琴行学习的利与弊和我自己的陪练心得。 首先说说为什么给孩子选择琴行学习: 1、音乐氛围浓厚。我们选择的是一家接近旗舰店规模的琴行,装修还算可以,大厅摆放着很多架立式钢琴和一架三角钢琴,走进时自带优雅的BGM。每次上课总能碰到一些一起上课或刚下课的小朋友,大家一起交流,能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2、地点离家近,便于接送。和大多数家长的心态一致:所有补习班都在家门口1公里半径内,省去接送烦恼,最好步行即到,连电动车都不用骑,避免在接送路上浪费时间成本。 3、老师对孩子比较有耐心。个人估计,至少80%以上的琴童在琴行学琴。琴行为了稳定的生源和口碑,促进产品和课程的多次营销,必然要对老师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如何与孩子耐心沟通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寻找孩子易接受的解决方法;如何与家长沟通,提高孩子练琴的效率(上课的频次)等等。 4、性价比合适。在给娃选择老师之前,我找到朋友推荐私人钢琴老师,对方的报价一节课是琴行的2倍,真是让我吃了一惊。但后来我上网了解了一下,如果是有一定水平的老师,这个费用也是合理的。综合考虑后,我还是坚持期初的想法,孩子在启蒙阶段,不必找特别资深的老师,琴行老师毕竟教了一堆流水的小朋友,在这方面的经验值肯定是有优势的。 5、对阶段性的考级、参赛等活动流程熟悉,可以指导集训、报名。就像我们读书时候的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大多数孩子练琴的目标也是为了通过1-10级,时不时参加一些中小型比赛,能力强的孩子参加一些大型比赛,甚至国际型比赛。我们一切的努力,必须要通过一些证书、竞赛来检验是否合格。琴行在这方面的资讯、流程都比较熟悉,也便于家长给孩子选择报名。 当然,在琴行学习也有一些弊端,也是我通过这两个多月的陪课,结合与朋友之间的沟通,逐渐总结出来的: 1、流水的老师、流水的学生。 娃才学了两个半月,已经换第二个老师了。琴行之间师资竞争激烈,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跳槽去了其他琴行。细想一下她的离职原因,无非就是压力大,报酬少。 老师必须通过不停给学生上课,刷课时数,赚取提成。有些琴行甚至给老师背负销售业绩压力,也就是说,老师授课之余,也要推销钢琴给琴童家长,或其他潜在客户。这让老师这个职业变得不再纯粹,也不可能100%潜心于教学研究。 假设一位老师一天排8节课(保守估计,可能大部分更多吧,毕竟上班从早到晚),周休2天,那么一周上40节课,如果每个小朋友一周上2次课(启蒙阶段,琴行强烈建议的频次),那么这位老师最多可以教20个小朋友。这么一对多,老师能安排好教学计划吗? 2、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网上看了很多帖子,有的家长吐槽说他们家娃的老师甚至不是科班出身,有学声乐的,有学舞蹈的,还有压根非艺术专业的……一边自己练着拜厄车尔尼599一边教小朋友,这样的教学质量真是堪忧。这一点上,我还是算比较幸运的了。下文会重点谈谈两位老师的情况。 3、琴行的培训协议(霸王条款)。当初签的时候也没看太仔细,心想这琴行盘子这么大,在本地沉淀这么多年了,不会那么容易关门的,也就放心地交了50节课时费。后来发生了换老师事件,让我不得不重新评估是选择琴行还是选择启蒙老师的问题。我打开培训协议看了一眼,其中关于退费的条款,大致是这样的:上完1/3课时后,若选择退费,只能退剩余课时费的60%……鉴于如此的霸王条款,如果想要拿回剩余的全部课时费,必定耗费很大一番周折,得不偿失。再三考虑后,我还是妥协了,继续在这个琴行用完全部课时,届时根据孩子学习情况、老师的授课情况、老师的稳定度等因素再评估是否续课。 总之,琴行是充满艺术和商业气息(后者可能更浓厚)的机构。 说说我娃的这两位老师,和我自己的陪练心得吧: 第一位老师,她的收费是最普通的一档,但我对她的印象还不错,态度亲和,有耐心。可能因为资历稍浅,底下学生并不多,因此每次上课都非常用心,肉眼可见的有计划性教学。课堂以鼓励为主,会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引导小朋友找到断奏如何落键的感觉。对于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了然于胸。每次课后总会积极跟我沟通回家陪练的重点,督促我及时发送练琴视频给她看。每个视频她都会认真看完,并且记录反馈问题给我。按她原本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从断奏“毕业了”,进入连奏的学习。可是她毫无预兆突然就离职了。如果她没有跳槽去其他琴行,可能我娃跟她拜厄都快学半本了。 第二位老师,她的收费是稍高级的一档,因为只跟着她上了3节课,也只能就目前接触到的情况谈谈感受。总得来说,她很有教学经验,可能因为她的学生都是十来岁甚至成人更多一些,在和低龄儿童的沟通方面,稍显方法欠佳。教学过程中,亲身示范这一点做得比较好,能够带着孩子一起弹,而不是坐在旁边看着孩子一边弹,一边指正他。唯一让我颇有矛盾和微词的地方在于,上了三节课了,进度只有原来那位老师一节。大部分的时间都过于集中在纠错上。例如:1、“慢抬快落”的问题,纠正了一整节课;2、3/4节拍“强弱弱”,弱音太弱甚至手指由落键变成按键的问题,又纠正了一节课。所以我不得不自己买本书,上网查资料,认真去研究,孩子在启蒙阶段,是否要过于关注手型、触键、节奏、强弱等基本问题,以至于延缓进度,甚至会出现矫枉过正的可能。 事实上,在上述第二个问题中,我发现我孩子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强弱弱了,只是在课堂上老师没有及时提出弱音并非很小声这个重点,让他在练习的过程中走向了一个极端。在本周的上课过程中,老师过于集中关注这一点,一首曲子,半个小时都在矫正弱音的问题,个人感觉没有太大必要。在教学中,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弹奏不规范的问题,一节课45分钟时间很宝贵,孩子也希望获取到新鲜知识,获得学习进度带来的满足感,而不是纠结于小错误,越弹越丧。其实老师可以课堂点拨孩子,待孩子初步掌握方法后,及时推进教学进度,并记录下出现过的问题,在课后充分跟家长沟通,让家长来担任“陪练老师”这个角色,若家长不能胜任,现在还有各种陪练app来分担。作为家长,也不希望一节课时费都浪费在一个小错误上。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就处理得比较得当,每节课对于时间的分配比较合理,有温故,有知新。 最后谈谈作为一位有钢琴基础的家长在家的陪练心得: 每次课后回家的第一练,必定是不愉快的: 1、把课堂上新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一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需要时间、耐心的事。一开始必定磕磕巴巴,娃的好胜心太强,不太允许自己犯一点点错误,眼泪知道他有多难。通常情况下是一边哭,一边着急地搓着手手,一边担心我拿起拖鞋威胁他“不好好弹就要打屁股”。 2、作为陪练家长,我自己的心态也比较急躁,容易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孩子一弹错,我就容易条件反射去想:这也能弹错?肯定是注意力不集中,眼睛没看谱,指尖没有力量等等问题。孩子在磕绊的道路上,我没有去关心他的感受,关注他停下来搓手的原因,而是不停催促他赶紧完成练习,完成我心里那道完美练习标准(0失误,旋律优美)。 我深刻反思过,如此长久下去,对孩子对我自己都必将两败俱伤,既打击了孩子的学琴自信和兴趣,又增加了自己患心理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破坏了亲子关系。 如何解决? 1、回家“第一练”,给定一个宽裕的时间。让时间慢下来,每首曲子的练习慢下来。不必纠结于错误,完成次数,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当他顺利通过第一遍的时候,给他一个小小的奖励。休息一下喘口气,再完成第二遍、第三遍…… 2、搬张凳子坐在他旁边,当他弹错的时候,亲自握着他的手示范,带着他找感觉,模仿老师上课的做法带着他重新做一遍,加深手指记忆。 3、当孩子出现抵触情绪的时候,问问他此时此刻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克服现在的困难,用非暴力沟通代替打骂。如果当下实在是不想弹,不如让孩子休息一下,转换一下情绪,等到情绪稳定后,再找时间来完成练习。 童年是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难得的是好动的孩子能喜欢弹琴,屁股坐得住。我曾用这种暴力沟通方式,表面上看加强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律,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孩子更加懦弱,更加暴躁。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困难,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加深他对困难的恐惧,而是应该积极寻找方法,教他如何越过这座“山丘”,帮助孩子达成一个个小小的“里程碑”,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别让纠错和恐吓“杀死”了孩子的兴趣!
无奇不爱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推荐一个公众号,叫【秦怡钢琴】里面分享很多钢琴知识,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下面是几条我搜集的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 5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6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五百米深蓝
我从小摆弄过很多种乐器,但不是从小学习钢琴的。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兴趣。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占了主导,就会有进展,有突破,抑或是有创造!古典而华丽的音色,高贵而浪漫的格调,饱含激情的表现以及震颤灵魂深处的非凡的感染力……,这一切使我没有理由不去选择钢琴。 传统的认为,诸如钢琴、小提琴之类的乐器,学习是很需要“童子功”的。诚然,技术上的娴熟需要长期的练习,但我想这并不是我学习钢琴的目的。对于音乐的理解融会于学习的过程之中,而这样的学习有可以很好的激发一个人对于音乐潜在的洞察和直觉,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传统的钢琴学习的观念,到现在的(姑且认为是成人的)钢琴学习观念,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发现自己的机会。不去尝试,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天赋和潜力!我可以惊叹地说,人的创造力的确是无限的!直接就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讲,我有一些体会:首先,突破心理上的羁绊是弹好钢琴第一要素。一般左右手的搭配非常困难,对于初学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然地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排斥障碍,反而更加难以到达左右手的协调。细细想来,原因在于没有融入音乐,融入钢琴,正所谓,弹好钢琴,必须要有一种要把钢琴吃下去的感觉才行 ^_^以一种完全放松的心态、自由的情绪去感受音乐、融进音乐,左右手的协调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人的情感因素在这里应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想,只有融入音乐,才能驾驭音乐,这样自己才能做琴的主人,而不是技巧的奴隶。通过这种融入,焕发潜意识领域的音乐感和创造性,转化为有意识的控制,去演绎左右手的和谐统一。其次,是对一种畏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的克服。由于是新的尝试,而每一首曲子对于演奏者来讲,在他的技术和对于作品的理解还不是很够的情况下,演奏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紧张局促,甚至畏惧,这显然十分不利。这就需要一点面对挑战、逾越挑战的勇气,step by step,水平终将有所提高。我从一开始学习到现在的所弹的曲子,虽然难度在逐步的上升,但弹奏每一首曲子的感觉却很不相同。最困难的是刚开始,到最后反而很轻松了。把一首曲子的感觉带到下面的学习中去,将会获得极为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对音乐、对钢琴的理解和感觉是唯有自己亲身体验过了才能领悟的,这种东西更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_~第三,想谈谈演奏时的情绪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讲,很难说能做到“琴随人意”,就我自己而言,不太可能做到,快乐的时候可以弹奏一些助兴的曲子,忧伤的时候可以弹一点抒怀的曲子。我觉得要弹琴,心情必须要好!因为发现自己没有很好的视奏能力,所以不管多长多复杂的曲子,必须要求自己背谱弹奏,所以情绪对我来讲非常必要。好的心情有助于加深对旋律的理解,能帮助我快速记忆,对于技术上的提高很有好处。而且,我觉得好的心情可以使自己抛开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弹奏,从而更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与音乐融为一体。另外,我认为有一点很关键,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做到filled with confidence,对自己都没信心的话,谈不上能弹得好!具备驾驭整个曲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用成功的心态去演奏,自然会消除紧张的情绪,在理性认知上也会有突破。如果说能够将心中流动的旋律贯穿于一个个的音符当中,对于乐谱的把握就不会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了。接下来想说说动作的把握。这是很重要的,毕竟钢琴是要用来弹的。还是一个放松的问题。只要能放松,就好办。我想应当很好的领会道家“无为”的境界,弹,又不弹,绝对的放松,绝对的和谐!这样才会比较容易地处理好手指的软弱与僵硬的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触键的感觉。虽说练琴不能急于求成,(而且绝对不能急于求成),但我觉得也不能太懈怠,要有一点紧迫感才好。对于技巧上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拿出科学上攻克一道技术难题的品格去面对。绝对要耐的住寂寞枯燥,做到绝对的细致,把一点一点的小的问题逐个解决,整个乐曲才会完美。当然,对于全部乐曲的把握,必须有一种大写意、大手笔的态度,不能过于苛刻做作,反而损害了乐曲的形象。我想,弹奏的过程,应该就是一个情感和理性相结合的过程,结合的好,美妙的音乐就会飘然而至了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