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1

huyingheng
首页 > 考试培训 > 历史月考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飛天彩绘

已采纳

试题的功能是考察作用,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当复习资料,通过做历史试题可以全面考察自己的历史学习水平。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题,每题1分) 年,林则徐在给道光帝得奏折中指出:“……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这里提到对中国“危害甚巨”的是 A工业品 B 鸦片 C枪炮 D船舰 2.近代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于 A.将尼布楚让与 俄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库页岛给俄国 D.割台湾给日本 世纪80年代,“中国迫使俄国干了以前从未干过的事:吐出了他已经吞下去的领土”。该材料旨在说明的史实是 A.俄国在战争中被中国打败 B. 俄国归还掠夺的中国财宝 C.俄国被迫归还中国的伊犁地区 D.俄国归还中国东北地区 4.《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5.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6.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x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x疆行省。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 本,颐和园又 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8. “多行不义必自毙”洋枪队头目华尔就是一例。他被击毙是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太平天国运动中 D.义和团运动中 9.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10.《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 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19、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权益是 A.开埠通商 B.割地 C.赔款 D.驻兵 12.列强的入侵,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与《辛丑条约》的内容无关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 亿两 B.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湾岛给日本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3.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4、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15.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 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台湾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百日维新的失败 16.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陈旭麓 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新式学堂 B.兴办近代企业 c.建立现代海军 D.传播西方思想 18.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这是的“他”是指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 19.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20.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③ 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2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4、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 A、英 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25 .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 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中英鸦片战争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⑤义和团运动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2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1分)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你知道这个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上还参与了哪次对中国的侵略活动?(2分)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2分)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 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 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3分) (2)三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请写出内容?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2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即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运动?说出这一运动的起止时间。(3分) (2)材料一中曾国藩的话,反映了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的海军具体是指哪支海 军舰队?这支海军最后结局怎样?(2分) (4)如何评价这场运动? (3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C D D B B C D D C B B 14 1 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D B C D D A D A C D 26(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英法(英法联军)(1分)(2)圆明园(1分)(3)美国;(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4)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2分) 27(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每点1分)(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分)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力发展工业等。(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8(1)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3分)(2)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自强求富(1分)(3)北洋海军(1分)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分)(4)课本30页(3分)猜你喜欢: 1. 2015年初二上册历史9月份月考试题及答案 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3. 初二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4.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5.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历史月考试卷

235 评论(14)

许文强的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秦代万里长城和随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于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二者历史影响的相似之处是() 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B.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交流D.加强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2、图中是我国古代一项的水利工程。下列 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的目的是方便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A.②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材料中的河是指() A.黄河B.淮河C.大运河D.长江 4、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于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而亡 5、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完善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统治 6、“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上面的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禅让制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A.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C.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8、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0、“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ren),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C.民族团结D.文化昌盛 11、图中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12、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由其*以其亲身见闻写成的一部重要书籍是() 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 13、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升——编著《本草纲目》 14、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③唐三彩闻名于世④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17、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这座桥修建于() A.秦朝B.汉朝 C.隋朝D.唐朝 18、图中是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印制这部经书运用的技术是() A.拓印刻石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套色刻印 19、据新华网2013年5月15日报道,文物专家在唐加寺发现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吐蕃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对研究下列哪个民族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D.女真族 20、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1、唐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机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 22、中国古代历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 A.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3、唐朝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是() A.铁器、牛耕B.秧马、曲辕犁C.曲辕犁、筒车D.牛耕、筒车 24、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5、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2)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3)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______________ 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______________ 什么朝代逐渐完善?______________ 最关键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______________ 什么朝代被废除的?______________ ②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的是谁? 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28、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对外开放] 图一图二 (1)图一人物名字是_______________,他东渡日本时在们的唐朝皇帝是___________。图二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_____________,他把西行途中见闻口述下来,则*整理成书,这就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生应该学习图中人物的什么精神?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着,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3)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中所示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29、隋朝大运河 填空: 三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通航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BDCDCCCDCBCCCDABCBCDBACCB (11分)26、(1)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分)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巩固统治)(2分) (4)藏族;文成公主;(2分)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分) (13分)27.(1)科举制度;隋朝;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士、明经;状元;清朝。(每空1分共10分) (2)封建统治者皇帝。(1分)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2分) (10分)28、(1)鉴真;唐玄宗;玄奘;《大唐西域记》(4分) (2)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言之有理即可)(2分) (3)唐太宗;善于纳谏(2分) (4)曲辕犁;筒车(2分) (14分)29、 洛阳;涿郡;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作用:七年级下课本P6(4分)

27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