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chang1988127
2017年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讲解
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讲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条 除下列各项外,本准则适用于其他所有与客户的合同:
(一)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租赁合同。
(三)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金融工具及其他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四)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规范的原保险合同。
(五)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规范的再保险合同。
第二章 确认
第四条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或服务)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本准则所称客户,是指通过与企业订立合同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或服务)并支付对价的一方。
第五条 本准则所称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设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的协议,其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二)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该合同有明确的付款条款;
(四)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或金额;
(五)企业很可能收回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
第六条 对于不符合本准则第五条规定的合同,企业只有在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剩余义务,并且自客户收到的对价不予退回时,才能将已收对价确认为收入;否则,应当将收到的对价作为负债处理。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合同,不应当确认收入。
第七条 企业与同一客户(或该客户的关联方)同时订立或在相近时间内先后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在满足下列任一条件时应当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一)这些合同基于共同的商业目的并为一揽子交易而订立;
(二)其中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约情况;
(三)这些合同中所承诺的商品或服务(或每份合同中所承诺的部分商品或服务)构成本准则第九条所规定的单项履约义务。
第八条 本准则所称合同变更,是指经合同各方批准对原有合同范围或价格作出的变更。企业应当区分下列三种情形对合同变更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一)合同变更导致可明确区分的商品(或服务)增加,同时合同价款增加,并且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商品(或服务)单独售价的,应当将该合同变更作为一份单独的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二)合同变更不属于本条第(一)种情形,并且,在合同变更日尚未转让商品(或尚未提供服务)与已转让商品(或已提供服务)之间可明确区分的,应当视为原合同终止,同时,将原合同的未履约部分与合同变更合并为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三)合同变更不属于本条第(一)种情形,并且,在合同变更日尚未转让商品(或尚未提供服务)与已转让商品(或已提供服务)之间不可明确区分的,应当将该合同变更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进行会计处理,由此产生的对已确认收入的影响,应当在合同变更日调整当期收入。
第九条 合同开始日,企业应当对合同进行评估,识别该合同所包含的各项履约义务,并确定各履约义务是在一段时间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
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承诺。履约义务既包括合同中明确的承诺,也包括由于企业的商业惯例、已公开承诺或已公开宣布的政策等导致合同订立时客户合理预期企业将履行的承诺。
企业向客户转让一系列实质相同且转让模式相同的、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承诺,应当作为单项履约义务。
第十条 企业向客户承诺的商品(或服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履约义务识别中的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
(一)客户能够从该商品(或服务)本身或者将该商品(或服务)与其他易于获得的资源一起使用中受益;
(二)企业向客户转让该商品(或提供该服务)的承诺与合同中其他承诺可单独区分。下列情况通常表明企业向客户转让该商品(或提供该服务)的承诺与合同中其他承诺可单独区分:
1.企业无需提供重大的服务以将该商品(或服务)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或服务)整合成某组合产出转让给客户;
2.该商品(或服务)不会对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或服务)作重大修改或定制化;
3.该商品(或服务)与合同中承诺的其他商品(或服务)不具有高度关联性。
第十一条 满足下列任一条件的,属于在一段时间内履行履约义务;否则,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一)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二)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或服务);
(三)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或服务) 不具有可替代用途,并且在整个合同期间内该企业有权就迄今为止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不具有可替代用途,是指因合同或实务操作限制企业不得轻易地将商品(或服务)指定为其他用途。
【附: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年度和中期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www.)。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和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条会计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第十一条企业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第十二条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对使用者决策有用。
第十五条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第十三条企业会计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第十四条企业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第十五条企业会计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不应当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十七条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可比性。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相互可比。
第十八条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十九条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第二十条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第二十一条企业会计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和延后。
第二十二条企业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第二十三条企业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会计处理。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三章资产
第二十条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项目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二条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的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三条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四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五条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企业自觉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企业较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条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企业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
第三十二条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七章费用
第三十三条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费用只有在经济来源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企业为生产成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成片承包、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八章利润
第三十七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十八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除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损失是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第三十九条利润的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与损失金额的计量。
第四十条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九章会计计量
第四十一条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四十三条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企业的财务结构、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
第四十六条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营成果主要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的高低与控制情况等。
第四十七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四十八条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有助于使用者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列报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披露对于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准则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懒洋洋一家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标准
会计法
财务报告条例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1-42)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12)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一)2006年颁布38个具体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2014年颁布3项具体会计准则
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第40号《合营安排》
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三)2017年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
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5.28执行
(四)2014年修订5项具体会计准则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9号《职工薪酬》
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五)2017年新修订的具体会计准则
第16号《政府补助》6.12执行
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24号《套期会计》
(上述金融工具三个准则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2018.1.1执行,境内上市公司2019.1.1执行,非上市企业2021.1.1执行)
第14号《收入》
(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2018.1.1执行,境内上市公司2020.1.1执行,非上市企业2021.1.1执行)
如果下载, 可点击
目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 年修订)..................................................- 5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2006) .........................................................-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 修订)..................................-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 24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2006)..................................................- 29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2006)..................................................- 34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2006)..................................................- 41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 47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2006)..................................................- 50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2014 修订) .........................................- 63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2006) ........................................- 73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2006)................................................- 7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2006)................................................- 8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2006)................................................- 86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2017 年修订)............................................- 90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2006) .....................................................- 1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2006)..............................................- 106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2017 年修订)..................................- 1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2006)..............................................- 115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2006)..............................................- 117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2006)..................................................- 1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2006)..............................................- 126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2006)..............................................- 13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2006) .....................................................- 138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 146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 年 3 月修订) .......- 168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 ......................................- 2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 年 3 月修订) ...................- 210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2006)..............................................- 223 -
- 1 - / 1143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2017 年 3 月修订)...........................- 23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原保险合同(2006)..........................................- 25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6 号——再保险合同(2006)..........................................- 258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2006) ..................................- 26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 27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6)...........................- 27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 (2014 年修订).........................- 278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2006)..........................................- 29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2 号——中期财务报告(2006) ......................................- 29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 年修订)...........................- 30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每股收益(2006)..............................................- 31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5 号——分部报告(2006)..............................................- 32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6 号——关联方披露(2006)..........................................- 32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 年修订)...........................- 33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 年修订).........................- 35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 .......................- 39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 年修订)..........................- 40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2014 年修订) ..................................- 42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 42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2 号——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 43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应用指南................................................- 438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 44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49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 49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 49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 497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 50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 50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2014) ........................- 50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542 -
- 2 - / 1143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 546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 54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 55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 55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 55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 56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 566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 ......................................- 57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 ......................................- 57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应用指南..............................................- 577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2006...........- 58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 2006 ......................- 58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应用指南 2006..............................- 58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应用指南...........................- 59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应用指南- 59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2014)..............- 59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 64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2014)..............- 647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每股收益》应用指南 ......................................- 74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5 号——分部报告》应用指南 ......................................- 74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74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2014)..............- 75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应用指南(2014) ......................- 826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应用指南(2014)- 870 -
附录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 901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 号............................................................................- 1040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 1046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 1051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 1058 -
- 3 - / 1143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5 号............................................................................- 1063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6 号............................................................................- 1068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7 号............................................................................- 1069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8 号............................................................................- 1077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9 号——关于权益法下有关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 .- 1080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0 号——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
.....................................................................................................................- 1082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1 号——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
.....................................................................................................................- 1083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2 号——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
联方..............................................................................................................- 1084 -
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 ...................................................................................- 1085 -
企业破产清算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1095 -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1109 -
规范“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 ..........................................- 1119 -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
知..................................................................................................................- 1123 -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1 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 1128 -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2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 1133 -
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1137 -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