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素小cici
一、文献回顾有关企业的环境经营,目前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在环境管理会计(EMA)方面。美国EMA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的有力推动。为执行1990年的《污染防止法案》,EPA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环境会计项目,旨在“促进和激励企业全方位地理解环境成本,并将其运用于决策”。2000年1月,EPA发表了一份“无浪费的绿色供应链(The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的报告,将供应链效率化,并以改善经济、环境两个方面的绩效为目的。同时,发表了一份配套的案例研究报告。此外,美国EPA对于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也发表了若干研究成果③。在实践经验总结方面,EPA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单独的案例研究,目的是总结世界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二是案例集,尤其是对相同行业的若干公司进行的研究;三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形成的基准研究报告。后两种研究更强调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欧洲委员会(EC)于1996—1998年实施了环境管理会计的计划(Eco—Management Accounting嬲a Too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MAC)。在这项ECO—MAC计划中,调查了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动向,倡导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框架。Bartoiomeo,M.,et aL(1999)在提交的调查与案例报告中认为,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包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环境设备的投资以及环境成本的核算等几个方面。环境经营是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要求企业优化企业环境,节约环境资源。受EPA的委托,Tellus协会(Tellus Institute)开发出了P2/FINANCE(Pollution Prevention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这是一种从财务上评价防止污染的投资计划程序。一旦输入必要的数据,投资后发生的成本及收益的现值,可以按投资后的5年、10年、15年的收益状况自动加以运算,也可以与备选方案作出相应的比较。此外,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开展的另一个项目是E2/FINANCE(Energy&Environment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EvMuation System),它为一种程序,有助于为节省能源投资等的经济性评价发挥积极作用。与P2/FINANCE相比,该项目提升了能源成本的控制功能,促进了环境经营的深入。围绕环境经营,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有关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工具,其主要特征是在传统成本会计中嵌入环境成本核算的技术与方法。如基于外部货币的环境计量成本会计(EPEA),以及完全成本会计(Full Cost Accounting)(EPA,1996)和总体成本会计(total Cost Accounting),前者是指对有关企业环境方面的行为、业务、生产或服务的影响进行的内部成本(包括所有的环境成本)与外部成本的整合活动;后者是对私有成本和投资节约额这一完全范围的长期、综合的成本加以分析与控制的活动。类似的环境成本管理工具还有很多(EPA,1995)。在环境经营方面,成果比较丰硕的国家是德国,其开发的成本管理工具,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和弹性边际成本会计(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语简称GPK)等为各国会计界人士所推崇。与德国相比,日本由于受本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成为世界上最早普及环境会计(对外报告为主)的国家。自1999年起日本政府就开始颁布《环境会计指南》,并先后于2000年④、2002年和2005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和颁布。近年来,13本也开始关注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创新活动⑤,其特征之一是由行业机构资助在企业中推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河野,2005),同时,有学者还就日本海外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包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案例进行了总结(阪,2001)。此外,国际性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管理研究⑥。我国一些学者,如盂凡利、肖华、肖序、郭晓梅等在他(她)们的博士论文中对环境成本及相_芙的环境经营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也不计其数,如王立彦(1998)、乔世震(2002)等对环境成本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徐瑜青等(2002)实地考察了一家华北地区的火力发电厂,以预防污染发生的成本和以污染和损害补救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考察了应予以内部化的外部环境成本;同时按照环境作业分配内部环境成本。上述学者认为,尽管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的实际情况,尚不能较细地划分环境成本作业,但是,推行环境成本计算和引进环境会计是大多数企业可以考虑的。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运行机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通过将物料流量系统的要素数量化,依据其具有的内部透明性特征,进一步提升物料流量的经济与生态导向功能,是将最终废弃物的物料成本及所分配的间接费用等均包 括在内,并以这些全部的成本费用作为管理对象而进行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⑦1.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形成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由德国的经营环境研究所(Institut fur Management and Umwelt,IMU)首创的一种环境管理会计工具。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从宏观的物料流量会计(Material Flow Accounting,MFA)发展而来的。物料流量会计(MFA)是综合描述一个相关系统的物料流入、流出及贯穿整个系统物质输送的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它包括物料流量分析和物料流量核算⑧。MFA是基于物料流量管理的一种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技术与分析方法,它要求有系统的计算机方法加以辅助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则是分析制造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和成本中心的物料流动,从实物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说明物料流动某个环节产生何种程度排放,以及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等的成本会计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德国的一些企业中得到应用,目前已有数十家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应用,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河野,2005)。为提高物料流量的透明度,便于成本效果的计算和评估。MFCA将整个流程中存在的物流价值与成本分为三类:(1)原料价值与成本(物料成本)。基于这些物流数据和存量,就可开始通过价格的形式进行评估,并通过确定哪些物流是与成本相关的来决定原料成本。(2)系统价值与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成本指那些发生在内部物流中的成本,包括所有发生在企业内部,以维持和支持生产的成本。系统成本在流程中的传递就形成了系统价值。(3)传递及处理成本(配送/废弃物处理成本)。传递及处理成本是向外部第三方支付,以使物料离开企业的成本,包括产品运输成本和处理废弃物等的成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已成为实施环境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环境经营中的决策作用十分明显。即,它从降低物料消耗的角度,使企业经营与环境管理统一,在生产的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另外,它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废弃物流动,对不同“管尾”和“管前”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做出最佳决策。所有层面的物料流量与成本核算相结合,是MFCA的一个重要特征。MFCA是跟踪通过工厂或营运场所物料流量行为的一种手段,以便将输入和输出表征出来,达到估计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目的。2.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架构作为环境管理会计制度的一种设计,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将投人生产的原材料、能源、间接费。区分为面向环境的流量和面向废弃物的流量,在生产(工程)单元从实物量与金额两个方面加以计量,是一种面向环境经营的成本核算。如图l所示。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有关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计算,其损失是包含在全部成本之中的,若不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品率加以计算,损失就难以把握。同样地,即便财务会计将损失全部计入产品,要明确区分损失也是很困难的。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基于SAP R/3的作业成本法,其对损失的把握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环境下也仍然难以明确⑩。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按各种成本类别计算出损失,经营部门也能够由此锁定对象,通过计算出损失的工程浪费现象来发掘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原材料及能源等的有效利用需求,提出可行的成本削减方案⑧。3.成本评价差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以图2为例,财务会计与MFCA的成本评价差异,可以依据要素类别作更详细的考察。基于财务会计的成本,在采用作业成本计算的情况下,可以划分为原材料费用、人工(服务)费用、劳务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然而,由于这磐费用中没有相对应的各种成本要素的损失评价,明确区分出各种类别的损失是相当困难的。基于财务会计的成本是将损失包含在各种要素巾进行揭示;基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成本是将损失按各要素分别揭示。如图2所示,基于MFCA的成本信息能够揭示出按各成本要素划分类别的损失情况。此外,废弃物处理成本的损失按产品类别加以明确,这是在传统的成品率计算巾没有的分析项目,是MFCA的一个重要特征。若能够明确哪种产品的哪项工程存在问题,则将其作为目标来加以改善就成为可能。现在,MFCA的一般适应对象通常被认为是制造类企业,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便是一些服务业类型的单位或组织等也有应用MFCA的案例存在(阪,2001)。在损失计算方面,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采用的是热力学中的计算原理,即质量保存法则,计算出每个期间的差额情况。在理想的状态下,有投入(一定量的投入物),就必然会有产出(形成同样数量的生产产品或者库存)。假如没有库存,投入100单位,则产出100单位。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不同于理想状况,其差额就是损失。假如生产产品(产出)只有90单位,那么10个单位就是物料损失。在德国的制造类企业中,企业成本构成的典型状况是:原材料占56%,劳务费占25%,折旧费等占6%,其他各项成本占13%。这一比率结构与目前我国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结构极为相近,实施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核算,就是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如通过合理化的工作,消减原材料成本中的损失比率,提高资源产出的效率。三、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应用:以TNB制药公司为例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将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传统物料成本核算与环境成本核算有机融合,以实现环境效益最佳化、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TNB制药公司就是应用这种工具而构建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之一。TNB制药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总部在日本,子公司遍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了搞好环境经营,该公司于2005年导人了SAP公司的企业信息系统,即SAP R/3@。并且,从成本计算到会计核算,以及销售等,积蓄了所有的环境信息⑩。为了进一步使企业经营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该公司于2007年1月导人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同时实现了整个公司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相互联结与沟通@。首先,将固定资产、试药、易耗品的购入,以及其他相关的经费开支等经营业务作为购人事项纳入到物料购人体系之中;其次,收集了按环境类别划分与环境效果分配等方面的环境数据,从而能够将与财务会计连接的环境数据合理地抽象出来。实际工作中,这种抽象出来的系统环境数据从管理部门转换到环境部门,经过数据确认之后,在归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手段将这种环境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1.物料相关成本的计算及企业医药品流量模式。为了避免风险,并使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TNB制药公司选择下属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试验⑩。计量的对象是一个生产线和一组产品,计算期间是一年,数据范围是包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等的全部流量成本(排除了物料中心的配送处理成本)。将原材料所占比率大的主力产品和主力工厂选择为样本产品和样本工厂,试验结果表明实施MFCA获得了很大的效果,同时也使研究开发及设备投资有关的费用与效果的对比关系能够提供给相关的经营负责人(管理者)。如前所述,物料成本使用了质量保存的法则。在制药工厂,通过分子量计算来把握理论值,其与实际值的差额作为损失加以确认。虽然,乙醇等的酒精类物料最终能够100%同收,然而仍将它们按全额的方式加以损失确认。此外。通过包装工程的主要药物的损失计算则采用理论回收率来确认损失。能源成本是水、电力、蒸汽等方面的耗费,将它们按不同部门实际耗用量在物料中心以机器丁作时间作为单位进行分配,之后将损失通过原材料的重量比来加以确认。TNB公司的成本分配与计算,设有按机器T作时间和人工劳动时间两个标准,设备费用和人工(服务)费用按机器工作时间分配,机器工作时间则按标准的机器工作小时与生产批量数之间的关系计算求得。在系统成本中,劳务费按不同的物料中心通过人工劳动时间加以确认,将损失按原材料的重量比进行确认。系统成本损失分配的基本方式是原材料的重量比(损失比率),劳务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也有必要进行同样的确认,如设备费以机械装置的折旧费和维修费为对象加以分配,在导人SAP R/3系统之后替换现行的折旧费计算的成本中心,将设备费按机器工作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物料中心。其次,将损失按下列的计算公式加以把握,并将不同物料中心的设备费用列入相对劳动时间的损失(24小时×365天)。物料中心类别的设备费×[1一(机器工作时间/24小时×365天)]TNB公司内部采用了传统的四班三轮换制的工作方式。据此,相当于24小时×365天来计算时间,这样一来生产能力低的工厂,若24小时中只有8小时工作,16小时就成为重大损失。试验导入时,虽然这一时间仅为最大值,然而基于原则而要求采用的原材料重量比所分配的MFCA系统化阶段,使其充分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最大值是十分必要的。其他费用,从制造间接费中扣除劳务费、能源费、废弃物处理成本中求出差额。废弃物处理成本依据TNB公司下属工厂的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分配基准的废液处理量-废液燃烧量按不同的物料中心加以计算。此外,有关配送成本属于研究对象之外的情况,在此不予以考虑(前已述及)。如图3所示,从合成开始到精制、原药、制剂、包装是医药产品生产的连续工作环节(系统工程)。图3表明,该工厂的工作流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物料损失。对此,该工厂的医药品流量模式中设计有同收I和回收Ⅱ这样的再利用工程。这种工程将一次性排出的物料损失的全部都作了综合利用方面的考虑,是一种通过该回收系统加以重复利用的工程。在秤量工程阶段几乎没有发生损失,此外,越是向下游工程推进损失就会越小,所以损失金额很少。损失金额大的部分是在上游工程中的合成、精制、原药的制药工程阶段。在本项目中,流量成本表现为物料成本、系统成本以及服务关联成本(能源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合格品、物料损失、(内、废弃物)等。该工厂具体的改善目标设定为:再利用前的物料损失为9700万元,再利用后剩下5700万元的废弃物,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为2600万元。结合表1展开分析:首先,分析物料成本。物料损失成本率是指不能一次性成为合格品的物料损失的投入成本所占成本总额的比例。表1中的“物料损失成本率”为47.6%(228824千元÷480498千元)。它表明,假如不通过回收工程,那么47.6%作为损失被废弃了。然而,实施再利用后这一比率变成了17.5%⑩,其差额的30.1%的废弃物得到了利用,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除了以回收为目的的能源节约外,辅助原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降低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详细分析废弃物。废弃物的目标是5770万元,如表2所示,从合成开始到原药生产的制药工厂,其废弃物的损失很大。表2明确显示,作为目标的最终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的2630万元几乎全部都是在合成系统中发生的。对此,改善的关键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修正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一方面,将样本产品使用的触媒——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控制在期初环保部门计量环境绩效的标准之上,即比以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当时,大约回收95%,剩余的部分排人大气之中。虽然这种做法在法规标准上也是符合要求的,但与业界相比,该工厂仍然处于较高值。为此,企业相关部门展开协作,即,当务之急将抑制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解决。该工厂在改善过程中,综合采用了第三阶段的局部层面方式。层面I,依据对盐类触媒的再利用削减社会环境的成本。在抑制三氯甲烷向大气排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两种方法:一是不使用三氯甲烷;二是安装回收装置。对于前者,三氯甲烷作为药的触媒是通用性较高的物料,如果能够切实地加以解决将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例如,是否可以采用酒精性触媒来予以替代,这种探讨有赖于研发部门加以推进⑩。而对于后者,通过与业界协商,达成了整体产品均安装回收装置的共同意向。2006年5月,该工厂投资1102万元新增了三氯甲烷吸纳回收装置。作为削减三氯甲烷大气排放的经济效果,原料费用的降低体现在再利用工程上,其降低金额是45万元,由于回收装置的维护管理费为37万元,计算出差额,即经济效果是8万元。可见,收大于支,其运用成本得到了补偿。因此。在进行社会环境成本的削减过程中,针对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将其利用率提高到了98%,这一结果大大提升了2002年公司确定的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量削减10%的目标,实际完成了削减73%的成绩。另一方面,作为层面Ⅱ,尝试了对样本产品的医药品,采用停止废液燃烧来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负荷。有关废液的处理方法,有高温分解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BOD处理)。按前者处理,能源和人工费用是必须的。后者将水中的有机物依靠微生物通过氧化的方法加以分解,具有环境清理过程中运营成本低的特征。有关进行三氯甲烷触媒反应的种类,有三个品种,首先是探讨该样本产品的BOD处理。依据分离回收,采用BOD处理变更废液燃烧成为可能。其结果,计算所得的经济效果是获得200万元的废液燃烧费用的削减。在层面Ⅲ上,剩余的二个品种适用于BOD处理,该工厂的废液全部采取BOD处理的方案。在废液中也存在一部分BOD处理方法无法适应的情况,与之相关的这部分业务全部外包给外部业者处理。进一步讲,三氯甲烷本身也提升了再利用的灵活程度(这方面也带来了经济利益)。另外,因为BOD处理设备是大规模的,所以并没有因上述的BOD处理量的追加而增加费用。由此,预测可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果,即便是2006年的实绩也有900万元。投资金额的1102万元大约一年时间同收,它表明,环境层面上的再利用能够获得财务上的经营效果。第二,对工厂的设备进行重新规划。在该工厂,2006年4月开始在主要生产工程中依据燃烧炉设备对被排放废弃物进行了燃烧,并于2006年5月设置了活性炭吸纳回收装置。据此,大幅度减少了三氯甲烷,伴随着回收的三氯甲烷的再利用,实现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因为冷却、凝缩制造方法的变更,吸纳回收率及再利用回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其结果,有关包含三氯甲烷的废液处理方法从燃烧处理转变为活性污泥处理,于2006年5月开始应用。此外,传统的燃烧炉设备也于2007年3月完全撤离。在废弃这种燃烧炉过程中,因为有机污染的问题,该工厂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拆除费用,虽然会计上可以作出相关的处理,但是基于该工厂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回避有机污染等未来的环境风险考虑,企业决策层还是作出了完全撤离的决定。四、结束语欲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共生,生产、环境、研发、财务管理和信息系统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换言之,MFCA的应用必须坚持组织上的保障,一般需要财务部门、环境与生产计划部门及信息系统部门的共同配合⑩。同时,及时地将MFCA的实施效果加以总结与交流,使有关新的环境保护课题与改善效果的信息实现共享。譬如,可以召开MFCA的实绩报告会,并编制年度报告⑩。报告内容可以包括损失金额的概要、攻关的课题、改进的策略与改善的效果等。此外,还应当考虑将MFCA与环境设备投资决策方法的改善结合起来加以应用,以创新环境设备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并且,对于自身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的项目或环节,积极开展业务外包。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企业损失,降低产品成本,还可以防范由于环境污染而产生的风险。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对于物料成本占总营运成本很高比例的我国企业来讲,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资源和能源约束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事实证明,靠拼资源、拼劳力、拼资金这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我国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MFCA为契机导入以成本降低·环境负荷削减活动为起点的环境经营,主动地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供应链环节之中来,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的重要途径。
老幺2010
外国出台了许多政策,出台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2001年4月实施《家电循环法》,2002年4月实施《汽车循环法》,同年5月通过《建设循环法》。这些法律都体现了3R原则,即减少废物(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柴静拍摄“雾霾之穹顶之下”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
潘潘吃吃吃啊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益升温,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 报告 在国内外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环境会计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1 浅谈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启发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和 方法 无法可依。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环境会计,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因此,对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其 经验 做法,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推广、及其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该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基础上,阐述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会计的制度化 1.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立法 日本政府将1999年确立为“环境会计的元年”[1],着力推进该国环境会计的开展。日本政府在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总量控制准则,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日本环境保护省组建了由产官学各界组成的环境会计委员会,在环境会计指南的制定和推进环境会计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做有成效的工作。 2.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 环境省1999年3月,发布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公开指南(征求意见稿)》,随后于2000年6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01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颁布了《指南(第2版)》;同年6月发布了《环境报告指南2001—关注利益相关者》;2002年3月,发布《指南(2002版)》;此后,环境省于2003年4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指南》。2005年2月,《指南(2005版)》的发布,使环境会计在内容要求上更加详细具体,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指南》的不断修订完善、推陈出新,对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环境会计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环境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的许多大学中不仅开设了环境会计的课程,而且强调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推广,邀请企业界实务经验者进行学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环境会计及其制度构建的研究之中,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参与不积极 我国环境保护部虽然在很多环境事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而日本政府在推进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方面,以环境会计研究委员会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研究。 2.缺乏相关的法制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已颁布的法律与环境会计关联性较差[2],导致企业在开展环境会计时,无法可依,使环境会计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 3.缺乏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 环境会计是近年来才新兴起的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了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知识,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学习;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层面。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增强政府在环境会计制度化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主要是对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环境会计的产官学推进机制[3],以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实施。 2.及早出台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缺乏完整性。日本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在应用中不断地修订环境会计指南。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指南》[4]。 3.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推进环境会计的开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通过环境报告书将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将环境报告书作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传递环境会计信息的媒介,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论 日益枯竭的原料和能源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及早出台环境会计指南,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大力推进环境会计,并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化的需要。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2 试论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摒弃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会计作为企业环境经营活动的评价工具,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环境会计制度作为环境会计的实施保障,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话题。 文章 通过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制度;现状;对策 环境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维护的成本费用,以及对环境开发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而形成的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对企业环境要素的管理,以及对资源的使用问题,在此背景下,环境会计从社会会计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制度是环境会计活动的一种行为准则,它是由政府及相关组织制定并实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促进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目的。 一、环境会计制度的概述 1.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构建环境会计制度是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需要。环境会计是我国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 措施 ,也是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其次,企业需要实施环境经营,树立环境经营理念,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目前,社会公众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对企业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都促使企业逐步改变自身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制度。因此,根据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构建环境会计制度。 2.国外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 美国是实施环境会计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该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该国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有关环境法规以及负责处理具体环境案件,并发布了《作为经营管理手段的环境会计入门:基本概念及术语》。为了控制环境支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多次发布关于企业环境成本处理的准则。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环境会计制度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拿大推行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危害,加拿大社会各界之间紧密配合,其所有执政纲领都要体现环境保护的原则。此外,日本政府一直积极推进法律的建立;同时注重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成立了以产官学协同推进体制,先后3次修订《环境会计指南》,为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社会各界一直在探讨研究环境会计制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相继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这主要得益于2011年10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构建了相关制度的框架,从而促进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环境报告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规范化程度不强,定量信息较少等。总体来说,国家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报告书的准则要求,积极引导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环境会计制度重视不够环境保护是一个艰难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共同采取多种措施。同时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大,导致一些企业因缺乏监管而加大对环境的危害;对环境会计制度的宣传不够深入。(2)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经营理念没有体现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理念。企业没有树立增设环境会计职位的观念,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会计制度认识不足,制约着环境会计制度的推进。(3)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权威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缺乏环境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相关理论体系研究较为空泛,尤其是关于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和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USEPA就将有关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会计的核算范围,使其成为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环境会计及其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会计制度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向群众普及环境 会计知识 ,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完善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企业职工的环境 教育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 3.加强理论的研究 通过与先进国家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与方法,加强对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培养我国环境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从而完善我国关于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3 试谈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运用 摘要:许多煤炭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有必要将环境会计引入到煤炭企业当中,促进环境和煤炭企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煤炭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煤炭企业;应用;研究 目前,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会带来较大的污染,为了缓解环境问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要在煤炭企业中设立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对煤炭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通过环境会计可以促进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1环境会计概述 1.1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称作绿色会计,是会计领域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分支,一般来说环境会计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核算纳入了核算范围,微观环境会计将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广泛应用,我国比较侧重的是对微观环境会计的研究。在我国可以将环境会计的含义 总结 为:环境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会计学理论、方法和原理的继承,并吸收了环境经济学、环境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控制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 1.2环境会计的特点 环境会计打破了传统会计的模式,同时也具备一些传统会计的特征。与传统会计相比环境会计有着以特点:(1)研究方法多样性。环境会计分析决策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可以采用环境成本核算进行分析。(2)可以采用成本进行计量。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下,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依据复式记账的系统,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然而环境会计的特点在于可以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成本计量。(3)环境会计报告包含了如何治理环境的说明。在环境会计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并从相关数据出发提出了几点保护环境的建议。 2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2.1企业考核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的考核不仅仅要看企业可以创造出多少财富,还要看企业可以创造出多少综合效益,综合效益主要就包括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很高,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会对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自然会很低,其综合效益也会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国家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因此,为了企业达到国家的考核要求,煤炭企业要通过设立环境会计,使得企业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2.2经济转型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管理 层逐渐认识到粗放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不能够得到长期发展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实现经济的转型,通过设立环境会计来促进煤炭企业经济改革,满足社会要求。 2.3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更希望吸引大量的投资来解决。但是一些外国投资企业将一些环境污染的项目投放在我国,一方面我国要对其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发展,通过设立环境会计来获得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主动权。 2.4国家政策约束的需要 目前,煤炭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了一些有关环境的政策,通过设立环境会计可以实现国家政策的约束。 3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的问题 3.1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都缺乏一套完善的理论和实务操作程序,由于缺乏科学的环境会计理论,直接导致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缺乏科学的指导。 3.1.1缺乏完善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即:重置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并没有得到统一,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能够在会计报告中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被低估,导致煤炭企业的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的确认过程较难。 3.1.2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要素分类 环境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会计要素方面是与传统会计的会计要素基本一致的,其中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然而这些会计要素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确认环境会计要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主要的确认方法有以下两种:一部分的煤炭企业将环境会计内容的确认为以下四类:环境投资、成本、权益、效益;一部分的煤炭企业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负债、成本。 3.2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形成 煤炭企业受到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在煤炭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在我国会计法律中并没有严格的环境会计准则,缺乏对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的认定标准,当企业遇到与环境相关的特殊情况的时候,也没有严格的准则进行引导;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内部缺乏成本管理的总体实施计划,缺乏对年度成本费用支出的计划管理,大部分的员工也并没有参与到环境成本计划当中去,同时在成本耗用方面也没有一个计划,成本耗用没有从企业自身应该支出的角度考虑等。 3.3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较多 3.3.1披露的内容狭窄,内容相对简单 很多煤炭企业采用的是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来反映环境会计数据,通过三大会计报表来反映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资料是笼统的,并不能够完整的揭示出整个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有的煤炭企业没有将采矿权、探矿权和土地使用权等环境资产进行完善的披露。 3.3.2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较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少的一部分煤炭企业愿意主动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现阶段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的欠缺,导致了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监管不利的问题时常发生,因此,完善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已经刻不容缓。 4煤炭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建议 4.1提高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能力 4.1.1完善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影响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得不到统一的管理因素之一就是会计核算计量方法不统一,因此,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的过程中选择出适用性和可比性较强的会计计量方法,例如煤炭企业可以统一采用市场价值法来计量,防护费法和重置成本法可以起到辅助计量的作用。 4.1.2提高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 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工作分配,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实现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当有关环境会计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找出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水平。煤炭企业要加强对环境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的实务培训,只有环境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环境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够更好地胜任环境会计的工作。 4.2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打破传统的会计理念,大胆得将传统的会计成果与现有的环境会计成果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明确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要将环境会计引入到《会计法》当中去,使得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从煤炭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为了保证环境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可以采用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来对环境会计信息审核,煤炭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审计方式,例如一些大中型的煤炭企业可以采用合作以及咨询内审的形式,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煤炭企业的先进经验,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进行。 4.3提高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3.1对环境会计披露的内容进行扩大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环境会计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了环境绩效信息和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其中环境绩效信息大多数是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或者定性的内容,是在企业财务 说明书 或者会计报告中用评价法和文字表达法来反映;环境会计要素信息是能够用货币量化反映出的与环境会计相关的信息。在扩大对环境会计内容的披露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保证披露内容的完整性,既要对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又要对不利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方面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对于一些不能够量化的信息,可以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反映。 4.3.2扩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首先,政府要要求企业制定出有关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法规,加大监督力度,这样企业就会在政府约束力的情况下,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积极性;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认识到煤炭企业正在从经济效益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这样经营者就会更加关注环境会计内容的披露。 5结束语 随着煤炭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煤炭企业要认识到环境会计的必要性,要在企业内部积极的构建环境会计模式,这样我国煤炭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张鸿.浅谈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19. [2]潘远均,等.关于煤炭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究[J].企业导报,2013,21. [3]秦黎.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与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4]刘爽.集疏运环境下煤炭港口网络优化及运营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猜你喜欢: 1. 环境会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2. 环境会计问题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环境会计问题论文优秀范文 4.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5. 环境会计方面论文参考
飞雪樱子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started late, until the 20th century until the late 80s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theory. 90 years, only started one after another, present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rticles appear. 1994 Chinese Government formulated the "China Agenda 21 -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white paper. 17 Great report will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fined a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strategic objectives, to develop ecological economy, resulting in our customers to request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But so far, China's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s not yet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At present, the state of pollution of major enterprises such as mining, chemical industry, oil and gas companies and other major sewage charges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ever, these costs and does not meet the expenditure required to restore the environ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consumed by an enterprise, in addition to the compensation fee collected by the state, resource tax endures, natural resources are free to use, while the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the value relative to the resources, only a very small part of it. At the same time stipulated by the state to sell or own resources, the number of products the number of products as the number of assessment, so that the use of resources is ignored, resulting in waste of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 cost of business expenditure on environment-related accounting treatment generally credited to the management fees, other operating expenses, sales charges, only a few credite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not occur in a targeted manner to its deal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 is no tax and other incentives to reach a fundament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itiative. Japan has been the 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s an enterprise of foreign repor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walk in the forefront of Asia and the worl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from the recycling-bas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 proceed, has developed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laws, regulations, decrees more than 700 spec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has laid a legal basis. In 1997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issued a grasp on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ublic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Japanese companies on the environment arising from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accounting, some companies publish environmental reports in succession. Since 1999,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formulated or revised based on the "recycling-based society, the Basic Law," led by a series of closely related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emporary notice, again in March 2000 issued 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Guidelines." This "Guide" non-mandatory, the purpose i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format of the 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Guid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and their effects. Japan Special Committee in 1999 publishe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Heisei 11-year interim report." In the same year, publi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environment-related information to explain the accounting accounts table. In April 2001, Japan has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PRTR Law" (the m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emissions registration system), to require all businesses must be registered as an object 354 kind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to achieve an accurate grasp of the number of truthful reporting. And 250 of the 199 listed companies environmental reports, copies of a survey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recent years, each of these reports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environmental effects, cost-effective measurement range and measurement standards. In August 2001,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stock exchange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ir employees more than 500 non-listed companies a total of 6400 survey, a year ago to accompany an increase of 3, in addition, there are 650 companies plan to adopt the system.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Japan's internal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research showed the cost of the new changes, began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ost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business costs, have gradually started an enterprise product life-cycle research.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Japan'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s to the universal,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demonst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Japan, 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s independent of the outside of corpor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Japanese enterprises to adop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de is separately disclosed the 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ports, the current preparation and reporting of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is independent of th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s, the voluntary provision of enterprise reported, there is a unified format, can better reflect the overall sens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tuitive, and information users can easily be full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ast, enac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mainly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Debt Law," "Clean Air Act" and its amendments, "the Clean Water Act,"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and so on. O(∩_∩)O哈哈哈~好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