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5
一般来说,刚学会计的话,会计学原理跟基础会计是等同的概念。不过具体来说这两者还是有差的,会计学原理是基础会计中的一部分,然后基础会计的概念范围相对而言来说会广一些。学完基础会计,同时学会计电算化。学完后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法规、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试)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但是不等于说就能胜任会计工作,要胜任工作主要是要自己对会计知识的认知程度)。等你会计从业过后,从事会计2年后可以考初级,4年可以考中级,但是相对要学习相应的知识深化。对于注会来说,只要符合注会条件的就可以考,不一定会要有知识。
赫拉克里斯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 总论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1.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目标的含义和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2.会计的内容掌握会计内容的范围,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的具体内容(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划分,会计内容的抽象——会计对象的含义。3.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4.会计的职能掌握会计职能的含义,会计反映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5.会计的含义掌握会计的定义。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1.会计要素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含义及其特征。2.会计等式(1)会计等式的含义;(2)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有: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3)会计等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第三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重点掌握:帐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简单应用,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1.帐户(1)帐户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其与账户的关系;(3)常用会计科目的名称;(4)帐户的基本结构及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种金额之间的关系。2.复式记账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及其基本原理3.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2)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及其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5)账户的对应关系;(6)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第四章 帐户分类重点掌握: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和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1.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1)帐户分类的意义;(2)账户经济内容的含义;(3)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类别——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五类。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1)帐户用途和结构的含义;(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类别——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共10类。第五章 会计凭证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含义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含义、种类、编制和审核。1.会计凭证的含义和作用(1)会计凭证的含义;(2)会计凭证的作用;(3)会计凭证的种类2.原始凭证(1)原始凭证的含义;(2)原始凭证的分类;(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5)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及审核结果的处理。3.记账凭证(1)记账凭证的含义和分类;(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3)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第六章 会计账簿重点掌握:账簿的含义和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记账错误的更正,以及账簿的结账与对账。1.账簿的含义和分类(1)会计账簿的含义和作用;(2)会计账簿的分类及各种账簿的含义。2.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设置账簿的原则;(2)账簿的登记规则;(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3.错帐的更正方法掌握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4.对帐和结帐(1)对帐和结帐的含义;(2)对帐的内容;(3)结帐的主要程序和内容以及结帐的方法。第七章 财产清查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1.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1)财产清查的含义;(2)财产清查的意义。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1)现金清查的方法和程序;(2)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和程序,未达账项的含义及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3.存货的盘存制度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含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1)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要求;(2)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步骤。第八章 会计报表重点掌握: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含义、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含义、作用、基本结构及其编制原理。1.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1)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与构成;(2)会计报表的含义、组成和分类;(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共7项。2.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和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三个特征:平衡、分类、比较)和格式;(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3.损益表(1)损益表的含义和作用;(2)损益表的结构和格式;(2)损益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4.现金流量表(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和作用;(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重点掌握: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1.会计循环(1)会计循环的含义;(2)会计循环的内容。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2)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含义。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配比原则的含义、实际成本原则的含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的含义、重要性原则的含义。4.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帐和试算平衡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重点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1.期末帐项调整(1)期末帐项调整的必要性;(2)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递延账项(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2.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1)分配与结转制造费用;(2)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3)结转已销产品成本。3.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帐4.对帐、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1)对帐的方法;(2)结帐的方法——虚账户的结清和实账户的结转以及结帐后的试算平衡;(3)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重点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1.会计核算形式(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2)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3)选用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3)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含义;(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具体运用。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极其特点;(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重塑新我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简介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 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人们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 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近代会计的形成及发展密不可分的。在欧洲,早在12~13世纪,意大利的商品货币经济已比较发达,借贷复式簿记已出现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已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记账,当时人们称这种记账法为“威尼斯簿记法”。 意大利学者帕西奥里在其1494年出版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的第1部第9篇第11节,以“计算与记录详论”为题,系统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威尼斯簿记法”,并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为会计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由于帕西奥里著作的问世,使科学的复式记账法得以广泛传播,并推动了会计的发展。因而,一般认为,1494年是近代会计的开始。从15世纪到产业革命,德国、英国和荷兰出版了不少会计著作,展开对会计的介绍和研究,但都没有脱离帕西奥里“簿记论”的窠臼,只是在记账技术上有所改进。当时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由“拟人学说”统一借贷的含义,建立帐户体系。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兴起。它要求会计定期向股东提供会计报表,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此,会计就在簿记的基础上,向资产、负债与资本的计量,收益的确定,报表的编制、审查、分析和解释等新的内容发展。 20世纪初,在产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先后出版了狄克西的《高等会计学》、里斯尔的《会计学全书》等书。这几本会计著作的出版,说明会计理论研究已从局限于记账、算帐的簿记向包括记账、算帐、报帐、查帐的会计转变,初步建立了现代会计学。 20世纪以来,会计表分析和成本会计学等新的会计学分科相继出现。到了50年代,由于生产规模的日益社会化和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迅速现代化,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一方面,电子计算机引进会计领域,促进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传统的企业会计学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会计学主要是由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和会计发展史组成。专业会计学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会计知识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司分为工业会计学、农业会计学、商业会计学等。按照会计知识所包括的不同内容,如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会计信息的研究,可分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等。按照会计知识涉及不同范围的会计主体,又可分为微观会计学(企业会计学)、宏观会计学(社会会计学)、国际会计学等。 在中国对会计的解释有“管理活动论”、“工具方法论”和“经济信息系统论”等三种主要不同观点。按照“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就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按照“工具方法论”,会计是一个反映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和工具,会计学应当视为一门为经济管理服务的方法学或方法论的科学;按照“经济信息系统沦”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学应当既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又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月影星云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原理简介: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会计学原理,又称“会计学基础”或“基础会计”,有时也被称之为“簿记学”或“初级会计”。
原理定义:
所谓“会计学原理”,顾名思义,它所阐述的是会计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即要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和应用会计这个信息系统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共性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总结,找出它们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而形成的。
会计学的就业前景:
一般是到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实务,也可到高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如果考上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到会计事务所高就,或者大公司、外企。
会计职业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还很大。会计的层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样很快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学
言小旭他妈
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准则的几种认识从我国会计理论界来看,关于会计准则的定义,大家也有一些分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看法: 1、《中国现代会计手册》一书中指出,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政策和技术标准的总称。……会计原则,就其包括的内容来说,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既包括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又包括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 2、杨纪琬同志认为:“我现在所讲的会计准则,一般是指财务会计准则,从这个前提出发,会计准则的涵义一般定义为: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矩,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 3、娄尔行等同志认为:“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第二,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三个层次。 对会计准则中包含的会计要素准则的层次,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一)从会计准则的目的来看,会计准则是对价值的各种要素予以确认,显然会计核算确实是以要素的明确定为前提的。但就会计核算的实际过程来说,具体业务会计准则是其基本依据。因而会计要素具有更多的理论意义,不应作为会计准则的一个层次,应对会计要素的理论进行单独的研究。(二)由于我国当前会计准则研究薄弱,将会计要素纳入会计准则,并对各要素的定义和计量制定出规则,难度太大。(三)在应用准则的规定中,会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因此,再单独将会计要素作为单独一个层次也无必要。 第三,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独立经营准则、经济效益准则、计划准则等;一般准则包括会计分期准则、会计主体准则等;具体准则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准则。 通常,我们所指的准则是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准则是关于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由于会计核算具有分配功能和信息功能,是处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依据,所以会计核算准则不应包含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有关方面的规范。因此,这一观点也不可取。 通过以上对各种意见的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从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从横向上,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Jonathan261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坏帐准备是按年末控制计提的总额,不是每年计提多少。一般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计提总额,不得超过此标准。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是指企业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短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而计提取的跌价准备。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因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待摊费用的概述又可称预付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