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秋忆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显著提高,也使企业会计政策受到普遍重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致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经济。1.经济成本因素。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各利益主体通过会计信息获得收益。经理及股东均希望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提高其所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1)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发生的费用使经理和股东拥有的利益减少;(2)为了理解会计信息、增强职业判断能力而支付的教育、培训及信息搜集费用;(3)信息质量的提高经理及股东带来的损失,如政府可能因为企业利润过高而干预,或使企业存在潜在的被收购行为等。如果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投入,无论这种增加来自政府还是经理和股东的自愿行为,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考虑这些成本是必然的,这就使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成本如果超过其所带来的收益,这一政策的选择就不经济,且毫不必要。如果某些会计政策选择的成本过高,就会造成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缩小。2.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因素。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记账方法和盘存方法的选择,更是对确认、计量、控制、报告和分析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积极参与筹资、投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决策,选择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同时,会计人员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产生出来的,会计人员的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会计人员选取会计政策的空间。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滥用会计政策时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弄虚作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具隐蔽性。会计职业道德以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为核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正直、客观的工作态度。正直要求会计人员在选取会计政策时平等对待各契约主体的利益,不存在损害某方利益的动机,客观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职业道德强调会计人员对各契约主体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旨在促使企业在准则、制度允许的前提下选取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后果分析1.选择的动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国外企业的动机大同小异,并体现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概括以下为几个方面:(1)规避市场管制动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政府对企业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场行为都通过一系列会计指标进行管制。公司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等手段与市场管制部门进行博弈,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在博弈中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应对市场管制规则,实现“内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动机。(2)隐性的分红动机一般来说,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总额受会计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了提高货币收入水平,经营者有能增加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动机。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经理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他们要享受职务消费,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须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如扭亏等,这些目标对经营者来说无异于政治目标,且这些考核指标、追求目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行为短期化,不考虑企业未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政绩远不如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经营者可能会选择虚增利润的会计政策。 (3)债务契约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契约假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状况较好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上市公司基本不存在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只有那些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公司,才可能有明显的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2.会计政策选择的后果。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不仅仅是企业会计核算技术规范的变动,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后果的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政策选择在两个环节易于引起会计信息合法性失真,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许多项目的会计处理都掺杂人为的估计和选择,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会计事项选择的处理方法都各不相同,这样会加剧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的局面,并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如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与可比性,造成投资者决策失误等,所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以不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前提。(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它首选影响管理者,然后就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者。这是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化,管理者很有可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策略,从而可能影响公司价值。经济后果的出现,按照司可脱的观点,源于“为何存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问题。扼要地说,它们源自企业签订的契约,特别是管理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影响,企业所运用的特定会计政策及其时间分布和变更的实质,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来源。实际上,管理人员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内幕信息的可靠信号披露内幕信息,解决企业内外部利益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总之,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不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会影响企业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气球飞哇
关联方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交易的特征及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独特的交易形式,具有两面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与遵循市场竞争原则的独立交易相比较,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要少,交易成本可得到节约,故关联方交易可作为公司集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设立,因国企改革而得到发展。它的设计和组建并不是按照欧美国家那样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而是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控制的色彩,融资是企业改制上市的主要目的。这就导致原有企业单纯为了上市融资而实行股份制,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不彻底,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了大量的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国有股和法人股均为非流通股,造成非流通股本比重过大,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沉淀。同时,国有股股权行使的固化,使得国有产权配置难以变动,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原则。而股权行使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介入公司内部,参与运作;二是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票,”用脚投票”,从外部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转。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取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同的收益机会。因此,这些控股股东行使股权的途径主要集中到对上市公司事务的介入和干预上来,并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获取收益。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量很少,难以对董事会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企业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非市场化。第三,在这种不彻底的改制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由于在改组上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剥离”和“分立”的形式,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存在着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他们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难以避免的。以济南轻骑为例,它是由轻骑集团的三个产品生产车间改组上市的,自1993年底改制上市后直到2000年的7年里,上市公司都没有尝试建立独立的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而一直依赖集团公司,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车间。加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控制在控股股东手中,也丧失了公司的独立人格。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股权融资制度、融资机制、融资程序的错位而导致的上市公司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的不彻底,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