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杰高升
退货的时候:(不含税)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贷:应收账款5000收到其余款: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1250贷:应收账款1250。你要记住一点,退货做的分录就是和你出售的分录相反的。如有帮助,请采纳!
依依0317
小规模纳税人
借:原材料23412.4
贷:应 付帐款23412.4
退回借:原材料-222.47
贷:应付帐款-222.47
一般纳税人
借:原材料23412.47/1.1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3412.47*0.17/1.17
贷:应付帐款23412.47
退回材料借:应付帐款222.47
贷:原材料222.47/1.1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17*222.47/1.17
举例说明是仓库接到批量退货会计分录如下分析:
仓库的业务部门接到客户传来的退货信息后,要尽快将退货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运输部门安排取回货品的时间和路线,仓库人员作好接收准备,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确认退货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退货由送货车带回,直接入库。批量较大的退货,要经过审批程序。
应收账款
A、发生: 借:应收账款-X公司(扣除商业折扣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B、发生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入帐总价-现金折扣)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X公司(总价)
C、发生销售折让: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贷:应收账款
D、计提坏账准备 (备抵法)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贷:坏账准备
注:如计提前有借方余额,应提数=借方余额+本期应提数;
如计提前有贷方余额,应提数=本期应提数-贷方余额(负数为帐面多冲减管理费用)。
E、发生并核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F、确认的坏账又收回 : 借:应收账款 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会计》与《税法》坏账准备计提基数的区别:
A、会计:“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科目余额,不论是否购销活动形成
B、税法:“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科目余额,仅限于购销活动形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凉风正正
1.如果是销售退回,做: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企业)(红字)同时,冲回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2.如果是进货退出,做: 借:银行存款/现金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企业)(红字) 贷:库存商品
拓展资料
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馨悦心辰辰
如果退货商品尚未确认收入,其会计分录就相对简单,仅需要将退还商品重新做入库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贷方为“发出商品”科目。
XX公司收到两笔退货,A公司退回的商品尚未确认收入,价值200 000元;B公司退回的商品已确认收入,价值250 000万元(不含税),其成本120 000元,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A公司(未确认收入)
借:库存商品 200 000
贷:发出商品 200 000
2、B公司(已确认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2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 000
贷:银行存款 290 000
借:库存商品 12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 000
扩展资料
1、商品退货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时常遇到的情况,财务人务必保证对退货商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不同的情况对应着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所用科目也有所不同。
2、企业难免遇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商品退货,与出售商品不同,退货商品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与退还商品是否已经确认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出商品
周小米jiang
一、小规模纳税人
1、借:原材料23412.4
贷:应付帐款23412.4
2、退回
借:原材料-222.47
贷:应付帐款-222.47
二、一般纳税人
1、借:原材料23412.47/1.1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3412.47*0.17/1.17
贷:应付帐款23412.47
2、退回材料借:应付帐款222.47
贷:原材料222.47/1.1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17*222.47/1.17
扩展资料:
在会计处理上应冲减“物资采购”账户,冲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检查时,应审阅物资采购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看其是否有红字记录。如果属于进货退出行为,则还要查看“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看其是否作了相应的红字记录。
另外,在检查中还要注意,企业发生了进货退出行为,但为了多计进项税额,多列商品采购成本,而有意隐瞒退出的行为。对此要留心对其他会计资料的检查,例如进货退出单或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等,再检查相应账户是否有对应的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货退出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