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0

吃客558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士法28条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上的叮叮猫儿

已采纳

安然等公司舞弊事件发生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政府纷纷颁布重要法规法令,改革原有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制度。受此影响,日本金融厅以如何保证资本市场的可信性、加强资本市场的作用为主题,对公认会计士审计制度的各方面进行了细致、集中的审议,并于2002年12月公开发表了审议结果-- 《公认会计士审计制度的充实和强化》。日本政府对该报告从法律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正,总结为《公认会计士法的部分修正法律案》,并于2003年3 月向国会提出。该法案分别经过参议院、众议院的表决通过,于2003年6月6日正式发布,并规定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关公认会计士考试制度修改部分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此次公认会计士法修订对原有条款进行了广泛修订,包括: 明确了公认会计士的使命和职责;强化公认会计士的独立性;充实、强化了对公认会计士的监管制度;公认会计士考试制度的修改;审计法人制度的修改;确认公认会计士协会监管权;对公认会计士的提示、处分;罚则; 等。其中,重点修订的是有关审计独立性、监管制度、考试制度和审计法人制度的内容。按照修订后的公认会计士法,日本公认会计士监管仍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重要组成的格局。但政府在一些方面放松了管制,赋予行业协会更多的自律权;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均加大了监管处罚的力度。此次修订的公认会计士法既有对国际趋势的借鉴,又有对日本本国原有制度的保留。就监管制度而言,其中的几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如下:(一)修订金融厅监管框架1. 审计法人的设立由批准制改为申报制修订后的公认会计士法规定,审计法人的设立、解散、合并仅仅向FSA备案即可。2. 增强FSA的监管职能,执行不以惩戒为前提的行政监管检查修订后的公认会计士法增强了FSA权力,让FSA全面负责对审计法人的现场检查。此前,FSA只有在公认会计士被怀疑有受惩戒情况时,才行使行政监管检查权力。但当内阁总理大臣认为对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投资者利益必要且适当时,可以只对审计鉴证业务有关的、不以惩戒处分为前提的事项进行行政监管检查,例如为了确保审计业务正确执行的内部管理体制等。3. 建立独立的新机构修订后的公认会计士法要求成立一个新的CPA和审计监管委员会(CPAAOB),以便监管JICPA的质量控制检查。CPAAOB由现在的CPA检查和考试委员会重组而成,并将取代原来的检查和考试委员会。CPAAOB由10名成员组成,均由首相任命,并经议会同意,主席和至少一名委员必须为全职。(二)修订公认会计士协会监管框架CPPAOB有权对JICPA执行的质量控制检查进行监督。但为了保证监督实效,确保协会的正常运行,内阁总理大臣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命令JICPA采取必要措施。另外,新的公认会计士法也删除了内阁总理大臣可以命令解除JICPA职员职务、审计公费标准的规定。(三)处罚1. 对公认会计士的提示、处分当内阁总理大臣认为公认会计士、审计法人违反公认会计士法及有关命令时,或者审计法人的审计鉴证业务的执行有明显的不当之处时,除执行惩戒处分规定外,还要发出要求其进行业务改善的指示,如果不执行该指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为了保持、提高对公认会计士制度的信赖度,将公认会计士被惩戒处分期间停业的上限,由一年之内改为两年以内,被注销资格的公认会计士再重新注册的期限,由原来的三年改为五年。2. 罚则针对不以惩戒处分为前提的行政检查的回避制度的罚金,以及对公认会计士违反就职限制、违反与审计法人的职员有关的章程、审计法人会计账簿的不真实记录等罚款的新规定的导入,新公认会计士法增加了罚则部分。另外,对仅仅通过了公认会计士考试,而没有获得公认会计士资格的人从事审计鉴证业务的情况,也制定了处罚规则。(四)其他方面1.审计独立性为强调审计的独立性,明确规定禁止公认会计士同时为同一家大公司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并不得为其连续服务超过7年;还规定,公认会计士一般不得在对被审计公司审计业务结束后的一年内在该公司任职。2.考试制度实行被社会多种行业的人员所容易接受的考试制度;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实务工作者,扩大免试科目范围;结合专业人才的课程教育,修订公认会计士考试制度。3. 审计法人制度按照使责任人真正担负责任的要求,规定能够指定具体职员执行特定审计报告业务时,该业务只由指定职员完成,并在代表审计法人的同时,承担无限责任。另一方面,指定职员以外的职员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但如有来自于客户以外的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请求,而审计法人的全部财产不足以赔偿时,所有职员均应负连带赔偿责任。

会计士法28条

180 评论(14)

别惹阿玉

目前会计行政法规有两部:

第一部: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第二部: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并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会计行政法规

它是指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

地方性会计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仅限本行政辖区内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由上述可知,《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扩展资料:

总会计师,是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分析和决策的单位行政领导人员,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员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

所以总会计师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也不是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条例。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行政法规百度百科-会计法

334 评论(10)

华蓥山5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会计行政法规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通则、总会计师条例等。

355 评论(14)

贝克街流浪猫

当代中国执行的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分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

除《会计法》外,中国还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是为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和服务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法规。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会计师条例》,为了确定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地位,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自1990年12月31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法规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等。狭义的会计法仅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颁发施行的会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就是狭义的会计法。

西方国家的会计法规一般分两大类:

一类是政府会计法规,由议会或政府制定颁发,如美国1921年公布的《预算和会计法》,1956年公布的《会计和审计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会计法》,1948年公布的《公认会计士法》等。

另一类为企业会计准则,由政府或会计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制订。由职业团体或学术团体制订的准则虽无法律效力,但有权威性。

在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先后发布过若干会计准则,成为会计师所遵守的、公认的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在日本,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许多西方国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税法中还有关于企业会计方面的具有效力的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法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百度百科-总会计师条例 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准则

23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