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7

喊我11就很好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教师会计问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偶与吃货

已采纳

随着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职业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均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实用型人才,是我们迫切要解决问题。现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供探讨: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应应用能力,而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而学生往往也对该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证而组织教学,并没有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比如,财务软件的教学一般只讲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例如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等不做讲授; 部分专业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等更是没有涉及。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学生达不到很多用人单位对业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二)课程设置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中职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相关专业均在第一学期设置了计算机基础、基础会计课程,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如此造成了学习难度加大、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进行练习。学生基础差导致机械性练习更有甚者,只能说一步做一步,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基础会计知识薄弱,学生用填制凭证时,会出现有借无贷或有贷无借等会计分录的错误,更不懂得判断凭证的类别,不了解程序等低级错误的发生。(三)教材选取不合适部分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选取的教材有所侧重,有的偏向于理论教学,有的过于偏重实践操作。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会计软件版本升级也很频繁,而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和安装的会计软件版本都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与以前所学习的会计相关知识不符合的情况。会计软件的操作不能与现实中的对接。(四)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而目前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缺乏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更新手工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二、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考(一)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对于中职学校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能熟练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让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取决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机械的上机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象。如果高一迫于必须开课,本人认为可以选择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课,每周要适当的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为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提倡精讲多练。在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三)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软件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学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先进知识,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务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研究,教材中的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基础差,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四)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的担任;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务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教师会计问题

353 评论(14)

球球阿月

计提是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发放是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

采用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按权责发生制核算,资产、负债类科目跟企业核算的内容差不多,主要就是损益类科目有点区别,收入科目为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捐赠收入等成本类科目主要就是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其他费用。学生收费票据要到教委去购买。

依据法律《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不符合上述规定发放工资的,属于拖欠工资。

相关知识: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号文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统称四项计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计提

17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