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5

最爱银杏飘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人员客观公正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蒙宝贝

已采纳

1.客观公正的含义。 客观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公正就是平等、公正、没有偏失。2.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1)端正的态度。 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会计职业,这是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 (2)依法办事。 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和事项,遵守法律法规是保证会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前提。 (3)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这是指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在具体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或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要使最终结果也是客观公正。 (4)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会计人员客观公正

133 评论(8)

奔向八年

财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财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财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什么吧。

财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敬岗爱业。

热爱本职工作,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奋、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3、依法办理。

按照《会计法》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规定,会计人员必须依法办事,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因此,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负责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由于会计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因此,必须严守秘密。泄密,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为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保守,不能随意向外界泄露商业秘密。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职业道德

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沽奉公,严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的行为,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2.组织管理能力

在当今的经济形努下,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除了具有基本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外,还应具有预测经济前景、控制经济过程、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综合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会计人员应能很好地组织、协调财务部门与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以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3.职业判断力

职业判断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存处理各种业务时,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动作,能够应对自如。在遇到个别突发事件时,会计人员应当有主见并坚持正确的观点,行动有分寸即要求会计人员要“经验老到,心对得当”。

浅谈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

一、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规范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颁布和执行的,即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是在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从事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而且必须了解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利用法律法规处理财务管理事务。因此,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把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学习作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断加强法制教育。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是指从事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财务管理是一门集知识内容和丰富管理经验为一体的工作,要做合格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技能教育是整个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

二、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理论联系实际,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有可能把那些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深入到财务管理人员内心深处。我们要树立学习典型,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既形式多样,又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达到教育目的。

2.改进法制教育的措施

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必须改革法制教育的现有模式:我们可以将一些真实案例引入法制教育活动。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理论性很强,不易理解,枯燥无趣。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真实案例进行讲解,而且要让他们多分析,积极讨论,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法律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学习财务法律法规兴趣浓厚,自然而然法律意识增强了。

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教育的措施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教育是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教育现状,我们要加大财务管理实践力度。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但由于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这一特殊工作,多数院校财务管理并不规范,甚至流于形式,财务管理人员技能不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规范操作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真正能够提高管理操作能力,以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独立财务处理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耐性和毅力,让他们知道做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敬业精神。

三、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决不能忽视。因此,我们要提高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作出积极努力和探索,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83 评论(11)

大施兄帅呆了

会计职业道德之客观公正

一、客观公正的含义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二是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失,但不是中庸。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公正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度要公正。会计准则、制度不是为某一特定的主体而制定的,而是为众多主体和社会公众所制定的,它不应偏袒任何一个特定的主体,任何一个主体都能平等地运用会计准则、制度,而不会因某一特定主体的运用较其他主体的运用获得更大的优势。二是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人,即公司、企业单位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诚实的品质,而且应公正地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即在履行会计职能时,摒弃单位、个人私利,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相关利益各方。三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鉴证时应以超然独立的姿态,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出具客观、适当的审计意见。

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的根本,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要达到公正,仅仅做到客观是不够的。公正不仅仅是指诚实、真实、可靠,还包括在真实、可靠中做出公正选择。这种选择尽管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在主观上做出公平合理的选择。是否公平、合理,既取决于客观的选择标准,也取决于选择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态度。

二、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当会计人员有了端正的态度和知识技能基础之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记账、算账、报账和进行财产清查,需要熟悉并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业务处理;注册会计师开展独立审计时,应依据《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审计活动。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客观公正贯穿于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具体进行业务处理时,或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二是最终结果公正,即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结果是公正的。例如,某人因公出差丢失了报销用的车票,业务处理时,不能因为无报销凭证就不报销,也不能随意报销,而是要求出差人员办理各种合法合理的证明手续后,才能报销,即最终结果是客观公正地进行会计处理。不报销或随意报销,都是不客观公正的。总之,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和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过程作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就难以保证;没有客观公正的结果,业务操作过程的客观公正就没有意义。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会计职业特征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人员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到客观公正,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失真,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将受到损害。注册会计师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是一种社会监督,其职业特征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注册会计师应始终站在第三者的独立立场上,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超然独立地对企业遵守会计准则、制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作出恰当的审计意见。

3.保持独立性

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会计核算要客观公正。会计人员是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者,会计人员应以会计准则、制度为准绳,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真实客观是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失去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必将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动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心,直接危及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者的一种工作态度。它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评价必须独立进行职业判断,做到客观、公平、理智、诚实。

保持独立性,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尤为重要。独立是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独立性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注册会计师应当回避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审计事项,实现形式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他人对独立性的理解和看法,具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计企业股权或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注册会计师在履行其职责时,保持独立性固然十分重要,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这种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实质上是独立的,但报表使用者认为他们是客户的辩护人,则审计职业的大部分价值将随之丧失。二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必要条件,形式上不独立,就不能保证实质上独立,而形式上独立也不一定能够保持实质上独立。注册会计师更重要的是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实质上独立就是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注册会计师应遵循职业道德,既要避免由于形式上的不独立而引起的实质上的不独立,也要避免因为职业道德的丧失而引起独立性实质上的丧失。

11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