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chocolate
您好,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一般由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电算化会计因数据处理实现自动化,其系统设计除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如帐册、报表设计等要符合输出、打印要求等。电算化会计系统一般由高级会计师、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在原手工系统基础上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编制程序并调试等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程进行开发。 2.帐户设置和帐簿登记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和自动化,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帐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做法。电算化会计把帐户设置定义为: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种信息的模型(房间),通过规定不同的科目代码(房问号)来对帐户进行分类,并据以对总帐、明细帐(日记帐)进行区分,按不同代码自动进行登记。 3.帐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帐凭证和帐簿记录差错,因而也不存在手工会计下的划线更正法来更正差错。对于帐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4.对帐、结帐及期末帐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帐证、帐帐、帐实相符,在结帐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帐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帐证、帐帐不符情况。如果出现帐实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数据的审核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上。 应计制要求在会计期末结帐时进行一系列的帐项调整,以便正确确定当期损益。手工会计的结帐和帐项调整是由人工通过编制各种转帐凭证来进行的;在结帐时还要结出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抄为下期期初余额;出现结(调)帐差错可以在发现时随时更改。电算化会计的帐项调整和结帐是由计算机根据结帐指令自动进行的,并在相应工作完成后生成各种有规律的机制转帐凭证打印输出;其结帐后余额转入余额库,供下期调用。
CuteGourmet
会计信息系统中对存货实时信息的管理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存货实时信息管理 论文摘要:手工核算存货效率低,不能及时地了解库存以及收发料情况,不利于存货的核算和管理。通过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存货的核算和管理水平,可以实时了解存货的收、发、存情况,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一、引言 手工核算存货技术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地了解库存以及收发料情况,不利于存货的核算和管理,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引入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时了解材料的收、发、存情况,而且相比手工账,能够具体地了解到发往成本中心的物料品种,解决了长期困扰财务人员与材料部对账的烦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实时。 二、会计信息系统中对存货实时信息的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中应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和核算流程,优化存货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程序。存货实物流转主要涉及采购、验收、存储、发货等环节;存货价值流转是建立从采购到投入使用、废旧物资回收全过程记录。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将存货实物流转过程同价值流转过程连结到一起,形成一个存货实物管理与财务部门价值管理并行的“双轨”模式,实现实时入账、账实相符,“物资流、票据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让各业务流程动态信息达到共享,实现对存货信息的实时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在采购模块,采购人员根据采购协议及时填写“采购订单”,并报采购主管审批。生成的采购订单保存后,可以在“订单明细列表”中查询物资采购的实时信息,及时组织物资供应,确保均衡生产。 2为体现存货核算的及时性,采购货物到达后,各项业务数据应及时输入,即采购人员应及时将“采购入库单”、“采购发票”等输入系统,已入库无发票的存货必须给出计划价格或估计价格;已输入的各项数据作为存货取得成本的部分或全部应及时登记入账,成为计算出库成本及库存成本的依据;如以上步骤记入的存货成本并不完整或不正确,应采用“入库调整单”进行及时调整。 3在销售模块,销售人员根据客户要货需求及时填写“销售订单”;发货后及时填写“发货单”、“销售发票”。发货单审核后,系统将分仓库生成“销售出库单”,并传递到库存管理系统,进而冲减库存量。 4在库存模块,库管员应及时对采购系统中录入的“采购入库单”进行审核;产成品入库时,应及时填写“产成品入库单”;当发生库存调拨业务时,应及时填写“调拨单”。仓库管理员可以利用“调拨单”,自动分析各种存货在各仓库的'分布情况,反映存货的实时分布信息。 库管员要及时审核销售系统中生成的“销售出库单”;当领用材料时,要及时填写“材料出库单”。在存货核算中,可以采用的存货发出的成本计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5企业确定存货实际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会计信息系统中只有选用永续靠存制,才能加强存货管理,随时反映每一存货的收、发、存状态,才能使系统连续、全面地完成核算任务。因此,仓库管理员可以利用“存货清查盘点表”,自动生成各种存货清查盘点表格,随时进行部分存货清查和全面存货清查,确保物资账实相符。 6在核算模块,要及时对各种出入库单据进行记账,并生成出入库凭证,及时、准确地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核算系统中生成的各种凭证,最后都传递到总账进行审核、记账。 7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利用“采购明细表”、“入库明细表”、“发货明细表”等提供的每天收发存实时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存货收发动态。实时显示采购、入库、领用、库存、销售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测,保证物资流稳定。采购部门可以及时考虑订购数量不足或缺少的存货;销售部门就可以根据商品明细账实时、准确的提供各类存货的采购日期或生产日期等信息,真正实现了存货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8利用“销售收入(成本)明细账”提供的实时信息,及时掌握收入情况和各种产品成本费用发生情况,财务部门可以利用此汇总表及时结转收入和费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存货管理一体化解决了原先库存管理数据不准、账物不符、物料短缺与积压并存等混乱现象,实现了金额账与数量账同步变化,改变了以往业务部门数量账与财务部门金额账由于单据传递时间差而造成的差异情况,实现了存货实时信息的提供。 三、结论 由于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动态化,核算工作的简便与否、资料取得的难易与否已不成为存货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存货信息的规范化、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采用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核算存货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了存货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实时了解存货的收、发、存情况,保证了存货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参考文献: [1]岳国军:电算化会计中的存货核算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 [2]汤四新:计算机条件下存货计价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财会月刊,2005. [3]廖继红:利用计算机系统提高存货管理核算水平[J].机械管理开发,2006. [4]刘盛:构建存货标准化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