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cai
债务性质假设是交易造成的,即应付账款借:应付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成本结转视同销售时进行。如果是借款造成,将应付账款换成相应科目即可。
sky刘小子
这是典型的债务重组业务,应按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处理和确认。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帐款/借款
存货减值准备 (如果抵债存货计提有减值准备的话)
贷:库存商品 (账面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抵债存货公允价值计算的销项税额)
扩展资料: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会计分录:
(一)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
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本书"收入"相关规定,按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2、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非现金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的,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二)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该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参考资料: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真的啊1988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实物抵债资产的价值。
抵债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抵债资产类别及借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抵债资产发生减值的,在本科目设置“跌价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抵债资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三、抵债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抵债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原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记“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贷款”、“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二)企业取得抵债资产后如转为自用,应在相关手续办妥时,按转为自用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扩展资料:
抵债资产的计价及损益处理
从被单独作为一项资产确认至今,抵债资产计价经历了作价、以债权成本计价和以公允价值计价三次大的变化:最初,抵债资产通常采用作价计量,作价方式一般不外乎债权债务双方协商、社会中介机构评估、法院判决三种方式。
实际工作中,通过上述三种方式产生的抵债资产价格一般都高于抵债资产的真实价值。原因在于,协商计价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金融企业经办人员出于满足考核要求和规避个人经办责任目的,在定价谈判中往往妥协于借款人的要求,与其形成“双赢”的结果。
而评估计价则受到评估机构自身利益的影响,评估费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在高估抵债资产价值可以迎合多方利益要求的情况下,评估价背离于实际价值也就不可避免。
法院判决受地方保护的影响,也经常出现有利于借款人的高判。上述情况导致抵债资产作价背离于其市场价值,形成抵债资产价值虚涨,隐藏了资产损失。
2004年和2005年,财政部先后出台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将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为“金融企业取得抵债资产时,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
这一规定实质上是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这一计价方式消除了因作价随意性带来的价值虚涨,但以换出债权的账面价值来计价,并没有真实地反映抵债资产的价值。而且以物抵债中的债权通常是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并不适用于以物抵债。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以物抵债被认定为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10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据此抵债资产在初始计量时需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由于计价方式不同,金融企业在受偿抵债资产时损益确认差异很大。对于债权成本(本金加表内应收利息),在作价和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金融企业将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与债权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入账价值小于债权成本的,已抵消但未获实际抵偿的债权本金以计提减值准备作核销处理(多余减值准备做转回处理),未获实际抵偿的表内应收利息作冲销利息收入处理或以坏账准备核销;入账价值大于债权成本的作营业外收入处理。
在以债权成本计价模式下,金融企业将抵债资产作为原债权的转换形式,抵债资产以抵偿的债权本金和表内利息的账面余额入账,不产生损益确认问题,金融企业在办理抵债资产入账的同时,一般将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等债权的减值准备转作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表外利息,在以公允价值计价之前,金融企业对受偿的表外利息不作收益确认,待处置变现实际收到现金时再确认。
采取以公允价值计价后,按照债务重组准则,金融企业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包括本金和表内表外利息)与受让的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损益,此时应将表外利息确认入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抵债资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