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2

zhuyutong215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康美存货会计记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中艺古典家具

已采纳

一天亏近一个亿,康美药业再爆惊天大雷!预亏再增一百多亿,预计去年全年亏损约为244.8亿元到299.2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就在4月16日晚间,证监会做出回应,康美药业普通代表人诉讼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乃我国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事涉300亿造假,A股首单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来了

康美药业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再爆惊天大雷!康美药业预亏244.8亿元-299.2亿元,其“迷踪魅影”之科幻灵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月16日晚间,ST康美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约为亏损244.8亿元至299.2亿元。此前,康美药业预计净亏损为148.5亿元至178.2亿元,也就短短2个多月,亏损额就急剧扩大了一百多亿元,公司将亏损放大的原因,归咎于新冠病毒疫情、资产减值。

其中,ST康美的资产减值计提金额共计超过260亿元,仅“存货”一项,计提金额高达203亿元。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此次计提的存货减值,与该公司2019年追溯调整的存货金额竟然有高度相似。 此前突然“消失”的300亿货币资金,被转入“存货”2年之后,借资产减值“一笔勾销”,康美药业放的大雷,令人惊诧不已!

马兴田(右2)、许冬瑾(中)在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

这次,监管层还发函要求康美药业的年审会计师发布专项说明,并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净资产预计为负,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截止于4月19日早盘,昔日A股“中药第一股”的ST康美,总市值仅97.49亿元,股价暂时为1.96元/股。

说实在话,假如以ST康美预亏金额最低段的244.8亿元计算,也就意味该公司每天烧掉6706万元;假如还是照此数据计算,扣除康美药业183亿元净资产(假如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就意味着ST康美之净资产为-61亿元。 一年内就将净资产都亏光了,还是个负数,那么有个疑问产生了:2021年ST康美用什么资产来度过危机,如何重获新生呢?

4月15日,ST康美发布《康美药业关于部分中期票据未能按期兑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药业共有8 期中期票据,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个月兑付外,其余5期兑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亏损额大于总市值,且大约净资产,中票兑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药业无偿划出股权,亏空及债务巨洞也很难填平呀!

康美药业创始人马兴田(中)、许冬瑾(右)夫妇

日前,广州中院发布公告,康美药业由普通代表人诉讼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A股首单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来了,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破冰在广东,长期困扰证券投资者的维权难问题的解决迎来重大转机。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并施行《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事诉讼法及证券法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予以细化。法律界认为,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标志着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在我国真正落地。

与之同时,证监会也发布《关于做好投资者保护机构参加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相关工作的通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发布了《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特别代表人诉讼业务规则(试行)》。

此前,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制度虽是存在,但具体实践中少有,有了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就意味集体诉讼进入了实操阶段,也将提高违规成本。

无论如何,中国版的集体诉讼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时,ST康美“首当其冲”,对于其创办人马兴田、许冬瑾夫妇而言,他俩又创造了一个 历史 !集体诉讼,解决了小额多数的受害投资者维权难,对于那些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者,会不会罚得倾家荡产,让他们赔得倾家荡产,倒逼上市公司强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ST康美获国资托管,马兴田家族命运如何?

原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许冬瑾(右)

康美药业300亿造假一案,仍在发酵之中,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指向ST康美,将会产生什么判决结果,且拭目以待。

去年7月,康美药业实控人马兴田在深圳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除了马兴田之外,被同时带走的可能接近10人。

2020年9月2日晚,ST康美(600518.SZ)公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易林投资。在国资托管方“揭阳易林药业投资有限公司”托管下,如何将ST康美回归到正常生产经营轨道上,也是不小的挑战。

康美药业,是一家扎根揭阳、扎根普宁,聚焦中医药主业的上市公司,曾是A股市场中医药龙头股,也曾是广东揭阳及普宁市一张烫金“名片”、“梁柱企业”。公司“不能散”,最好能在跌倒后再次爬起来,毕竟康美药业对于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导向,也包括利税收入都曾做出过积极贡献。

康美药业创始人马兴田

康美药业创始人、前董事长兼总裁马兴田,生于1969年,广东普宁下架山镇碗仔村人。他的妻子、前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许冬瑾,生于1970年,也是普宁人,是普宁流沙镇人。

被称为“飞起来的药王传奇”,马兴田、许冬瑾家族曾为普宁首富,1997年马兴田和妻子创办康美药业时,年仅28岁。创业仅4年,2001年,康美药业就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如此“亲近”资本市场的能力,堪称传奇!曾有人惊叹,康美药业就是为公司上市而生的。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案,震惊了A股市场,事发后,马兴田、许冬瑾夫妇声称“洗心革面”,今后要聚焦主业,瘦身健体。不过,现在来看,马兴田家族管治下的ST康美,已不是“痛改前非”问题了,公司曝出来这么多问题,作为公司实控人、掌舵人难辞其咎。

马兴田、许冬瑾夫妇

ST康美创始人马兴田、许冬瑾夫妇,年岁还不太大,其家族二代尚未实质走向舞台。

女儿马嘉霖,生于1993年,此前其名字虽出现在创业板盛迅达的股东名单里,但没有担任过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高监。儿子马佳腾,生于1997年3月,与康美药业同岁。“趣炫网络”冲刺IPO时,他曾因持股12.45%而被列入第三大股东,不过他也没有被推上前台。

康美药业造假案,对马兴田家族代际传承自然会造成深刻影响,影响有多大,尚待观察。

2020年5月,证监会对康美药业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包括马兴田在内公司相关人员也因涉嫌犯罪行为被移送公安机关。

康美药业公司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有预谋、有组织、系统性实施财务造假约300亿,涉案金额巨大,持续时间长,性质特别严重, 社会 影响恶劣,践踏法治,对市场和投资者毫无敬畏之心。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锁定康美药业,对于构造资本市场 健康 生态,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指标性意义!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康美存货会计记录

227 评论(13)

小盆友2鸣儿

康美药业是A股市场非常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其巨额财务造假引发的债务申报金额高达435亿元。在康美漩涡中,多家金融机构踩雷,总损失率可能达30%。

康美目前的债务申报金额高达435亿元,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长江证券、国民信托、中融人寿等金融机构持有康美债的金额均达数亿元。有债权人代表分析,最终债转股后、总亏损仍又可能达30%。

作为康美药业的深度合作伙伴,广发证券也因康美爆雷一事受罚,投行业务暴跌。近期公司刚刚度过承销业务禁令期,所保荐的上海福贝宠物能否顺利过会,是检验广发整改是否到位的重要信号。

康美为迷惑审计,竟另造财务系统

最终,在康美药业2019年自曝家丑的会计更正中,把约300亿元货币资金调整为存货及投资性房产,就是把易审查的货币资金变更为不便于审查的存货,意图拖延时间。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对正中珠江事务所的处罚书,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康美造假的详细手段:为满足财务造假和反审计的需求,康美甚至基于金蝶EAS软件重造了一套完整的财务系统,在该系统下,使用康美提供的初始数据,无论如何测试,都能达到完美的审计效果。另外,康美还存在和供应商/客户串通做回款,共同应付审计的恶劣行为。

整体来看,康美造假的核心逻辑依然是通过资产的调整来消化虚增的利润。在财务造假暴雷后,康美背负的巨额债务也无从偿付,以至于走到了破产的地步。今年6月,揭阳中院受理了康美破产重整一案。

康美破产,债委会成员名单出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债委会成员中还罕见的纳入了虚假陈述集体诉讼投资人代表:中证中小投服中心,这一设置可谓是近些年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一大创举。

中小投服中心代表康美股民在内的5.5万多位中小投资者、参与了债权申报,参与集体诉讼的投资者共申报债权达48.7亿元!

之所以纳入中证中小投服中心,是考虑到了康美股民集体诉讼以及索赔的需求。自新《证券法》出台以来,A股集体诉讼第一案就选定了康美药业,且在8月初正式开庭,代表股民出战的原告正是中证中小投服中心。

截至7月底,康美已有2000多家债权人,申报金额435亿元。截至8月初,管理人已审计了近1300家债权,已确认债权300亿元。其中,银行占据大头,譬如光大银行债权约23亿元,农业银行深圳宝安支行、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等银行机构申报的债权都在10亿元上下,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敞口规模也均排在前列。

浙商银行、粤民投、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等被卷入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此前也多渠道向康美输血,以至于在这次破产重整中栽了大跟头:浙商银行直接申报的债权近19亿元,“宝城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浙商银行”对应债权接近15亿元,“浙商银行专属系列理财产品”申报金额超过6亿元,合计接近40亿元。

太平洋证券也有多只产品申报。此前《红周刊》曾报道,太平洋证券是高收益债市场的活跃参与者,不少破产企业的债权人中均有太平洋证券存在。就康美来说,太平洋证券、太平洋证券-兴业银行-太平洋红珊瑚富华1号集合资管计划、太平洋证券红珊瑚27号集合资管计划等多只产品的申报金额约为9亿元。

观察净值,红珊瑚富华1号作为一只债基,最近3个月的净值却从1.2218跌至目前的0.9659,排在同类产品中的尾部。

公开信息显示,太平洋红珊瑚富华1号/红珊瑚27号的基金经理均为张舒雅,其2013年后就职于太平洋证券资产管理部。张舒雅在权益投资上表现出色,红珊瑚27号的长期收益率也跑赢沪深300指数。

民生证券也有多只产品申报,譬如民生证券、民生证券进取1号单一资管计划,共申报金额约5.5亿元。

在信托系债权人中,国民信托有20多只产品参与了申报。其中,国民信托-融信68号债券单一资金信托、稳鑫28号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雪赢1号债券单一资金信托、托稳鑫2号债券投资单一资金信托等4只产品就申报了7亿多元。

此外,对标中民投的粤民投(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债权达21亿元。粤民投的筹建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定位为“全国一流的地方民营投资平台公司”,股东也是广东龙头民企:康美实业、美的集团、碧桂园、金发 科技 等。不料却踩中了康美这个大雷。

中融人寿、长江证券等机构“踩雷”

多家险企也被卷入。其中,“中融人寿-分红产品”受伤最重,债权申报金额为5.3亿元。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融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65%,不足150%的监管要求,在业内排名尾部。目前来看,其失血情况还在加剧,截至今年二季末,中融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下跌至126.73%。

中融人寿也是问题重重,其实控人为罗玉平,也是中天金融(000540.SZ)的实控人。中天金融曾试图吞下“明天系”的核心资产——华夏人寿,但其后华夏人寿被接管。中天金融支付的70亿元定金也有损失风险。中天金融目前饱受债务压力,2016年以来,归母净利润从30亿元跌至不足6亿元。而中天金融以及罗玉平也因未履约股票回购承诺、向关联方违规提供财务资助等问题,在不久前被交易所通报批评。

“弘康人寿-万能”也持有一定规模的康美债。此前《红周刊》曾报道,弘康人寿的作风很激进,主打分红险/万能险等产品,在渠道上仍依靠滴滴金融等互金平台,而偿付率在业内也排名靠后,仅去年四季报就亏损了7000多万元,存在急切补充资本金的压力。

除了上述金融机构,也有多家外资大鳄“上榜”。比如,DAVIDSON KEMPNER就有5只产品,累计金额约12亿元。公开信息显示,Davidson Kempner(戴维森肯普纳资本)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对冲基金,成立已近40年,管理规模曾超过300亿美元;另外,高盛国际申报且确认的债权也达3.1亿元。

对于剩余的暂缓确认债权中,管理人又临时确认了包括“长江证券超越理财灵活配置集合资管计划”在内的41家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达47亿元。具体来说,长江证券超越理财灵活配置集合资管计划临时确定的债权为1.3亿元。长江资管交通银行长江证券超越理财乐享1天集合资管计划的确定债权额度为7707万元。长江资管长兴农商1号定向资管计划的确定债权5505万元;齐鲁资管0093乐山商行理财定向资管计划、齐鲁资管0176青岛农商行理财定向资管计划,各确定的债权均超亿元。

在债权申报中,也有多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除了债务会中的新天药业(002873.SZ)外,医药流通巨头——九州通旗下的江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辽宁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也参与了债权申报,但未获认可,管理人认为这些债权实质上是“销售返利”。

罕见的可交换债违约案例

比较罕见的是,康美债务包袱中还包括可交换债。可交换债由于对发行人的偿付压力较小,因此是2016~2017年一级市场的明星品种。康美药业的大股东康美实业在2017年发行了“17康01EB/02EB”两只可交换债,承销商同样是与康美关系密切的广发证券。两只可交换债规模达50亿元,存续期3年。

17康01EB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哪些机构呢?据《财新》报道,持有金额较大的债权人包括某国有大行。值得注意的是,与广发证券类似,该银行也承销了康美药业发行的多只银行间市场债券(与民生联合为主承销商)。相较广发证券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处以重罚,该国有大行受康美爆雷影响却非常轻微。

不同于债券持有人,对于可交换债的持有人来说:到底是换股后大幅亏损、再以股东身份参与集体诉讼?还是以债券持有人的身份参与破产,但现金清偿可能很少?

存货暴增后又离奇缩水205亿

有债权人按30%计提亏损

在采访中,还有债券持有人表示了自己对康美存货离奇消失的担忧。据康美2020年报,公司去年亏损额高达277亿元,亏损原因主要是因为疫情冲击等。此外,康美还对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进行了巨额减值,特别是对存货的减值达205亿元!

一直以来,康美的存货数据、及“存贷双高”是财报中的两大疑点。在2019年被证监会调查后,康美才自曝家丑:由于采购付款、工程款的确认时间存在错误,导致存货少计195亿元、货币资金多计299亿元。这一造假规模在A股堪称空前。

而康美在2020年9月由广东揭阳国资背景的易林药业接管后,对于包括大量中药材在内的庞大存货的盘点,也是托管组的重要工作。康美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产品、自制半成品、消耗性生物资产。据《财新》报道,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包括康美自产的人参、林下参,被认为水分最大、最难清点。

广发证券投行收入暴跌

冲刺福贝宠物IPO检验整改成色

作为康美的长期合作伙伴,广发证券也被重罚。广东证监局去年做出决定:广发负责康美可交债的林焕荣等人被认定为不当人选达15~20年,不得从事债券承销工作;广发的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1年,欧阳西等高管被公开谴责,多位资深保代被采取10年以的禁业处罚。

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是受到严重冲击的。其投行部门员工有多人离职,不少在手项目的发行进展也受到影响。体现在营收上,其投行原本在行业内第一梯队,营收规模长期行业内前十,其2019年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3.65亿元。但在去年的一级市场牛市行情下,广发的投行业务净收入却跌至5.72亿元,滑落至行业中游。在IPO项目上,去年至今,广发保荐的IPO公司仅有8家上市,仅为2019年上市数量的一半。

不少有IPO/增发目标的企业也选择了其他保荐券商,比如国信证券就不再聘请广发证券担任其150亿元定增的联席主承销商;另外,壶化股份、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等多家IPO公司也不再聘用广发,比如壶化股份宁愿选用资历和口碑略逊的国都证券,也不再续聘广发证券为IPO保荐券商。

(本文已刊发于8月21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本文源自红刊 财经

182 评论(14)

盛笑笑shamir

盘亏存货有六种会计记录如下:

一、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二、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四、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五、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六、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扩展资料:

存货盘盈与固定资产盘盈的区别

1、《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11条中注明:“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2、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盈都属于前期差错,但存货盘盈通常金额较小,不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因此,存货盘盈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不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

3、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而言,在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是比较少见的,也是不正常的,并且固定资产盘盈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因此,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存货盘亏

201 评论(10)

一览佳肴

存货的盘亏:

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

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即正常损失,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即非正常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