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loekloklo
会计方面的职业主要有: 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工作比较稳定,相对清闲,但是工资未必会很高。而且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经验,刚入职待遇不会太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吃香2、审计。很多财务制度健全的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另外会计事务所也主要从事审计工作。待遇会比较好,而且被财务部门供着,但是忙季会很忙,尤其在事务所,容易对身体造成慢性损耗3、税务。可以去各级税务机关。税务也属于被供着的单位,任何单位都不敢得罪税务,当然,税务知识本身比较繁琐,想进税务机关,需要对税务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如果在基层的税务所,会很忙4、金融机构。比如银行、证券、保险业。这个不用多说了,待遇很好,但是压力会很大。5、统计。很多单位的统计工作都由财务人员来做,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兼职。
翔雨lollipop
1、出纳。出纳的工作通常与资金有关,例如整理原始凭证、登记凭证等。
2、会计。应收会计、应付会计都属于小会计的范畴,通常管理一些账务事宜。
3、总账会计。总账会计被称为财务数据"中"结者。
4、财务经理。财务经理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能力,需要对企业的全面管理与运营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但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5、资金经理。资金经理负责企业资金的存贷借换。
6、税务经理。税务经理必须是税务领域的专家。
7、审计经理、审计师。审计经理制定审计制度和流程,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以及合规问题,并给出改善建议。
8、风控经理。风控经理侧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9、财务分析师FP&A,财务分析经理。财务分析是一门较高的技术,财务分析师必须有极高的数字敏感度。
10、财务计划师,财务计划经理。财务计划经理在预算领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11、基金经理、CFA(财务经理)。这个岗位一般偏向于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企业并购,上市筹划等方面。
爱尔兰咖啡啊
会计工作到底有没有前途?首先,会计是一个不停考证阶段的工作,你等级越高,工资就越高,如果就单独拿了一个会计证,待遇好不到哪里去。那么,会计专业可以从事的职业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没前途。
自从集团公司财务中心共享化以来,所有数据加工类财务瞬间变成农民工,未来数据分析类岗位也会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前面沦为鸡肋。
道理很简单,
以前是10个财务各做1个公司的10道工序,
现在是10个财务各做10个公司的1道工序。
只有1道工序,
意味着会计就和富士康流水线工人一样,就是一个重复机器,没有任何思考;
意味着会计已经不需要任何培养,只要给个操作手册就能上岗,没有任何门槛。
未来的财务,两个方向,
一是前端财务业务化,
二是后端财务金融化。
会计可以就业的行业还是比较广的,除去出纳、会计、审计、事务所,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财务部门。
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基本上每年的招考也都会有会计专业。
而且会计是少有的不吃青春饭的职业,如果有上进心的话,在毕业之后多去努力考中级、注会工资也不会太低,比起青春饭行业还是稳定得多。
1. 账务处理工作:账务处理工作包括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分类账与总账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的账务处理。
2. 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企业资产与负债分析、企业稳定性与风险分析、氽业资金流分析、企业成本与费用分析、企业投资管理分析、企业牛产与经营资金管理、企业之间并购等。
3. 涉税会计工作:涉税会计工作包括企业涉税会计账务处理、涉税项目风险评估与实施、企业税务风险分析、纳税申报工作、企业涉税行政与司法事务办理等。
4. 企业审计工作:企业审计工作包括企业外部财务审计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会计的天然优势是具有全局性思维,从职业发展看,必须尽快向管理会计转型,视野不要仅仅停留在财会领域,必须去解公司业务,丰富自己的思考维度,成为复合型人才。以后财务人员会两级分化,低级的进入共享财务中心(最终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中级的会在公司做财务管理,高级的会在总部做财务规划和制度设计。只有奋斗者才有前途。
黑眼圈砸死你
1、出纳。出纳的工作通常与资金有关,例如整理原始凭证、登记凭证等。
2、会计。应收会计、应付会计都属于小会计的范畴,通常管理一些账务事宜。
3、总账会计。总账会计被称为财务数据"中"结者。
4、财务经理。财务经理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能力,需要对企业的全面管理与运营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但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5、资金经理。资金经理负责企业资金的存贷借换。
6、税务经理。税务经理必须是税务领域的专家。
7、审计经理、审计师。审计经理制定审计制度和流程,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以及合规问题,并给出改善建议。
8、风控经理。风控经理侧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9、财务分析师FP&A,财务分析经理。财务分析是一门较高的技术,财务分析师必须有极高的数字敏感度。
10、财务计划师,财务计划经理。财务计划经理在预算领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会计师制度,创始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18年。当时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对合格的会计师发给证书。1927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师注册章程》;不久会计师划归工商部管理,另颁布了《会计师章程》。
1929年,立法院公布了《会计师条例》。1945和1946年又先后颁布《会计师法》和《会计师检核办法》,对会计师资格的取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开设和业务范围、会计师公会、会计师的惩戒处分等,都作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10月24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制定了《核定会计师管理规则》,规定经所在地市工商局或县人民政府核准的会计师,可以在当地执行业务,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