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8

时间不等人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小白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基斯颠奴86

已采纳

考中级会计的会计小白也挺多的,考过的也不在少数,因为基础薄弱的考生相较于有基础的考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更加认真。 我跟我朋友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去年我们一起备考,我自认为自己是有一定基础的,而她就是一个小白,我备考的整个状态就是比较松懈的,她可能是因为自己没什么基础,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吧,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有一个月左右,我做题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自信有些盲目,我那个朋友比我的正确率还高。好在我不怎么要面子,主动向她取经,她给我推荐了南文文核心800题,这也是她正在用的。 跟着南文文学习思路特别清晰,而且南文文的题量不算大,每道题却出的很有深度,一道题不仅首先可以让你重新理解知识点,加深记忆,还很容易让人找到解题思路的突破口,一个多月下来,我的正确率就提高到了60%左右。 成绩出来之后,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我那位朋友,她的经济法比我高5分,剩下两科的分数都比我稍低一点,我们两个都顺利的通过了这次考试。所以基不基础什么的,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只要肯努力结果就不会让自己失望。

中级会计小白书

83 评论(10)

一个M精彩

不得不说,当时我备考中级会计的时候,以为凭着自己平日里的工作经验,看书学习肯定没什么问题,学起来以后才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小白,因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我们平时工作的出入还是很大的,所以备考学习,不要掉以轻心。 发现光看书不行,我就赶紧去扒了各种网课,最后选择了南文文核心800题,现在觉得,别被这个名字给迷惑了,课程虽然以讲题为主,但是里面分析讲解到的知识点却非常多,而且老师还会明确的为你指出哪里是重点、考点,整个解题的过程,让人收获满满,夯实了基础的同时也学会了做题。 还有,对于备考中级会计,在时间规划上也非常重要,在平时保证每天3个小时的学习时长外,一定要在考前留出半个月的复习时间,把基础知识和南文文课程中讲到的重点全部再复习好,还好当时我考财务管理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大题都是南文文里面学过的题型,不然我这科就挂了。 最后给你来点儿鸡血,只要用对方法,耐心备考,中级会计上岸稳稳的!

203 评论(8)

小菜虫娃娃

中级会计考试资料百度云网盘资源

链接:

提取码:md5e

资源包含:各类中级会计习题资料,精品网课资源,中级会计学习视频,中级会计学习电子书,历届真题等各类学习资料。

342 评论(8)

sashimi女神

题主您好!

之了很高兴为你解答~

会计小白的话,建议夯实基础,需要课程可以看我的百家号分享的视频哦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难度顺序: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结合各科的特点,之了认真地总结了这份三个月计划,整理了每一科的重难点及答题技巧,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最终的胜利!

【中级会计实务】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会计实务题型一共包括了五种 :

1.单选题:共10道,每题1.5分,共15分;

2.多选题:共10道,每题2分,共20分;

3.判断题:共10道,每题1分,共10分;

4.计算分析题:共2道,共22分。一般来说,实务的计算题主要集中在某些重点章节,比如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或有事项、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计算题要求在解答的过程中写出每一步步骤(步骤都会给分哒,除非题目要求只写答案),整体计算量不大、难度不高、但是分值占比高,平时多加练习,拿下“性价比”。在做题的时候申清题意,计算题往往题干非常长,务必不要因为自己的理解失误而做错,计算过程中的小数一般保留两位。题目中要求编制会计分录,除非有特殊规定,一般写一级科目,避免二级科目错误扣分,

5.综合题:共2道,共33分。综合题常常会组合考查,即不同章节之间的串联,考查考生的融汇贯通的能力,历年来一般容易结合的知识点为:

(1)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

(2)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

(3)财务报告+所得税;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存货+收入+所得税;

(5)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所得税;

(6)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

(7)负债及借款费用+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1.单选题:共25道,每题1分,共25分;

2.多选题:共10道,每题2分,共20分;

3.判断题:共10道,每题1分,共10分;答错扣0.5分,不答不扣也不加,最低为0分。做题的时候,看到错误点,即可快速决断,不可犹豫,财管题量比较大,为后面的主观题留时间。一般题干出现“几乎”“都”“肯定”“完全”等概绝对性的词汇时,一般错误,而“通常”“可能”“部分”等相对性词汇的时候,正确率比较高,可以作为做题的小技巧,遇上方练习。平常做练习的时候还是要搞懂错误点,作为知识积累。

4.主观题:计算分析+综合题。难度大,重点章节集中于第5、7、8、9章,因此大家要重点复习。

(1)计算分析:共4道,每题5分,共20分;相对好拿分,集中单章节,很少跨章节考查,难度不大,掌握教材中每个重要章节的教材例题,考试题型与难度相差不大。

(2)综合题:共2道,分别为10分、15分,共25分。一般跨张杰考查,讲各个知识点融合串联,考查综合的知识掌握。

【经济法】

比较实务和财管,经济法的知识点非常的碎、属于记识型内容,因此不少考友才接触的时候,不同实务,理解了就基本上刻在脑海,可以做题,而经济法一旦太久不去温习,就容易忘记,导致从头再来,考友表示非常难。

其实不然,经济法虽然考点比较细,知识点枯燥,掌握好学习方法,不要一个条例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刻画关键词(中心词),考法直接,就是考查大家的记忆力,所以整体难度不大,只要肯费心思,而经济法中还包括部分的税法内容,这部分需要涉及计算。

经济法的题型及考试技巧:

240 评论(8)

丘比特來來

学会计必读的书籍

对书的选择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学会计必读的书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一本书读懂财报》

肖星 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相对其他财报书来说,这本书出版很久了,质量还算上乘,以财务质量为视角进行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财报分析。本书通俗易懂,梳理了关键的报表项目,也讲阐明了三大报表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报表数据与企业经营的简单逻辑。内容比较适合初学者或者适合有基础的小伙伴做速读,帮助形成对三大主表的概览图。由于出版时间较久,书本中的一些案例比较陈旧,这一点大家在阅读时要注意了。

2、《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唐朝

推荐指数:★★

如果你是会计菜鸟,刚接手编制报表的'工作,却不知道每个报表项目的数据从何而来,这本书值得看看。对报表已经有一定理解和认识的老会计可能不会有太大收获。

3、《给创业小白的财报书》

推荐指数:★★★★

本书用报表数据发现企业经营问题,改变企业管理策略。想要从会计升级为主管或者经理,这书或者值得一翻,书中从财务视角提供的很多管理思路还是蛮有意思的。

1、《财务智慧》

商务印书局

推荐指数:★★★★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报表阅读以及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以及估值,属于入门级书籍。对新手意义较大,能理解财务背后估计、假设、计量等概念。

2、《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财务分析领域比较有名的书,从金融投资的视角去看企业的报表,前半部分主要结合案例分析报表数字怎么来,背后是怎样逻辑,怎样的数字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后半部分重在讲述如何通过报表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价,有比较完整地介绍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指标系统。

3、《500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

推荐指数:★★★★

这本书用案例方式,从WHYWHATHOWWHO 等维度来结构企业的财务分析具体应该怎么做,其实小K认为书名用经营分析可能更贴切,因为书中还提到了怎样让分析与绩效关联,保证改进措施的落地,这其实就是财务分析与经营分析很重要的区别。

1、《会计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教材书。会计学最早是从国外起源的,理解原理对构建财务思维还是蛮好的。财务入门比较理想的方式应该是看看经典教材构建财务思维,再翻翻《中级会计实务》理解中国的会计准则,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2、《成本与管理会计》

第1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种教材啃起来很费劲,但啃完就觉得通透了,效果绝对是市面上那种《成本核算一本通》不能比拟的,如果不是时间紧迫,读经典教材还是比较好,或者,可以先看简单的入门,然后再啃这种大块头,做到全面理解,融会贯通。

3、CPA 教材

《财务成本管理》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学管理会计挺好的教材,财务分析、成本管理、战略分析、风险管控等内容都有涉及。

1、《偷懒的技术:打造财务Excel达人》

推荐指数:★★★★

关于excel的书很多,这本书把关注点放在与财务有关的应用,针对性更强。比如常用函数、表格设计、图标展示。对财务人来说,EXCEL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不管是多好的书,都没有自己实际去用来得有效。学再多的招式、再多的函数,不如先用熟一招,用到极致。

2、《Excel 2013 高效办公财务管理》

推荐指数:★★★★

如果说《偷懒的技术》是入门级别,那么这本就是做财务分析的必备利器,本书涉及很多财务模型的搭建,比如:本量利分析、投资决策、资金预算、杜邦分析法等。

3、《Excel图表之道》

推荐指数:★★★★

前两本是Excel 的使用,这本则重在怎样将excel数据转化为图形展示。财务关心数据,但领导需要的是直观和一目了然。

让我们一起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不仅是为了更好的胜任新的会计人生角色而注入新动力!也是为了诠释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35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