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紫色的射手
以固定资产为例,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指的是固定资产的净值,也就是账面价值,抵扣了相关已经计提的折旧,比如一个固定资产原值20000,已经计提累计折旧10000,那么在报表列报的时候,净值为10000元。
各资产净值是由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各自的备抵账户余额计算所得。同时,各资产净值共同构成企业的实际资产总数,而非名义资产总数,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以净值列示,更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资产构成,能够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扩展资料:
净值相关指标:
(1)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2)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
熊猫大王
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要抓紧时间复习啦!下面梳理了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知识
(一)不计提折旧的两种固定资产:
1、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固定资产——土地,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确定:
1、确定租赁期满企业取得所有权,按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2、租赁期满固定资产归还出租方,按租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中较短者计提折旧。
(三)特殊情况下的固定资产:
1、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为已经转入在建工程,不再属于固定资产);
2、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3、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折旧之双倍余额递减法
(一)折旧期从年初开始
1、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
2、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已提折旧-残值)/2
(二)折旧期从年中开始(分段计提,折旧第二年要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的方法提满)
1、第一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月数/12
2、第二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上年剩余月数/12+(固定资产期初净值-上年全年折旧)*2/使用年限*本年剩余月数/12
3、以此类推
4、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会涉及3个年份,计算时考虑残值,变为直线法。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一)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二)举例说明: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1、折旧年限3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3/(1+2+3)=3/6,第二年为2/6,第三年为1/6.
2、折旧年限为5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5/(1+2+3+4+5)=5/15,第二年4/15,第三年3/15,第四年为2/15,第五年为1/15
注意:如果折旧期是从年中开始,也要分段计提,第二年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折旧率补足,再按当年折旧率计算当年余下月数的折旧。
就是爱你一下
资产负债表净值的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需要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即,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资产负债表有的会列示减值准备这科目,有的不会在表中列出来,不列出来的直接就算净值。
扩展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公式:
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余额
2、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坏账准备”余额
3、预收款项= “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4、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5、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
6、存货=所有存货类总账余额合计+“生产成本”总账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总账余额
7、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折旧”总账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8、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摊销”总账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9、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总账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10、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11、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长期待摊费用”
1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总账余额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