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1

小淘淘0312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政府会计收入年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的晚宴

已采纳

政府会计年终结转的分录为:借:财政拨款结转-累计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财政结转结余-结转转入。 借: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转入 贷:财政拨款结余-累计结余。 年末转出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非财政拨款专项结余资金的剩余金额 借:非财政拨款戒指-累计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非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转入

政府会计收入年终

253 评论(11)

joannekaka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中,年度收支预算是平衡的,支出不能大于收入。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其中必有一部分支出是专项支出或专用基金支出的,在年终结转时,要先把这部分支出结转到相应的专项支出或专用基金支出中。

225 评论(14)

帅气小王子…

事业单位会计年末时候将收入和费用转入结存基金;收入和费用为零;然后结转计入下一年。涉及专项资金的可以继续转入下一年。年终结算是指各级财政之间,在年终清理的基础上,按照预算管理体制及有关规定结清上下级财政总预算之间的预算调拨(上解、补助)收支和往来款项。按规定由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单独结算的事项,一并计算出全年应补助款数额和匝上解款数额,与已补助和已上解数额进行比较,结合往来款项,计算出全年最后应补助或应解数额,填制“年终财政决算结算单”,作为年终财政结算的凭证,进行会计帐务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年终结算,也是整个决算编制前的年终清理工作的一项特殊的清理结算工作。1.定额结算。为简化结算事务,对数额变化不大的结算事项,由财政部给地方财政确定一个基数,每年进行结算,到1996年底已有32项结算事项从逐项单独结算改为定额结算。2.税收返还收人结算。税收返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是我国“分税制”改革过程中既为保持地方既得利益,又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实行的一项改革措施。根据国务院规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数核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人以及实行分税制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情况,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人数额(100%消费税+75%增值税一中央下划收入)全额退还地方,保证现有地方既得财力,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基数。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础上逐年递增,以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为系数给予增量返还,即收入两税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增长0.3%,如若本年两税收入达不到上年两税基数,则相应扣减税收退还数额。3.其他结算。包括地方财政检查中央企事业单位违纪资金,补缴入库收入分成结算;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中央企事业单位违纪资金,补助入库收入分成结算;中央减免农业税、补助地方的结算。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增量退还的结算以及企事业单位下划等结算项目。在结算工作中,上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年终财政体制结算项目填制“年终财政决算结算单”,作为下级财政结算的依据。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根据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的“年终财政决算结算单”中核定的税收返还收入、原体制补助或上解、专项拨款补助、专项结算补助或上解等数额,通过“与上级往来”和“与下级往来”账户办理会计转账业务,以结清上下级财政全年的预算资金账。

129 评论(10)

乐乐冰儿

1、基础工作欠规范。财务人员都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但就是会计核算这一基本职能在乡(镇)级政府财政财务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登记账簿不完整以及不登记明细账簿等问题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乡(镇)级政府财政财务工作当中。(1)使用会计科目不规范导致隐瞒预算收入。各乡(镇)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核算中,尤其是撤消乡级财政体制后,大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核算非本级预算收入时都是把这些收入收列“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科目,并直接予以使用,很少有单位使用“应缴预算款”科目。审计时查看非本级预算收入是否足额缴库,试图通过“应缴预算款”科目是难以发现问题的。(2)登记帐簿不规范导致账账不符、账表不符。个别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对往来款项的核算中不设置明细账簿,有些单位虽然设置了明细账簿但登记不完整。尤其是年终报送会计报表时经主管部门调整有关报表数据后,对调整事项不做必要的会计处理,更谈不上登记账簿,因此而引起的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的问题较为普遍。(3)会计凭证装订欠整洁。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在装订会计凭证时对原始凭证不做相应的技术处理,不求美观和整洁,只求一订了之,敷衍差事,审计时会计凭证缺页、掉页的现象时有发生。2、往来帐项不及时清理。会计核算工作中少不了涉及对往来款项的清理,关于往来款项的帐龄、帐由等一般性事项,直接询问财务人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要不就是解释不清楚,这主要是因为前任会计交待不清,后任会计又懒于梳理以前年度的这些往往来来,会计工作没有遵循连续性原则,致使部分单位的往来帐上已累计有大量的余额,近年的有,时间久远长达十多年以前的也有,任其一“挂”了之。如个别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往来款项至今还挂列在帐上,往来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有些往来或许是实在的,有些往来已根本不存在或成了无法清收清付的呆帐、死帐,造成这些呆帐、死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也不乏有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失误,事后又不予清理的事例,甚至个别单位连金融部门的贷款偿还与否都不清楚。3、收入、支出概念不清。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核算单位收支的真实和完整。大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平时的会计核算中乱列收入、乱挤支出。审计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核算单位把收到的款项,既不管资金的来源渠道,也不管资金的实际性质,一并挤入单位的“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科目,大量的扶贫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专项资金收入充斥其中。核算支出时,只要是支出的款项,不管支出去向,也不管支出的实际内容,统统记入“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几乎存在于所有被审计单位的核算之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24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