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0

冲哥是个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成都陌上花开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chelleyi

已采纳

【图书简介】 - 陌上花开缓缓归我心里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这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安意如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让我们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陌上花开缓缓归》,只有在安意如的叙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结合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独特的想法。当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阅读的时候,相信会有种跨越时代的心心相印之感。【作者简介】 - 陌上花开缓缓归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双子座,安徽宣城人。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发现不喜欢,很快辞职,03年下半年偶然间上网,开始用网名如冰恋枫混迹于新浪金庸客栈。04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剧本,并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青春校园题材,书于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05年的2月去北京参与一个动画剧本的创作,之后开始写第二本书《看张?爱玲画语》,散文集,书于05年9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05年9月以后和北京弘文馆建立较长的合作关系,开始做现在的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已经完成《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统赏),《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评)等。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图书目录】 - 陌上花开缓缓归自序 蔷薇记0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不知02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03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04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05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06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07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08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扬花窠里09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10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11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12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13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14 流月将波去,潮水带星来15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16 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17 乐府三行之饮马长城窟行18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19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20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21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22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23 人生长恨水长东24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25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春26 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27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成都陌上花开会计

302 评论(10)

招财KItty.

纳兰的词满意请采纳

151 评论(14)

慧心永梅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陌上花开》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喜欢看安意如的书,觉得她的文字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是忧伤?亦或是释然。那个女子带着独有的气息,穿梭于古典文学之中。

最近,在看她的《陌上花开》,还只看了一点点,却有很深的感触。

她说:“突入其来的人世,我们都是闯入者。”我来自哪里?误入这红尘。在人世间,我显得如此的渺小。太多的无奈和疲惫,太多的事情,无法左右。出生至今,我送走过逝去的生灵,迎接过新生的生命。生与死的,似乎只是一种状态。我一直相信,今生我如此幸运,是因为我前世的修行,而来生的造化,也要靠我今生今世来行善积德。所以,上天对谁都是公平,你的付出,你的努力,他都看得见,你也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作者写作时正在藏区。“那段时间,游走在很多地方,去荒凉的地方看盛大的雪山,去热闹的地方进幽静的寺庙,和喇嘛交谈,一起坐在大殿的门口,喝酥油茶。像一个长久以来就在的守门人一样,观察着那些蜂拥而至又遽然散去的人群。我见他们像蝴蝶,他们闻香而来,又振翅离去。我已不再对他们有鄙薄,因为我没有资格,我自己也是过客。每一个人在这世间穿行而过,或急或缓,或轻或重,都有各自的前因。”由这段话,我便很自然的回想起那些曾经的面孔。那些过去的片段还历历在目,而此时,已仿若隔世般遥远。不得不心生疑问,到底什么样的感情才经得起时间的侵蚀?友情?爱情?亲情?答案无从得知,或许也无人知晓......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拥有作者心如止水心境,不会被凡间的琐事所纷扰。“花未开全月未圆。一切都还有圆满的余地,时光漫漫,何妨扬眉淡笑,心境从容?”作者说,对于《陌上花开》和《陌上花开缓缓归》更喜欢前者。“缓缓归,拖着人情的尾巴,走得彷徨,走得不安。心里有牵挂,终不能归到太上无情。”而我,则更中意后者,身处红尘之中,终究有谁可以逃离这喧嚣?

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时间不会等你,很多事情,当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不如拥有轻松的心态,仔细的品味生活。或许,此时的路,你走得特别的艰难,你面临着人生的低谷和失意,不要灰心,因为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挺得过去。在自己想放弃时,告诉自己,再努力一次,因为不勇往直前,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那里。

陌上花开缓缓归,在喧嚣尘世中,愿我们都能拥有平静,淡然,积极的心态。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你会发现谈一场恋爱很难——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因为恋爱是需要付出真心的。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已经分出太多“真心”了。疲惫的我们只想着去休息一下,哪怕只是一下也好。于是恋爱就不可避免的成了我们休息的“理由”。而休息了还会先到工作吗?当然不会!但是事实让我知道了有些时候理论不一定对。因为我在无意之中在图书馆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仅仅是对于《陌上开花》这本书的恋爱。并且到现在为止都无法自拔。

安意如,《陌上开花》的作者。他也同样是一个在诗歌欣赏上颇有建树的作家。有一本家喻户晓的书出自她的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她在我眼中很普通。我很同意她对于中华五千年积攒下来的民歌的评价:“民歌很少精雕细琢,却如浑金璞玉,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语出肺腑,相较精制雕琢的文人诗,另有一种动人魅力。”

毫无疑问了,这本书中赏析的都是民歌。但它并不枯燥。因为安意如的话语生动有趣,并且也有她独到的见解。就像我们熟知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别人品的是越女被鄂君发现,带回去的快乐与幸福。而安意如品的,是这诗和这个美满的故事背后的寂寞、深情与冲动。还有那份“花未开全月未圆”的缘分。刹那间,仿佛自己懂了很多。安意如品的诗,都是带有灵气与美感的,让人爱不释手。古典美学的三境界,也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其中了。

民歌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的一种传承悠久的文学。因为直译是人民之歌,所以非常顺口,并且爱情的题材较多。而且民歌也是由很多基层的劳动人民创作的。而这些“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基层劳动人民的最大特点是淳朴。即使隔了五千年,民歌中的淳朴还是很好地体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让我不禁感叹现在与以前的区别。古时候,像“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那样豪情侠义闯荡江湖,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留下关于自己的一丝线索的人定不少。而像“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古人们也总是在半夜对外敞开门户,让自己毫无隐藏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相比如今连老人摔倒都不敢扶,睡觉还要防备着的我们,到底还是相差甚远。

这种穿越了中华五千年的淳朴,在安意如的《陌上开花》中“直视无碍”。更加“直视无碍”的是从这份淳朴中影射出的现代人的人性的这份趋利避害和险恶。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既学会了历史典故和诗词,又学到了社会上的一堂课,一举两得。当然啦。如果你心动了,就去看这本书吧。切忌不要抱着浪费钱的态度。大胆去尝试吧。因为谁不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

《陌上花开》是一本真挚朴实的散文集,她犹如盛开在田间地头的野花,扎根在乡间肥沃的土地上,在风吹雨打中倔强地生长、绽放,这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作者黄春燕的写照。

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女子,凭着一份追逐人生梦想的美好愿望,背井离乡来到经济特区深圳打工,在艰苦忙碌的工作之余,不断地自我充电、刻苦学习成长为企业会计,成为一个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作家,让我佩服、赞叹!

阅读《陌上花开》是在分享一首家乡赞歌。作者满怀深情、细腻地描写记忆中老家木金的风土人情,热烈地赞美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的家乡全南的美好面貌,热情地讴歌了作者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第二家乡深圳。

阅读《陌上花开》感悟很多,受益匪浅。

深沉的乡愁,浓厚的乡情,作者对老家木金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浓墨重彩地描摹,对爷爷奶奶、父母亲人以及乡亲邻里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述,字里行间是满满的乡情,挥之不去的乡思。

远方的诗,心中的梦,作者怀揣梦想千里迢迢来到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开始了与命运逆袭的人生之旅。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的街道、小区以及景点无一不是作者观察描写的对象,赞美的景致。深圳的磨砺成就了作者,对于这样一块梦想之地,作者是心怀感恩与赞美的。

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丰富的联想、想象与感悟,饱含深情地写出了老家木金的风土人情,家乡全南的山城巨变;满腔热情地写出了特区深圳的繁华与发展,横岗的打工经历与生活感悟。

黄氏语言的类比风格,原创的比喻、拟人,耐人寻味、咀嚼的语句比比皆是。如《还乡记》中写年老的公公看春晚是‘’春晚在他眼里是大唱大闹的一锅粥,他不想喝。‘’写作者儿时在舅舅家的木楼上看到琳琅满目的书‘把我年少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喂得饱饱的’。《时光》写爷爷这个奶奶嘴里的‘聊死佬’不事家务农活‘爷爷除了给她带来一大堆子女外,没有一点儿好处!’写爷爷的暴脾气摔东西,‘估计是自己摔不动自己,要不他把自己也摔出去了’。对人物心理揣摩、描写的精准,写奶奶年老摔腿卧床之后的寂寞,《生命的寂寞》,‘她的寂寞,我想超过她的生命长度。‘’

在我的眼中,作者是一个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有人生目标与梦想的女性。在书中我看到一个从乡村木金走出全南,从山城全南走到广东深圳的客家女子,她坚韧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她是千千万万客家女子勇敢坚强、勤劳智慧的典型,是一代又一代全南人勇于拼搏、敢于闯荡的.代表。

这是放假后第一次抬起课外书,满怀激动的我闻着这久违的墨香,很快又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陌上花开》是一本品读乐府诗词的唯美与缠绵的书籍,似乎把曾经古代那柔美优雅的古诗用一个现代的故事展现出来了。

本书的作者安意如用英国诗人的诗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作为开篇语,这看似矛盾的话语,细细品味却发现有不同于字面的含义,也许只有安意如才能同作者一样的理解吧!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乐府,不仅仅是乐府,那些能触动作者心弦的诗词,都是作者心中的蔷薇,而她多年积予下的情感又如同猛虎一般,她在品读时把猛虎释放出来,幸而它竟能读懂细嗅。乐府看起来有些难理解,但读来又觉得很言简意明,这些乐府诗词,我要看好几遍,如果不看作者的解释的话,就觉得轻浮浅薄,这正是因为没有历史的映衬。再把作者的解释与其间的故事联系起来,便觉得会回味无穷。

在历史中游走,那些乐府诗词,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又一如明日之花将要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别那蔷薇下的花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痛。这书注定要以历史来绎情。

它静静的躺在书架上,等待我再次回顾它。

安意如的《陌上花开》这本乐府诗词赏析合集,就像晨昏间开放的一朵小花,蓦然闯入你的眼球,让你惊叹不已。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钱武肃王写给他王妃戴氏的信。宋人笔记记载:吴王妃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暮色将老,陌上花已开。钱镠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惊叹于卓越的文字功底,平凡的文字到了她的笔下,仿佛就被穿上了霓裳、插上了羽翼,跳着流转艳丽的舞蹈,让人倾心与膜拜。文字背后记载的一个又一个尊贵美人的故事,更让人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不能自己,去唏嘘感叹一个美人又一个美人的经历。或许他们是正史中不愿提及的一点隐晦,但在这里,却变得鲜活明亮起来。明明白白地活出了自我,展示个性与才情,试着掌控,在短暂的生命流程中尽情玩转。她们成了飘落在历史角落中的一卷暗黄,鲜为人知的被记录着她们那悲惨的际遇。

她们是可以是刘兰芝被迫改嫁,是王昭君饮恨塞北,是西施大计献身,是绿珠命陨黄楼,是张丽华魂断刀下。是一个又一个俏丽身影,妖姬般的人物,在潋滟的血迹中,在斑驳的光阴里,模糊、沉寂了身影。所幸在安意如笔下,她们又活了过来,血肉丰满的呈现在你的眼前,诉说着她们一生的际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祸福,我细细去品味,总觉得她们太受制于人。总是将自己的欢乐痛苦掌控在别人手中,太不自在。

很难将“半老徐娘”和“半面妆”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却真真实实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徐昭佩——南朝梁文帝萧绎的妃子。只因不待见皇帝,就以半面妆示人,以此讥讽嘲笑对方,谁教萧绎皇帝自幼就瞎了一只眼睛呢。按照徐昭佩的理念是:皇上你只有一只眼睛,那我就画半张脸给你看好了。不能不去赞赏这种胆量和气魄,历史上能够这样藐视皇帝的妃子真罕见。只是因为不喜欢,所以也不愿去苟且迎合。随心所愿,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且缓且归中,我们体会着身边的人物人情,感受着世事的变化变迁,体会着流年的得失利弊。

15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