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syYaoYao
初读稻盛和夫先生《经营与会计》时确实觉得有点吃力,毕竟自己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对于其中所讲到的内容知之甚少,但是经过第二次静心阅读后,我发现对其中的理念原则以及所举的实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正说明自己今后一定要多加强学习,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快提高自身的能力。读完书后一定要多加总结和思考,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和大家来分享下阅读本书的一些感想。《经营与会计》主要讲的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对会计科目一无所知,他是技术出身,当时能做的只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但是企业经营中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让他感到很不安,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觉得一切事物都应该遵循原理原则进行解决和处理,对于每一个问题他决心依据自己的经营哲学从正面解决,也就是正确做人的基础上开展经营。稻盛和夫先生的会计学基本思维模式是追求事物的本职,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础对事物进行判断,追溯事物的本质,同时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为基础开展经营。 本书重点阐述了会计学在管理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阐述了企业经营中重要原则与会计的关系。本书共分为七章,其中每一章对应一个经营与会计的原理原则,分别是现金流经营原则、一一对应原则、筋肉坚实的经营原则、完美主义的原则、双重确认的原则、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和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接下来就这七条原则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现金流经营原则就是经营要聚焦在现金的流动上,必须以现金为基础,实事求是的反映企业现阶段的实际资金情况。经营者要时刻了解资金去了哪里,及时关注每日的资金情况,要在土表正中相扑,而不是到了来不及的时候再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应对,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只有把现金经营作为基础,放在中心位置,才能做好经营。 一一对应原则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证钱、物的流动与票据的一一对应,构建一个透明的监督管理系统。如果销售票据和进货票据不一一对应,销售和利润每个月会有起伏波动,这样就会出现错误的数据,那么在错误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经营判断的话,就很有可能将公司导入错误的方向。所以说,坚持贯彻一一对应原则可以确保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筋肉坚实的经营原则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注重成本管理,要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有效降低成本,那么在销售收入同等的情况下就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比如文中提到的即买即用,也就是用多少买多少,不进行一次性大量买进,而是在需要时再购买,这样就避免了一次性大量买进会使企业存在很大风险,承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所以这一原则同样适合应用到日常经营中。 完美主义的原则是指在企业经营中不允许妥协,所有工作都要尽可能追求完美,达到每个细节,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作为经营者不仅要从宏观上明白整个公司的状况,而且还要在微观上了解部下所做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员工以及现场工作的情况,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完美主义的实施,成为一名优秀的经营者。同时,只有企业领导者严格的审核,员工的工作就会少出现问题,这样就能使完美主义渗透到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一个人。 双重确认的原则是一种保护企业也保护员工的机制,主要目的是杜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犯错误甚至犯罪,与一一对应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相互监督、审核、确认,由此来推进工作,这一原则贯彻执行能使员工在工作中规避风险,也能提高业务本身的可信度,保证企业组织的健全性。 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是指在提高销售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费用压缩从而实现利润的增加,也就是运用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原则,来提高单位时间效益核算,追求附加价值。每一个独立的单位都负有一个独立的经营责任,这样个体就能更加清楚和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和努力去提高创造价值。 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是指光明正大地向企业所有成员公开财务账目信息,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公司整体的情况、前进的目标,同时也让员工知道公司前进的困难和经营上的难题。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公司员工的道德水准、形成公司整体合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更容易让企业达到目标。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感悟很深,也深知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价值。而作为企业经营者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贯彻经营原理原则来加强企业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白小白爱吐槽
1.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2.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3.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