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5

dianpingyao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话费福利会计分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漫野之弥

已采纳

借:管理费用——通讯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话费福利会计分录

212 评论(12)

舞言李萍

1、首先,区分"费用"和"补贴",费用按其实际归属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补贴入应付职工薪酬。

2、前者需要发票,但不扣个税;后者可能要扣个税,但不要发票。话费属于补贴。

3、在收到员工的话费单据时,可以先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付款

4、在实际付款给该员工时,处理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现金

扩展资料: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二)计提比例:

医疗保险费:10%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12%)

养老保险费:12%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22%)

失业费:2%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2%)

工伤保险:1%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0.5%)

生育保险:见工伤保险即可。

住房公积金:10.5% (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7%)

工会经费:2%

职工教育经费:2.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贴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付职工薪酬

226 评论(15)

學僧Young

发放工资时发放通讯费补贴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企业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包括扣还的款项等;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扩展资料:

发放职工薪酬的处理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或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相关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付职工薪酬

105 评论(11)

丶沫小若

有的地区这种通讯费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视地方税务局规定。

个人抬头的电话费票据有的地方税局明确是不可以在企业管理费用列支的。如果企业预以报销,在次年汇算清缴时是要做所得税纳税调增。

总体来说,一般发票不能开个人抬头的,否则视为不合格票据。除非企业有专项政策针对个人给的补贴性质费用。如电话费/外出差旅费津贴等。

电话费报销:

手机费报销,可按公司制度执行。可以用所报销人名字的电话费报销凭单入账,但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年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根据当地规定的标准税前扣除。各在都有限额。你们老板的电话可以入账。 你可以咨询当地税务部门看多少话费标准可在税前扣除

116 评论(9)

cynthiahql

根据使用部门来记入相关费用里,如果是销售部门在使用就要记入销售费用里,而管理部门在使用就要记入管理费用当中去的;而电话费就根据话费发票上具体合计金额来入账即可。销售部门:借:销售费用---电话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管理部门:借:管理费用---电话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15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