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7

吸管狂魔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色琴弦

已采纳

都差不多分在什么公司吧,总会计师 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

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

244 评论(15)

馒头的馒头

这可以以一个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来判断 会计机构负责人是指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任命的全面负责该机构工作的人员。 会计主管人员是指不设置会计机构,只在其他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人员。 即,如果单位设置了会计机构,全面负责该机构的工作,那就是会计机构负责人。 如果单位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只在其他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而行使的是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权,那么就是会计主管人员。 主办会计和主管会计含义相同 主办会计一般进行以下工作:1、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发生手续是否符合 。2、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正确计算收入、费用、成本、正确计算财务成本、具体负责编制会计报表。3、负责公司税金核算、申报、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4、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 。5、即时做好会计凭证、账册、报表等财会资料的搜集、编制、归档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6、协助财务经理做好部门内部工作。 要想成为主办会计,就要熟悉本职工作的流程,规定以及财税法规,有协调会计个职位的能力,财会技术过硬,遇到核算问题能独立处理。 财务部经理。主管会计,会计,出纳。

326 评论(13)

最真的poor

总会计师不是会计机构负责人,是行政领导(⊙o⊙)哦

360 评论(14)

最爱银杏飘

总会计师是受国务院委任的,不归单位管。所以不是负责人。不算他又不是财务部负责人。 清楚了没。

86 评论(15)

后来后来510

其实是一个概念一个意思,叫法不同。总会计师多指的是国企的会计负责人。而会计机构负责人多指公司里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比如财务经理

234 评论(12)

京城第一伪娘

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会计主管人员或财务负责人均为中层主管,总会计师与财务总监相当于副总。

职位高低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在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情况下,该负责人为会计机构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2、会计主管(财务主管):是指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主管单位会计工作的技术负责人,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岗位名称:主管会计或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

3、总会计师是在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会计管理。总会计师,是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分析和决策的单位行政领导人员,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员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所以总会计师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也不是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

扩展资料:

(1)遵守国家法规,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具体领导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各项财务会计工作要定期研究、布置、检查、总结。要积极宣传、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把专业核算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要贯彻经济核算的原则,以便提高经济效益。

要随时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违反财经纪律、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重大问题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2)组织筹集资金,节约使用资金。

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

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认真研究税法,督促足额上缴。

对于应该上缴的税金、费用等款项,要按照国家税法等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督促办理解缴手续,做到按期足额上缴,不挤占、不挪用、不拖欠、不截留。积极组织完成各项上缴任务。

(4)组织分析活动,参与经营决策。

按月、按季、按年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参加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参与经营决策。充分运用会计资料,分析经济效果。提供可靠信息,预测经济前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5)参与审查合同,维护企业利益。

审查或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文件。对于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及没有资金来源的经济合同和协议,应拒绝执行,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对重要的经济合同和协议,要积极参与拟定,加强事前监督。

(6)提出财务报告,汇报财务工作。

负责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管理当局、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或股东大会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要按照会计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审查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并及时按规定报送给有关部门。

(7)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考核调配人员。

要建立学习制度,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研究工作问题。要制定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办法,按期进行考核。

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配。对不适合做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提出建议,进行调整;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帮助培养提高,或者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职位由三要素构成:

1、职务。是指规定承担的工作任务,或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从事的明确的工作行为。

2、职权。是指依法或企业的规定所赋予职位的相应权利,以提供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保障。

3、责任。是指承担一定职务的员工,对其工作标准与要求的同意或承诺。

职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与事结合。即因事设人,是任务与责任的统一。换而言之,员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就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及保证该目标实现的工作标准、原则与具体要求。

2、数量有限。企业行为受预算约束,追求经济合理性,才能保证其投入与产出保持最佳比例关系,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职位的数量有限体现成本最低原则。因此,职位设置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职位数量又被称作编制。

3、职位分类。职位虽有千差万别,但可依据业务性质、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水平高低等尺度进行分类,以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位

316 评论(14)

WaimanTong

会计机构负责人是会计机构最大的官。一般的企业都可以有。总会计师。只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才可以有,是行政职务。

14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