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1

beckywei12266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前期差错更正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蝎兔兔

已采纳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差错。会计差错又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与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由于会计政策使用不当或会计估计不准确等原因,有时会发生会计差错。对于企业发生的会计差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当期发生的会计差错。对于企业当期发生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二、以前期间发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对于企业前期间发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发现当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 三、以前期间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以前期间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四、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会计差错,如属于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或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如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以前年度的相关项目。

会计前期差错更正

308 评论(15)

吃那么一天

1、定义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所谓“前期差错”,是指重要的前期差错以及虽然不重要但故意造成的前期差错。

2、处理的原则不同

前期差错的更正原则是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调整事项的总的处理原则是视同编制当时就知道此事项,将相关报表项目调整至应有的数字口径。

3、变更的条件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条件是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或者是会计政策的变更可以使会计信息变得更相关、更可靠。

前期差错的条件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错误运用,或者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没有被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政策变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期差错更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06 评论(14)

ly的天空

前期差错,是指当期发现的、发生在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差错。前期差错更正,特别是重要的前期差错更正,属于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不但要调整更正的当期账务,还要调整当期财务报表的“年初数”、“上年数”,因此属于账表分离调整,一般需要编制三套以上调整分录。

197 评论(15)

畅吃无阻

会计政策变更:(1)调整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2)调整变更当年利润表上年数。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调整报表项目。会计差错更正:(1)调整发现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2)调整发现当年利润表相关项目的“上年金额”栏。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或本年发生数。这里的会计报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因此调整的项目不包括涉及现金收支的事项。(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17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