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900627
1、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
算的依据。
3、有用性
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
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7、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
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
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
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9、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
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10、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
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起账面价值。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2、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
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争力。
13、重要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
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扩展资料
把握会计准则,还应当注意会计准则具有“四性”
1、规范性。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
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
的基础上进行。
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
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
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
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
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三月蛐蛐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肥肥肥肥啊
会计12项原则是: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依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断定、计量方 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通例的要求。一、总体性要求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 凭证为根据,如实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要求。它包含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 应当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 当准确反应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 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度的统一规定,供给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 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本的。3、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 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 方式,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从总的方面来说, 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一贯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作适当 的变更。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 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 息及时利用。3、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载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懂得和使用。三、会计要素断定、计量方面的要求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 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 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于收付实现制相对称的一个概念。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配比原则包含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也包括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 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3、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买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 算。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天性支出的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天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 天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入有关。资天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的 收入有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四、会计修订性通例的要求1、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和程 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 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进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程序。
未暖rabbit
1、严禁造假——客观性原则会计报表中各项指标必须真实正确,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或估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负的责任,也加大了违规者的处罚力度。2、统一完整——相关性原则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只有按规定将所有项目填列齐全才能发挥会计报表应起的作用。不允许任意取舍和擅自变更项目的排列和内容。3、相互一致——可比性原则要求各个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应当一致,以便横向比较。4、前后一致——一贯性原则要求各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5、按时提供——及时性原则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如期上报,否则时过境迁,就失去意义。6、先入为主——历史成本原则7、按期确认——权责发生制原则8、收支对口——配比原则9、经纬分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0、简明易懂——清析性原则11、慎重保守——谨慎性原则12、轻重缓急——重要性原则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