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llemcc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略。2.由于该公司是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不增加专用设备,故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种属于无关成本,无需优先考虑。可根据给定的资料编制贡献毛利分析表:摘要 老产品甲 新产品A 新产品B生产量 6000件 2000件 2500件销售单价 60元 80元 73元单位变动成本 40元 56元 51元单位贡献毛益 20元 24元 22元贡献毛益总额 120000元 48000元 55000元从以上计算结果来看,似乎开发新产品B比开发新产品A可多获得贡献毛益7000元(55000-48000)。但是开发新产品是以老产品减产为条件的,如果结合这个因素,其情况则如下表所示:摘要 新产品A 新产品B贡献毛益总额 48000元 55000元减老产品甲减产损失 (120000× )=40000元(120000× )=48000元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8000元 7000元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开发新产品A比开发新产品B可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8000-7000=1000元),故该公司应开发新产品A。3. (1)家用型的单位贡献毛益=58-16-10-8=24,豪华型的单位贡献毛益=65-20-15-12=18,先进型的单位贡献毛益=80-19-20-16=25。故在机器生产能力和劳动力都无约束的条件下,多余的生产能力应当用于生产先进型产品。(2)家用型 豪华型 先进型直接人工(¥10/小时) 10 15 20耗费的人工小时(小时) 1 1.5 2家用型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24/1=24,豪华型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18/1.5=12,先进型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25/2=12.5。故在机器生产能力无约束但劳动力时间受限的条件下,多余的生产能力应当用于制造家用型产品。4. (1)基础版的单位贡献毛益=250-28-15-24-250*10%=158,升级版的单位贡献毛益=330-45-20-32-330*10%=200。(2)在产品引进的决策制定过程中,表中“固定制造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应该被忽略。(3)引进基础版的相关损益=40 000*25%*158-130 000-121 000=1 329 000,引进升级版的相关损益=40 000*20%*200-200 000-175 000=1 225 000,故应该引进基础版模型的产品。(4)在做出最后的决策之前,公司还应该考虑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更新等因素。5. (1)由于大名机器厂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接受100台订货,固定成本一般不变,在决策分析中属于无关成本,故只需对方出价略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即可接受。现根据给定的资料,编制贡献毛益分析表如下:摘要 龙门刨床定货量(x) 100台对方开价(p) 15800元单位变动成本(b) 15000元单位贡献毛益(cm) 800元贡献毛益总额(Tcm) 80000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大名机器厂接受外地客户100台订货,可获得贡献毛益80000元,因此这笔订货是可以接受的。(2)若外地客户订货11台,就需要减少正常销售量的10台,因而能否接受该项订货,需视订货的销售收入能否补偿减少的正常的销售量10台所损失的贡献毛益总额,现另编贡献毛益分析表如下:摘要 龙门刨床定货量(x) 110台对方开价(p) 15800元单位变动成本(b) 15000元单位贡献毛益(cm) 800元贡献毛益总额(Tcm) 88000元减:补偿正常销售10台所丧失的Tcm=(24000-15000)×10 90000元净损失 (2000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见,大名机器厂如接受110台的订货业务,会使该厂亏损2000元,因而该订货是不能接受的。这笔订货是可以接受的;该订货是不能接受的。6. (1)每台送纸驱动器的单位成本=280+180+40+2 800 000/110 000=525.45(2)生产一台额外的送纸驱动器的增量单位成本=280+180+40=500(3)令订单的税前营业收益=(p-500)*20 000=450 000,解得p=522.5。谷应当为这份订单提出522.5元的销售价格。7. 根据给定的资料,对A、B、C三种联产品分别进行差量分析如下:(1)A联产品:差量收入=加工(48×800)-不加工(26×800)=17,600元差量成本=加工(13,600)-不加工(0) =13,600元差量利润=17,600-13,600 =4,000元(2)B联产品:差量收入=加工(490×400)-不加工(380×400)=44,000元差量成本=加工(36,000)-不加工(0) =36,000元差量利润=44,000-36,000 =8,000元(3)C联产品:差量收入=加工(25×200)-不加工(18×200)=1,400元差量成本=加工(2,000)-不加工(0) =2,000元差量利润=1,400-2,000 =(600)元结论:根据以上差量分析的结果可知,A、B两种联产品加工后出售有利;C联产品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有利。8. (1)先求零件在800件以内的成本平衡点:设为x零件在800件以内的成本平衡点因为:自制的预期成本(y1)=a1+b1x1=1000+8x1的预期成本(y2)=a2+b2x1=0+10x1=10x1△y=y1-y2=1000+8x1-10x1=1000-2x1令 △y=0,求成本平衡点x1的值:1000-2x1=02x1=1000 ∴ x1=500件若x1<500件,则△y>0,∴y1>y2(外购较优)若x1>500件,则△y<0,∴y1
冷扇画屏
1.企业的战略应如何确定?其选择是否应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点? 答:(1)企业战略的确定要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但更应重视外部环境和资源的研究,尤其是竞争对手相关情况的研究,重点分析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形成的“战略三角”,同时考虑本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1968年,克莱尔和同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成立西南航空公司,他们仅有56万美元,经营达拉斯、休斯敦和圣安东尼奥的短程航运业务。要在美国强手如林、竞争残酷的航空界生存和发展,难比登天。况且,西南航空公司刚刚进入市场,不仅缺乏既定的销售渠道,利润和现金流入均较低,而且现金需求量大且不稳定,市场份额较低,财务环境生疏,财务风险较高,资金筹集困难。西南航空公司在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和本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后,采取了低成本战略。 (2)企业的战略应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点。企业管理决策应根据企业战略进行,凡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就采纳;不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就否决。2.在本例中,战略与战术是如何协调的?不同战略下战术安排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 答:(1)在本例中,西南航空通过控制实现战略和战术的协调,保证计划得以顺利实行。不同的战略具有不同的特点,必须针对战略的具体特点,选择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选择适宜的衡量方式。西南航空实施低成本战略,控制也是以成本为对象实施的。西南航空的战略是事业层战略。西南航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确定了低成本战略———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保持成本在行业领先的战略。战略的实施就是以成本控制为关键点展开的。因此,西南航空在战术上选择标准机型,降低燃料成本;降低航班轮转时间,增加航班次数,增加营业额,相对降低成本;缩短航程,减少服务项目,降低人力成本;激励员工,增加劳动热情,相对减少人力成本。总之,战略是站在全球高度,从战略角度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而战术则注重企业内部管理,致力于“知己”;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进一步促进西南航空的成功。 (2)不同战略下战术安排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新兴企业与成长期企业的财务战略不同,导致战术不同。新兴企业财务战略定位为求得企业生存,新兴企业应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因此,在资金筹集上,由于新兴企业经营不稳定,且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其不得不较多地使用权益资本,依靠投资者的追加投入、新投资者加入,或企业利润留存等方式增加可供使用的资金;新兴企业也可以合理使用风险资本,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方向,选择有利的盈利方式吸引风险投资者投资,合理使用风险资本;或者通过投资于政策支持的行业或区域,争取使用政策性资金满足发展初期较大的资金需求。这一时期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是资金的可获得性。成长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要求其采用扩张型财务战略,以企业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为目的,一方面留存大量利润,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外部资金,满足企业急速扩张的需要。因此,在资金筹集上,这一时期筹资战略的决策依据主要是资金成本的高低。成长企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日渐健全,自有资本不断扩充,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企业负债能力相应提高,成长企业应更多地使用负债资金,获得财务杠杆效应;还可以适当使用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混合权益证券,加大财务灵活性、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另外,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信用度提高, 成长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通过赊购等方式筹集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扩大资金来源。好的话亲,求采纳,求赞同
毓毓baby
制造费用=总成本*80%*(1-80%)=0.16*总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80%*80%*75%=0.48*总成本直接人工=总成本*80%*80%*(1-75%)=0.16*总成本间接材料=制造费用*20%=0.16*总成本*0.2=0.032*总成本总耗用材料=直接材料+间接材料=0.48*总成本+0.032*总成本=0.512*总成本=512 000元故:总成本=512 000/0.512=1 000 000元直接材料成本=0.48*1 000 000=480 000元间接材料成本=0.032*1 000 000=32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0.16*1 000 000=160 000元制造费用=0.16*1 000 000=160 000元销售管理费用=总成本-直接材料成本-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1 000 000*(1-80%-80%*(1-80%)*20%)=1 000 000*0.168= 168 000元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