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亞嘉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你对会计电算化了解吗?你知道什么是会计电算化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电算化的介绍。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就是代替手工记账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软件,只要实现会计手工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后面的过账程序,编制报表程序,都由计算机内部处理,把会计账簿和报表存储在计算机中,只要输出某个账户,输出某一时间的报表时,才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会计电算化能够这样,那么,所有会计岗位都是就业岗位。手工会计因此也就不需要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性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配置合适设备的基础上,需要经过制订总体规划与解决方案、培训人员、重整业务流程、形成信息规范、制定管理制度、配置系统与测试、试运行,才能最终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为此人们常用实施这个词来表述它。实施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对于ERP之类的大型系统,甚至关系到成败,因此近年来有“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之说。
a、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b、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c、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福建不吃辣
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认识
引导语: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你的了解又有多少?下面让我带你去认识一下会计电算化专业吧!
一、人才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熟悉企事业单位会计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通用账务处理软件和通用报表软件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工资、固定资产、材料成本、产成品、销售利润等子系统软件的建立、安装和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熟悉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具体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在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所面对的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事业单位的记账员、成本会计员、出纳员、工资核算员、财务管理员、报税员;次要就业岗位为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审计部门的初级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助理审计人员、统计员、仓库核算员、会计档案管理员。本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如下: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及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操作的技能,能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求,胜任出纳、审计、税务、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四、技能
通过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训基地岗位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会计核算和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
2、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从事税收实务的能力。
3、熟悉国家财经法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具有本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上属于专业技能部分)
4、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等基础文化知识。
5、掌握专业写作的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语言组织及文字表达能力。
6、掌握相关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中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7、掌握必须的英语知识,具有一般的阅读与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以上属于通识技能部分)
五、知识
1.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经济法规、统计学等相关知识。
3.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日常核算。
(以上属于专门知识部分)
4.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外语、计算机、财经应用文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
5.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以上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六、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2.具有全局观念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专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触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