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大魔王
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和组成部分,中职会计专业更是人才需求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中职会计专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现状;改进措施
近年来,在职场上会计专业被评为“就业领域的常青树”,随着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金融、商贸、服务、财税、审计等更是急需大量的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有相对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对于中职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及应届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私人企业、中小型企业从事会计、出纳、记账、文秘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现状
第一:招生难,生源不减。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总量的减少,许多专业面临招生难这个问题,中职会计专业招生经过十几年的市场低谷状态,加之会计是社会的重要行业,各部们都必须设置会计部门、拥有财会人员。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该项技术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就业前景。
第二:就业忧,找准定位。首先,中职会计专业没有劳动部门下发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其次,毕业生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这对中耿学生是一个及其严峻的考验;再次,中小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一般使用自己的家人或亲戚,进行家族式管理。此,要确准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何种层次,哪个领域。
第三:层次低,注重实用。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在理论水平乖u外语能力方面无法比拟,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而非面面俱到,喧宾夺主。
第四:生源差,精讲多练。中职学生多是初中毕业且基础比较差;多是厌倦传统的讲课方式,因而放弃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多是打算趁早学习一门手艺,目的已经十分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方式授课,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努力营造引领、设问、指导、答疑氛嘲,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操作能力,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多练多做,通过设置考核标准提高练习兴趣,同时避免简单重复或枯燥无味,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以技高一筹赢得用人单位的满意。
第五:师资强,能讲会训。由于会计行业的.重要地位以及会计专业建立的时问较长,因此各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都比较雄厚,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应规模,他们技术熟练,能讲授理论,能指导操作,完全胜任中耿会计专业的校内理论授课、模拟练习、实习实训等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在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日以市场化的形势下,并非任意的职业教育都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不适应市场的教育模式可能会导致结构性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学校应提高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意识.依据区域经济环境、职教特点建立新的职教模式。
1、构建课程体系 佳木斯地区是以农机、物流、边贸、中介代理等行业为产业结构主体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市场的需要对现有会计课程体系进行大的改革,按照职业岗位的相关性重构核心课程,同时依据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开发拓展性课程,如:工商企业登记、社会保险办理、市场营销案例、财经法规等。
2、整合课程内容 中职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以及大企业的基层岗位,澡程内容要真正从学科型转变为横向实用型。首先,会计专业课程要下决心删减一些难、繁、高层次岗位、实用价值不大的教学内容,补充岗位必需的技能操作规程内容。其次,在提高会计课程的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开设一定量的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扩展性课程,使学生不至于局限在“会计”一个点上,以扩展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3、改革方法手段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专业潜能,在教学方法上,逐步从以教学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大力提倡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改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可通过模拟作,熟悉会计基本原理和手工操作程序;通过教室的多媒体系统,教师可以演示课件、介绍各学科基本原理;通过多媒体电算会计模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增强动手能力等。 3)构建讲授、分阶段练习、实验室仿真模拟实训、实习基地专业实习相连接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根本特点的专业教学运行机制。 4)加大校内模拟实训力度。 第一阶段,进行数字大、小写强化训练。训练内容是:按照财务工作的要求,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大、小写数字的标准化进行训练。 第二阶段,计算技术技能训练。通过计算技术的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珠算的基本算法及计算器使用、点钞的基本技能,达到所规定的等级标准。 第三阶段,会计实务操作训练。通过开设《基础会计》和《专业会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财会理论知识,在讲理论课过程中配置1:l的实验课,让学生进行财会业务模拟操作。这个阶段的训练也是熟悉业务的训练。学生的训练内容:1.填制凭证练;2.填制账簿训练。包括如何设账、记账、改账、结账、对账等训练;3。填制报表训练;4.成本核算的训练。 第四阶段,微机基础操作技术训练。通过增加学生上机时间、举办操作竞赛、晋级考核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提高微机的操作技术和速度。 第五阶段,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训练。在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结构,了解我国财政主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管理内容,以及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必要工作内容,掌握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工作流程,熟练应用典型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5)定期举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兴趣,形成一个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的氛围。
神级的男子
关键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鉴于财会专业的特殊性,在中专学校的会计教学中,必须以“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实用性和应用型。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实践”“应用”两个中心点,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如,学校积极与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这种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其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
一、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实践教学理念支持
目前,多数中专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片面地追求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教师在讲台滔滔不绝地讲授,但没有实践操作平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缺乏真正意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般成功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要求相对较高。就目前而言,国外优秀成功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其教师队伍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多是企业中身经百战的“老员工”。但就我国来说,虽然部分教师属于“双师型”教师,但真正具备实践经验的却非常少。还有部分教师虽然会计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受到课时重、任务多等因素影响,几乎很少参与实践调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以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三)实践教学模式僵化
一方面,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具体的会计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设置较多,而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这种不科学的课程安排,不能上体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无法满足社会中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真正进行实践操作,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多数仍然采用卷面考核的方式,并且考试的题型固定、呆板,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这种片面的实践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的评定,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4]。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中职学校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体格点,不断更新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同时,结合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次,鉴于会计这一岗位的特殊性,学生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操守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端正其工作态度[5]。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鉴于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都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采用激励措施,鼓励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努力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鉴定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证书”,更要看重其是否拥有企业工作的履历;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到企业里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最后,不断扩充教师队伍[6],学校必须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师资队伍,积极从企业中吸取优秀的人才,使其走进课堂,以加强中专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方式
首先,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中,增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让学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学生进入岗位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适应岗位的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必须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有机结合到一起。其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首先,充分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采用“引导—探索—实践—掌握”的模式,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某中专学校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并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可充分利用仿真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典型的仿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在情境操作中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在具体进行实践教学中,学校还应充分结合市场的需求,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以加强实践教学。
(四)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模式
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学校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评价中,不仅要看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充分结合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在具体实践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考评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动手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评。其次,学校要与合作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结果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准确的考评。
三、结语
中专学校在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鉴于会计人才的特殊性,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但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戴圣姝.论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课堂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8(12):54.
[2]郭洁.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3]高塬.中专会计教学适应企业需求探讨[J].智能城市,2017,3(3):130.
[4]张洁.如何提高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2):183.
[5]邹剑珍.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52-254.
[6]阳春芳.中专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学周刊,2014(15):15.
作者:樊勇涛 单位: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