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6

假如天天做梦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之间的鄙视链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ana~蜜桃

已采纳

1、先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利润表之间,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利润表是期间数,口径不同,所以勾稽关系也主要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毕竟利润表赚得的就是所有者的收益。当然事事无绝对,不能说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减期初一定等于当期净利润,因为可能还有分红这个减项,所以要看勾稽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所有者权变动表,这个表是时点数结合期间发生额,最清楚,但因为与经营关系不密切,编的人不多,看得人更少; 2、还有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的核心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资产表和利润表,一般来说,不看具体账,光靠前两个表,也可以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字编出来,业务复杂的误差率要高一点,业务简单的,误差率就小,叔做过几家中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只看两张表,编的数字一分不差。不过以上误差率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字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只要这个数字不出大差错,现金流量表就不能说编的不对。 说起勾稽关系,我想先提出另外一个词-“复式记账”,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正因为有这个恒等式,所以一项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负债的增加或者另一项资产的减少,一项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者一项负债的减少,一项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一项负债的增加,数字就是这样从一端到另一端、从一张表到另一张表流转。这是了解什么是勾稽关系的一个起点。 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就是一体的,虽然你看到的资产负债表都是时点数-年初数、期末数,而利润表是本期发生数,但是当你在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中间加上本期增减数之后,你就发现可以把利润表整个装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下。利润表最终的结果“净利润”就是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本期增减中的一个因子。 资产负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上的收入不一定代表资产负债表上收到了货币资金(也就意味着不代表现金流量表上有现金流入),也可能是赊销带来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增加,支出亦然。简单点说资产负债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貌似这是在说区别,不是在说关系|||) 如同在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一样,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也是可以装到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下的。年初有多少钱,本期流入多少流出多少,加减得到期末有多少钱。 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就是利润表的一个延续,是衔接在净利润后面的,是描述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过程,他要说明的是影响净利润中诸多因子中,有多少是没有现金收付的,或者是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比如成本中有多少是从资产(折旧)转进来的数字,而不是付了现金出去;收入中有多少是赊销的并没有收进来现金;或者反过来虽然不是今年利润表里的收入/成本,但是今年客户给钱了/给供应商钱了;还有有些利润表里的费用不属于经营活动范畴的剔除出去。把净利润这样加加减减下来最终会得到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不同的报表关系是通过具体的会计分录联系到一起的,【资产负债表】是科目发生的净额,【利润表】科目既有代表净额的科目(如利得和损失)也有代表总额的科目(收入、费用等),【现金流量表】科目余额均是汇总额。 从我目前学习的情况看来,认为【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最常用的是下面公式(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总权益(本期期末)-【资产负债表】总权益(本期期初)=【利润表】净利润 这个也容易理解,企业经营资金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形式持有通过经营活动,产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再扣除经营成本及缴的税费,剩下的就归企业,成为“所有者”权益了。 注意:有一个新手容易犯错的地方,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都有的一个指标叫未分配利润。其中【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是累计数,【利润表】未分配利润是当期数,这两个概念不一样!如果期数大于1的时候则有: 【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末)-【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初)=【现金流量表】未分配利润 如果期数等于1时则为: 【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现金流量表】未分配利润 我刚开始做报表分析的时候,这一块费了好大功夫才弄懂。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推算,部分科目推算过程如下(即【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收入*1、17+其他收入+应收票据(初-末)+应收账款(初-末)+预收账款(末-初)+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已销的坏账损失-销售退回支付的现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初-末)+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租赁)=营业外收入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成本+存货(末-初))*1、17+其他业务支出(除利息)+应付票据(初-末)+应付账款(初-末)+预付账款(末-初)+购买材料代购代销支付的现金-销售退回收到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借方+应付福利费借方+管理费用里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劳动保护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所支付现金放在投餈项目中 支付的各项税费(经营项目产生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等投资所发生的)=应交税费借方+其他应交款借方+管理费用中税金借方+其他业务支出有关税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租赁的支付的租金)=营业外支出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除工资、福利、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除工资、福利、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其他应收款借方+其他应付款借方+银行手续费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长、短期投资(初-末)+长期债权投资本金(初-末)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末-初)-应收股利(末-初)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末-初)+其他长期资产(末-初)+非常损失的保险赔偿金注:小于零则在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体现 (对外)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长、短期投资(末-初)+长期债权投资(末-初)除长期利息投资损益包括拥金手续费注:期末-期初小于零,则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金额中核算。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投资时所支付已宣告发放的股利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末-初)+应付债券(末-初)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长、短期借款(末-初)(发行收入-手续费)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金收入等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本金)=长、短期借款(初-末)(除长期利息)+应付债券(初-末)(除利息)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包括借款利息费用所有利息=应付股利借方+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融资租赁支付的租赁费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进一步编制经营现金流量表: 取:【利润表】净利润 加以下项目: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 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末-初]) 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末-初])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初-末]) 待摊费还用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末-初])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末-初])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亲历记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加,贷方余额减) 递延税款贷方/减:借方(递延税款[末-初])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初-末])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付账款[初-末]+其他应收款[初-末]+待摊费用[初-末]-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末-初]+预收账款[末-初]+应付票据[末-初]+应付工资[末-初]+应付福利费[末-初]+应缴税费[末-初]+其他应交款[末-初]) 其他 应等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资产负债表】现金期末余额 减去:【资产负债表】现金期初余额 加上:【资产负债表】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减去:【资产负债表】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应等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我总结能力不强,再补充几个报表内部勾稽关系示范公式吧,相信打开excel按照这些公式整理几期的财务报表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资产负债表勾稽关系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净额+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帐款净额+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期货保证金+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存货净额+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合计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净额=短期投资 应收帐款-坏账准备=应收帐款净额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变现损失=存货净额 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清理+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合计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合并差价=长期投资净额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净额+固定资产合计+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递延税款借项+其他长期资产=资产总计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他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长期负债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递延税款贷项=负债合计 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实收资本 国家法人资本+集体法人资本=法人资本 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盈余公积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补充流动资产+未确认投资损失+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所有者权益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递延税款贷项+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资产总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利润表勾稽关系: 主营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其他+递延收益+代购代销收入+其他=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营业利润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营业外收入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期货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少数股东损益+未确认投资损失=净利润 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补亏+其他调整因素=当年可供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单项留用的利润-补充流动资本-提取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益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其他=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其他=未分配利润 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取的租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实际交纳的增值税款+支付的所得税款+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款+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小计 现金流入小计-现金流出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债券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小计 现金流入小计-现金流出小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收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发行债权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子公司支付少数股东的股利+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子公司依法减资支付给少数股东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小计 现金流入小计-现金流出小计=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净利润+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的减少+预提费用的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税款贷项+存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会计之间的鄙视链

216 评论(9)

饭团爱上飞

我个人觉得并不合理,因为金融它也是360行之一的一个行业,它可以为我国带来很高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为当地带来GDP的成长。

192 评论(10)

脂肪君绝缘体

提起财务自由一定会让人联想到《穷爸爸富爸爸》书中提到的财务自由四象限。罗伯特清崎,把市面上有收入的人群分了4组,用四象限作区别。坐标系上横轴f代表时间,也就是自由freedom,纵轴w代表财富,也就是wealth。相对收入、时间有限的是上班族E象限,也是人员数量最大的。

时间灵活,收入不太稳定的是个体户,也就是自由职业者S象限;收入有提升空间,但变得极其忙碌的是创业者B象限,最近去几家创业公司参观,他们的员工大多每天早9点到晚9点玩命工作,每天12小时工作时间成了标配,创业,需要通过组织团队,打造系统才能创造更多收入,投资者I现象,是4象限中时间和金钱资源都最为丰富的,也属于社会上人员数量最少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手里提着钱箱的人到处去寻找项目的形象。上班族、个体户,创业者,投资者,4种人群数量是逐个递减的。这个比例和社会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一个意思。

在生活中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亲们,可以尝试通过一款游戏感受一番实现财务自由的赶脚。2013年,我购买了由穷爸爸富爸爸公司开发的现金流游戏中文版,还举办过3、5次线下现金流游戏。这款游戏在淘宝上可以买到,200多一套,游戏中,可以用4小时模拟人一生的财务状态。游戏中反应出的就是你现实中面对金钱的模式。游戏一开始,玩家会被分配随机角色,不同角色每月收入、支出差异很大。

通常最终能从穷忙族圈胜出的人不是医生、飞行员等收入高的职业,因为收入高,势必支出也大。反而是薪水不高,支出也少的职业如秘书、工人,很容易实现财务自由。每一次游戏结束后进行复盘时,很多人表示确实被开拓了不少致富思路。

关注微信公众号:春楠整理,了解实用整理干货,帮您整理有形物品无形人生

244 评论(9)

小豌豆尔

任何行业都有鄙视链,只不过金融行业鄙视链比较严重而已,因为金融行业门类众多,所以鄙视链的类别也很多,鄙视链条也很长。

至于这种鄙视链是否合理,我认为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我们先来看一下金融行业的一些鄙视链。

金融行业的鄙视链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虽然大家口头上没有说出来,但是心里怎么鄙视,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目前网上有一个金融体系鄙视链流传非常广,我们就截取一部分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一、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鄙视

支线1(投行):高盛摩根 > 其他外资行 > 高盛高华/中金/MSHX > 中信/RBS/野村 > 其他内资大行、精品投行 > 中小券商;

支线2(咨询):MBB > RB/Booz/Acc/ATK/LEK/OW/Monitor等 > 其他 ;

支线3(银行):东亚 > 花旗 > 渣打 > 汇丰 > 恒丰 > 招商 > 工行 >中行 > 浦发> 广发 > 建行 >民生 >农行 >邮储 >信用社

二、办公地点的鄙视

上海:上海中心 > 环球金融中心 > 金茂大厦 > 世茂国际广场 > 恒隆广场 > 嘉里中心 ;

北京:英蓝国际 > LG双子座/丰融 > 凯晨/通泰/国贸X期等 > 金融街/国贸区域其他写字楼 > 其他区域写字楼(如西直门);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卓越 > 地王 > 时代金融中心 > 投行大厦 > 保税区。

三、学校以及专业之间的鄙视

支线1(清北本):光华> 清华经管 > 其他商科专业 > 其他无关专业;

支线2(其他商科专业):金融 > 管理 > 经济 > 会计 > 资评/技经/国贸等;

(硕士):光华 > 五道口 > 清华经管 > 汉青 > 普硕 > MBA/MFE/MSF等 > 其他专硕 > 异地校区(如清北深圳研究生院)

(海龟):美帝东海岸 > 美帝西海岸 > 美帝其他 > 英 > 欧洲其他 > 港 > 加 > 澳。

这种金融鄙视链一定的合理性。

看到这个金融鄙视链,估计很多人都觉得心里不爽,特别是位于鄙视链底层的人来说,他们的反抗意识会更强,毕竟大家都是混饭吃的,你凭什么鄙视我?

大家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个鄙视链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且存在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来自于收入、就业,社会声望等方面的对比。位于鄙视链顶端的那些人,无论是在收入还是在社会声望方面都要比嘴底层的那些人更好。

虽然这个鄙视链不是绝对的,但从大概率来说这个比鄙视链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比如在摩根等投行工作的人,收入肯定要比那些小券商的收入高很多,而且名声地位等各方面都高出不少。比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他们确实有资本鄙视那些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容易获得那些大企业的青睐,这点是他们的优势,所以他们有资本鄙视那些学校较差的人。

但我认为这个鄙视链也有不合理的一些地方。

所谓英雄不问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在鄙视链顶端的人确实过得相对比较好,但处于鄙视链底部的那些群体当中也是藏龙卧虎,有些人不论是在收入还是在能力上都不比顶端的那群人低。

比如有些人在信用社里面上班,他的收入说不定也会比投行的人更高,有些人只是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但是他也可以进入到世界著名的投行里面去,而清华北大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也有的只是进入到一些普通的银行里面工作,所以鄙视链之间的群体没有一个绝对的隔离墙。

再说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人员是可以相互流动的,有些人今天在投行里面工作,说不定明天就跑到一些小的信用社里面去了。而有些人只是在普通的小银行里面工作,说不定哪一天因为能力突出,就被一些著名的外资银行给挖去做高管了。

所以凡事没有个绝对,相对于鄙视链来说,我觉得个人能力以及业绩才显得更加重要。

23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