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知道我是谁
【例】假定20X7年末,P公司发现了如下会计差错:
1、20X7年,P公司发现已于2006年出售的产品错误地记录在20X6年的存货中,金额是87 000元。P公司20X7年的会计记录显示营业收入为5 800 000元,营业成本为2 500 000元(包括期初存货误计的87 000元)。
2、20X7年末,P公司发现,于20X4年初开始建设的一建筑物直接相关借款费用被费用化。根据规定,与该建筑物建设直接相关的借款费用应当资本化。该建筑物正处于施工阶段,将交付P公司使用。
P公司已将20X6年发生的借款费用20 000元以及20X6年以前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40 000元费用化。在以前年度,就建造建筑物发生的所有借款费用均已费用化。由于建筑物尚未使用,P公司还未对其计提任何折旧费用。
P公司20X7年的`会计记录显示,该年财务费用为400000元,包括当年应当资本化的利息费用20 000元,所得税影响为6 600元。
假定上述事项均发生在所得税汇缴清算之前,由于会计差错导致的所得税变化应当补交和允许抵扣。P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P公司按10%计提盈余公积,假定在上述年度P公司不存在股利分配事项,公司没有公开交易且不披露每股收益。并且假定20X7年度利润表列示的数据为上述差错发现前的数据。要求为上述前期差错编制调整分录。
1、对比较报表前期(20X6年)发生差错的更正(单位:元,以下同)
①结转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7 000
贷:库存商品87 000
⑦调整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 71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 71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8 29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8 290
④调整利润分配的有关数字 .
借:盈余公积 5 829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 829
2、对比较报表前期以前发生差错的更正
对20006年以前的累积影响(调整列报前期最早留存收益)
净利润增加(40 000-13 200) 26 800
对20006年的影响(直接调整比较报表项目前期金额)
利息费用减少 20 000
所得税费用的增加 6 600
净利润增加 13 400
20X6年留存收益增加40 200
(1)对比较报表前期以前差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留存收益。
借:在建工程4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 2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4 120
盈余公积 2 680
即调整20X 7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年末余额”项目下“会计政策变更”项目所对应“上年金额一栏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栏,调整金额分别为2 680元和24120元。
(2)对比较报表前期差错的影响直接调整比较报表项目前期金额。
①记录利息费用的调整
借:在建工程 2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000
②调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 6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 6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 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 400
④调整利润分配的有关数字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3400
贷:盈余公积 1 3400
如果上述对借款费用的处理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其会计处理同前期差错更正完全相同。
3、调整会计差错对20×7年当年的影响
(1)对结转成本差错应编制调整分录。
借:库存商品87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87 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 710
贷:所得税费用 28 710
(2)对借款费用差错应编制调整分录。
借:在建工程 20 000
贷:财务费用 20 000
借:所得税费用 6 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 600
上述调整后,将相关的数据过入利润表的本年金额栏。如果差错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现,则利润表项目的更正应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户进行调整。
冰河水心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本制度所称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第一步,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如果需要调整所得税影响金额的);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时,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会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然保留原有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企业应当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倍笨儿9999
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需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完成。截至目前,A股环保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公布已经收官,一年一度业绩大比拼落下帷幕。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关于环保行业细分领域的分类,各机构尚未有统一定论,上述分类或许有所偏颇,标准设置也有可商榷之处,但我们试图通过这次统计来进一步了解环保行业。
2020年A股环保上市公司业绩如何?
年报是上市公司对过去一年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是公司向投资者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窗口。
报告期内,6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收账款、每股现金分红、投资收益等重要信息,这份答卷能否让股东和投资者满意呢?
总体来看,6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2019年和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分别约为2086.68亿元和2197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分别约为151.19亿元和151亿元,同比减少0.19亿元。
除了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业绩指标之外,资产负债率、经营性净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则是衡量一家环保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资产负债率排行榜中 (见表1) ,2020年6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3.8%,与2019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天翔环境资产负债率最高,达98.53%;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ST科林和博天环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94%和88.76%;上海凯鑫资产负债率低至10.23%。
在经营性净现金流排行榜中 (见表2) ,2020年首创股份经营性净现金流为44.54亿元,可谓资金充裕,而东方园林经营性净现金流则为-7.46亿元,难掩其面临资金荒的困境。不过,整体来看,2020年6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总额为322.99亿元,其中55家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环保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现金流
在应收账款排行榜中 (见表3) ,2020年6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计为90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1.27%。其中,东方园林应收账款最高,为85.4亿元;其次是碧水源,为73.66亿元;第三是中国天楹,为59.54亿元;联泰环保最低,为0.79亿元。
谁是营收“一哥”?谁又是“亏损王”?
在营业收入排行榜中 (见表4) ,中国天楹以218.67亿元夺得第一名,首创股份和盈峰环境分别以192.25亿元和143.32亿元夺得第二名和第三名,中国天楹连续两年跻身营业收入排行榜榜首。
64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规模的公司有5家,分别为中国天楹、首创股份、盈峰环境、格林美和龙净环保,较2019年减少了两家,碧水源和启迪环境黯然离场;营业收入规模在50亿元(含)至100亿元(不含)的公司有6家,分别为碧水源、东方园林、启迪环境、高能环境、重庆水务和龙马环卫;营业收入规模在10亿元(含)至50亿元(不含)的公司有34家,不足10亿元的公司有19家。
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排行榜中 (见表5) ,排名却是另一番景象。重庆水务、首创股份和盈峰环境分别以17.73亿元、14.7亿元和13.86亿元夺得状元、榜眼和探花,而中国天楹以6.54亿元的成绩位于第8名。
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5家,除了前三名,还包括伟明环保和碧水源,分别是12.57亿元和11.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足10亿元的公司有48家,中创环保、*ST科林和天翔环境在2020年实现止损转盈,分别为0.21亿元、0.1亿元和0.54亿元。
2020年共有11家A股环保上市公司登上亏损榜,分别是启迪环境、东方园林、中环装备、巴安水务、博天环境、万邦达、清水源、雪浪环境、德创环保、津膜 科技 和*ST美尚,较2019年增加了5家。
其中,中环装备、博天环境、津膜 科技 3家公司继续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9亿元、-4.28亿元和-0.87亿元,启迪环境则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7亿元成为2020年A股环保上市公司的“亏损王”。
启迪环境解释称,2020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建造服务类收入持续下降;二是公司对部分在建项目风险进行了重新评判,依据合同的相关约定和财务测算计提减值及损失;三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根据测算后的预计信用损失率以及按照个别认定方式,公司对应收款项计提预期信用减值损失。
谁得了“第一”却不是实至名归?谁1年亏掉了4年赚的净利润总和?
说完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排名,我们再来看看同比增长率。如果说,营业收入代表公司的吸金能力,那么同比增长率则说明了公司的发展势头。
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排行榜前十名中 (见表6) ,从板块来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板块占据7席,水污染防治板块占据2席,环境修复板块占据1席。此外,监测与检测板块已经连续4年排名无缘前十。
从数量上来看,2020年共有23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负,其中巴安水务以-55.26%的成绩垫底。巴安水务解释称,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公司项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项目周期整体拉长,影响当期收入。
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行榜前十名中 (见表7) ,从板块来看,大气污染防治板块占据4席,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板块占据2席,水污染防治板块占据2席,环境修复板块占据1席,监测与检测板块占据1席。
从公司来看,中环装备、聚光 科技 、蒙草生态分别以1350.93%、1128.82%和280.77%夺得前三名。然而,中环装备的第一名并不是实至名归,因为其2019年和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34亿元和-4.9亿元。可以看出,中环装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50.93%,只是得益于计算方式罢了。
从数量上来看,2020年共有24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其中德创环保以-2057.95%的成绩垫底。
德创环保解释称,一方面,国外在手订单执行进展受阻,国内环保工程项目延迟复工,导致公司整体销售额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根据诉讼进程并结合整体应收账款账龄及库龄等情况,公司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营收同比增长净利润却同比下降,谁只是表面业绩靓丽?
以东方园林为例,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7.26亿元,同比增长7.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减少1048.38%。
0.73亿元和-4.92亿元,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着实让投资者大跌眼镜。东方园林给出的解释是,修正后的业绩数据与前次业绩快报的差异,主要是增加计提了较大金额减值损失。其中,增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4.42亿元,增加计提合同资产减值损失0.36亿元。
此外,另有15家环保上市公司出现“双降”情况,即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同比下降,他们是上海洗霸、碧水源、龙净环保、上海凯鑫、东江环保、菲达环保、格林美、先河环保、远达环保、*ST美尚、清水源、启迪环境、万邦达、巴安水务和德创环保。
以上海洗霸为例,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9.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14.16%。上海洗霸解释称,2020年度公司实际经营成果与年初预期计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公司2018年底牵头承接的河钢产业升级全厂水处理中心EPC项目实施成本增加,以及中石化元坝气田采出污水处理项目结算价格调整,导致公司年度整体收入有所下降,加之部分项目主要成本增加较大,影响报告期内相关板块业务的利润水平和年度整体业绩。
(文章首发于《环境经济》2021年11期封面报道,作者:雷英杰)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