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4

Cathyshenzhen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要素确认及计量2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月丶夜灬

已采纳

建议一次性考三科,第二年可以缓冲,两年内通过考试,最新资料已经出来了,百度网盘账号:Asasikiu

中级会计要素确认及计量2

336 评论(13)

chengjiebgjicom

【导读】2021年备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们注意了,在备考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和了解很多的东西,比如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重要时间点等等,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当然就是中级会计职称科目搭配了,需要我们制定具体的搭配方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中级会计科目搭配方案

方案一:适合基础薄弱,时间又不充足的考生

《中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第二年《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与经济法的一同报考,文理科结合学习效率。

方案二:适合有一定基础或备考时间比较充足的考生。

《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第二年《经济法》。第一年要把《中级会计实务》拿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选择任意一科进行准备。

2、中级会计针对性备考攻略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覆盖面广,出题综合性强。

《中级会计实务》本科目共19章,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1章),主要阐述会计的理论部分;

第二部分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共八章,2-6章、9-10章、13章);

第三部分是财务报告(共三章,17-19章),它是本科目的重点内容;第四部分是一些特殊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共八章,7-8章、10-12章、14-16章);

第五部分是政府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知识覆盖面相对来说比较大, 在备考时要注意书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要放过!

《财务管理》:题量稍大,计算性较强,侧重于理论结合实际。

《财务管理》科目共10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1、2章),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是财务管理工作环节(3、10章),主要介绍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财务管理内容(4-9章),主要介绍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收入与分配管理,是本科目的核心章节。

财管各科目联系比较密切,在备考时考生可以把一些相关联的章节放在一起学习。这科对于计算能力弱的考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相关公式最好推导一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平常多做练习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解题速度。

《经济法》:知识点多而杂,容易混淆,难度不大。

《经济法》科目包含8章。2-7章涉及主观题的概率较大,各章均较重要,需要记忆的法律法条非常多。学习时理解记忆即可。

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合理分配学习、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逐一攻克。

做题很重要:做题是对知识进行检查和夯实的过程。通过做题除了知识点,考试还考查了你避开题目陷阱、从题干中挖掘考点,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以上就是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科目搭配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当然不同科目备考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按照考试重点进行针对性备考,加油!

127 评论(15)

桃源捣主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总共三门,分别是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总分均为100分,需两年之内全部考完。一、实务+财管+经济法如果只考一门或两门的小伙伴选择考试项目时,首先要避免放弃难的项目,选择简单轻易地,因为两年内三科都要通过考试,先选容易的,这样会让以后学习的压力变大,所以这几科的搭配放在前位的就是一年三科全备考,哪科挂了明年都可以补考。二、实务+财管中级会计实务科目作为开山章节,对经济法文字的理解和财管公式的接受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所以实务放在首先去学考毋庸置疑,另外一门同时备考的科目可以在财管和经济法中选择一科,如果更喜欢数学的,可以就着兴趣去考财管,如果不喜欢数学,那将财务管理科目放到明年来考压力可能更大,所以,财管+实务的搭配方案还是很明智的。三、实务+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还是放在首位,对于财会工作者来说,工作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去接受两本公式书的,可以选择经济法,更偏向文字一些,也确实会相对枯燥一些,但是并不需要消化很多公式,能让备考更更轻松一些。除此之外,在做题时大家还要注意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和计算,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要写出一级科目;对于题目中有凡要求解释、分析、说明理由的,都须有相应文字阐述,当然一定要把准确的关键词当做标题,让考官知道你清楚考点。

180 评论(13)

ruby纸鸢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指收入和费用应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比如,企业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就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比如,会计制度要求收入和成本、费用应相互关联,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中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都是配比性原则的体现。(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比如,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基于交易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都是历史成本原则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辩证否定,是为了达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而采取的一种较易进行的处理方法。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资产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不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资产的增值在账面上一般不予确认,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则必须予以记载,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四)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和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价值。比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应合理区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就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体现。收益性支出指与本期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经营成果,列于利润表;资本性支出指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相关,计入资产,影响财务状况,列于资产负债表

29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