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如影随形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为: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
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在对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进行调查了解,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内部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
3、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可基本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环节,为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一个前提。
4、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评价控制风险,确定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
扩展资料:
内部控制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
1、内部控制潜在风险识别情况;
2、内部控制潜在风险程度评估情况;
3、内外环境变化时,内部控制潜在风险再识别与再评估及时性情况;
4、内部控制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活动情况
1、为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实现而制定的政策、制度、规定、业务流程等;
2、授权与分权情况;
3、经济活动运行的报告、统计情况;
4、复核情况;
5、业务检查与监督情况;
6、非相容岗位的分离设置情况
7、关键过程或环节的控制情况。
内部信息识别与管理:
1、内部控制信息体系的建立与保持情况;
2、内部控制信息的识别、处理、沟通与反馈;
3、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
4、内部控制记录的管理,特别是关键内部控制记录的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控制审计
天秤座dan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八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制度、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些方法与会计制度设计紧密相关,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必须把握的核心内容。内部管理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主要与经营效率和坚持经营政策相关、通常只和财务记录间接相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组成,一般包括统计分析、工时和操作的研究、业绩报告、雇员的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控制手段。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实施管理计划和经营控制的所有方法与程序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若曦0518
1、对被审计公司进行初步调查,发放问卷,主要是内部控制问卷。2、设计内控审计方案,发内控审计通知书3、到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管理者沟通4、开展现场审计,主要是制度的审阅进行设计有效性的审批,另外通过串行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来验证控制有效性5、小组沟通审计发现,召开离席会议与被审计单位主管沟通问题。6、发正式的审计报告,被审计部门回复整改情况7、进行后续追踪审计
猫熊奶奶
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
3、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阶段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
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6、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
扩展资料:
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无论是公司层面的,还是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也应随之改变,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体现为设计的科学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的高度统一。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定,但作为系统工程,内部控制达到预想的效果并非一日之功。监管部门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是通用性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需要据此建立针对特定企业的内控操作系统。
内部控制框架具体化的过程也是企业行使内部控制剩余控制权的过程,企业对通用版内部控制框架的遵循程度以及剩余控制权行使的恰当与否十分关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控制
小小沉醉
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恨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2.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等。3.控制活动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 、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4.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5.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