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abula789
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角度看,尤为需要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加强管理会计研究,是中国会计理论界的当务之急。本文既不准备抽象地议论管理会计的一些理论问题,也不试图具体研究中国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问题,而是立足我国经济现实,从企业战略层面探讨如何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现状的研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从1982年左右开始起步。与此同时,对中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也引起了会计界的重视。198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天民教授所编的《管理会计学参考资料》一书,辑入了介绍我国第四砂轮厂、山西机器厂、南京第二机床厂等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方面的文章。之后,《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国内权威的会计刊物,经常刊登一些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效果较好的典型案例或经验介绍。及至1995年,暨南大学成立管理会计课题组,就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发表了该项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管理会计不论在教学,还是在理论研究或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校教学大多停留在翻译介绍,管理会计理论队伍单薄、缺乏组织,重技术方法研究忽视基本理论探讨,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重复,管理会计推广应用成效不大。为此《会计研究》杂志就曾于1997年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为题组织过一次有奖征文活动。而《会计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征文,则是在前一轮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相信中国会计学会在这一领域所作的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将为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1997年的征文活动中,《会计研究》杂志先后发表了18篇论文,从多种角度研究了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问题,尤其是山东经济学院、杭州商学院、南京大学课题组的专题调查报告,较为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结论是:1.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较前虽有进步,但实务与书本介绍的差距较大,应用现状与实际需要很不适应;2.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有一定相关性;3. 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应用的要求有距离。最后,形成了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的一些共识。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化人们对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关管理会计实务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1999年初发表于台湾《管理会计》杂志“亚洲的经济成长与管理会计”一文。该文主要以日本管理会计实务为背景,先把管理会计发展划分为成形型、传统型、数理信息型、综合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运用的技术方法分别是: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2.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3.库存管理模式、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分析;4.成本企划、成本改善、作业成本制度、运用计划消灭成本差异。文章用相当篇幅分别介绍了除日本外的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的状况,认为:中国的管理会计主要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这代表了国外学者对中国管理会计发展水平的一种判断,与前面介绍的中国会计界所持的观点基本一致。 以上介绍,虽不足以囊括有关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的全部成果,但大体上能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难看出,现有的研究主要依据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在实务界应用的程度而得出了有关结论,这种研究固然直观,但明显的不足是偏离了研究目标。据我看来,研究管理会计实务,主要研究管理会计在实务界的应用效果,或者说是要研究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但是,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与管理会计实际发挥作用不是一回事。当技术方法应用流于形式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因此,已有的有关管理会计实务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很难说正确地反映了管理会计实务现状。 本文试图对我国管理会计作用在总体上作一判断。我们并不否认,在我国一些企业,管理会计确实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管理会计作用的总体状况。为此,笔者认为,通过下列指标可为判断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作用的总体状态提供依据。 国有工业企业(一)或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二)有关指标 指 标 1996 1997 销售利润率 3.9 3.0 1.7 1.3 ( 每百元固定资产'P> 15.20]#$]UTKew].-p@'{]BC6Q7z=}^0U+人力资源论文yfX %4 =S* \Y=_8"Ae.2SO~ 14.76 11.23 9.89 实现利税(二) 每百元销售收入 10.30 一)(%) 11.10 9.54 8.88 实现利润(二) 资金利润率 10.33 10.21 8.29 7.11 (二)(%) 产值利税率 9.89 9.61 9.19 8.20 (二)(%) 工业增加值率 32.35 28.63 28.11 25.51 (二)(%) 企业亏损额 638.86 772.46 1198.55 1431.34 (二)(亿元) 国有企业亏损 479.4 624.5 802.1 1127 1420.9 总资产报酬 4.8 4.5 3.5 2.8 率(一)(%) 资本收益率 5.8 4.1 1.4 0.5 (一)(%) 额(亿元) 实现利润 660.2 705.6 630.5 368.5 295.7 (一)(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经济年鉴》(1997) 由上述指标不难看出,我国企业这几年经营状况不佳,而且呈恶化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会计作用不力应该是原因之一。因此,就企业经营效果而言,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作用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这种判断,比单纯从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层面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现状所得出的结论,似乎更有说服力。因此,如何提高中国管理会计的实效,已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的重大迫切而非常现实的课题。 提高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实效,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比如,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成功案例,以达到迅速普及之效。但应用管理会计往往来自企业自身需要,若企业无此动力而强行推行某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只能流于形式。这方面,我们过去推行现代管理十八法、企业管理达标升级、满负荷工作法等,已有深刻的教训。又如,通过培训,强化企业经理与会计的管理会计知识,使之自觉地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改善经营管理。但是,管理会计方法是中性的,利用得好能加强经营管理;利用得不好,会误导经营决策(例如不恰当地使用数量分析),反而带来更大的经营失误。当然,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推动管理会计实务的作用。但过去的实践表明,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总之,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更不是通过知识普及就能奏效的,而应从基本理念上为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 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以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了几个“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这些虽然也是我国管理研究不可忽视的方面,但仅满足于这些方面而远离如何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实效这一现实课题,结果必然使管理会计研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若不改弦易辙,不认真地面对中国企业现实这一问题,那么,其发展恐怕是不能持久的。 二、提高中国管理会计实效的基本途径 管理会计必须融合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管理会计与发展至今所表现出的一种规律。在中国,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正如《创造永恒》一书作者所言:“综观那些有远见的公司的历史,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并不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和首要目标。”(注:[美]杰克。费茨、恩兹《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8—59页。)企业利润增长和股东财富的扩大,只是市场考核企业的记分卡。企业要想在这张记分卡上获得高分,必须始终不懈地提高自身价值。按现代观点,企业价值包括三个方面:1.人力资产的价值,具体是指职员安全与发展需要满足而作出最佳工作;2.生产价值,表现为质量、服务和生产率的高水平;3.财务价值,通过销售、支出、市场份额、股东权益、股票价格等表现。企业在增加人的价值和生产价值方面表现出色,自然会得到财务价值的回报。企业追求价值,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管理会计。具体过程如下:
Rita泱泱
(一)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水平,教学科研的深化改革,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工作,认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大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配备专业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配备齐全会计管理的设备,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工作,解决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同时还要增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会计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权责分明,如遇到会计管理上的失误问题,要确保能够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并且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要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中,确保会计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二)摒弃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会计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会计管理要紧跟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在会计管理上要实现信息化,从而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管理上利用计算机组建一个管理会计的数据库,实现会计管理的系统化,高效化。同时把会计管理分类存储,方便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统计、查找和补录,节省了更多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力。还有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与其他高校会计工作的交流和沟通,便于学习其他高校在会计管理工作的优秀方式方法,从而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自身会计管理的有效方式。会计信息化还能构成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提高会计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极大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三)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高校领导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完善。会计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工作,使会计管理工作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工作人员的对会计内容的保密性,进一步实现会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会计管理工作上要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逐步实现会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会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还要实现奖罚分明的标准,如会计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在会计管理工作上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保障会计管理的质量;对于优秀的管理人员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加强对会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想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离不开高校管理人员的操作,面对部分会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高校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会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招聘会计人员时要进行严格把关,主要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会计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打好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基础。同时高效还要加强组织会计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特别是对于会计管理信息化来讲,管理人员就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技能。还要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评比,对优秀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语:通过以上对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可见会计管理工作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和管理,必须引起高校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化工作,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针对于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的对策可见,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确保会计管理规范性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摒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的弊端,还能使会计管理数据更加准确,存储更为便捷,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切实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