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91

AppleApple是苹果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恒等式三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张小猛

已采纳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 会计恒等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恒等式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恒等式三

125 评论(13)

长平公主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的六个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和利润。

258 评论(10)

原来我在这里8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每个经济工作者都知道的会计恒等式,它有三种解读,在不同人心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导向,造就了不同的结果。 一、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 如果公司有100万资产,老板把属于自己的80万拿走后,剩下的20万元就是债权人的,也就是说,最后公司是债权人的,如果20万不够还债,债权人就要吃亏,放在 社会 面上,会形成债务危机。 这种企业,银行人见惯不怪,有的借款企业很困难,长期亏损,最后资不抵债,欠下一大堆烂账,但老板吃香的喝辣的,小日子一点不受影响。这些老板潜意识里装着“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的方程式,企业赚钱的时候,通过分红,列支隐性费用、虚构项目等等,把钱划进了自家腰包,企业亏钱的时候,再把烂摊子,空架子甩给债权人。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赚了算我的,亏了是你的。 类似心态在银行的贷款企业中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公司法强调揭开企业面纱,讲究穿透效应,就是为了遏制这种情况。 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如果公司有100万资产,老板先把该还的债还了,剩下的才是老板的。 会计课老师常这样说: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记账记出来的,负债是记账记出来的,所有者权益是轧差轧出来的。 背后的思路就是“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用大白话讲:老板别跑!企业是你的。 这意味着老板要负责到底,这是企业特别是公众型企业应当坚守的底线。 三、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公式在三十年前东北某财校的教材上出现过,作者姓张,我在川大学习期间用的就是这个教材。那时候,中国的会计制度没有和国际接轨,会计准则听都没听说过,西南财大当时讲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们属于非 财经 院校的非 财经 专业,讲的是老掉牙的“资产十费用=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入”。 说它老掉牙一点不过分,因为它体现了计划指令经济的思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有效,但在非资产负债表日,厂里给上头打个报告什么的,不得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测算一下?稍微调整,就成了“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虽然老掉牙,但它的好处也显而易见:1、非常直观的解释了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的互动关系,比如:为什么政府补贴分摊到当年,计入损益,没分摊完的计入负债,为什么卖出去的成品计损益,没卖出去的计资产,进而才能更深入理解支出费用化资本化、资产是待确认的费用等等一些原理性的东西;2、非常适合初学者理解为什么资产和费用的记账规则是同向的,为什么负债和收入的记账规则是同向的,因为两个都在=号同一边嘛! 这个公式可说是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项注释,让死板的资产负债表活了起来。深刻理解它,有点一通百通的味道,之后的大多数准则都能看出个子丑寅卯来,灵活运用它,则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约十年前,有这样一个名誉权诉讼:某上市公司曾以 历史 成本3000万的房产评估增值后抵押贷款13000万,某年利润亏损9000万元,面临退市,于是以3000万元房产抵债13000万元贷款,固定资产减少3000万元,银行贷款减少13000万元,利得10000万元,利润增加10000万元,成功扭亏,次年从银行回购房产,资本化支出,也不影响次年利润。某 财经 杂志后刊文揭露其财务造假,上市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状告 财经 杂志,法院判上市公司胜诉。 按“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公式,资产少了3000万,负债少了13000万,差额10000万用收入顶上,两边平衡,的确没毛病。话说上市公司的会计理解不了这个公式的话,能想出这么妙的茅招吗?这是资本运作式的解读。

247 评论(13)

偶是透明哒

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会计恒等式是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恒等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等式原则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220 评论(15)

Cathyshenzhen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包括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1.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包括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2.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3.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4.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5.会计的第三个前提就是会计分期。企业为了编制报表,并定期给使用者提供信息,就把连续的经营划分为好多段。一般分为年、季、月。比如说,你想投资长青公司,不可能等它经营到最后,看它是亏是盈才做决定,而是看它上一期是盈是亏,有没有前景,然后做决定。所以对于和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会计分期及定期编制报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会计分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与业务周期是不同的。有的业务周期不足一个会计期,而有的又持续在几个时间段里。

247 评论(11)

粉恋桃心

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内部相关性,表现为以下三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收人-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损益表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动态数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这是将第一会计等式和第二会计等式相结合的第三会计等式,是利润分配前的会计等式。

162 评论(13)

荷塘荔色

1、会计恒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的理论依据。

2、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帐的理论依据。

3、会计恒等式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依据。

4、会计恒等式是审查会计帐簿的理论依据。

5、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6、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数量关系

1、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2、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

3、会计等式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37 评论(9)

Camillemcc

会计要素:即指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83 评论(13)

冷扇画屏

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会计恒等式是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25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