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9

喝酒当喝汤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分录贷款方向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leepworm88

已采纳

收到贷款时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每月还款和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贷款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1、为了核算和反映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存款的增加,贷方反映企业存款的减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存款的余额。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展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企业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调节表",调节相符。 银行的原始款来源除自有资金以外主要是吸收存款,也就是其他法人或自然人在银行开立账户存放的款项。 银行吸收存款用途一般有两大类: 1、直接发放贷款、投资等运营; 2、存放中央银行,作后期运营。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同业存放等等,还包括准备金存款。(这是按我国的银行法规要求的) 因此,银行贷款给企业的资金来源,即有可能是从吸收存款中调拨资金,也有可能从存放中央银款项或同业存放中调拨资金。"

会计分录贷款方向

223 评论(14)

yuanning2008

只要记住资产和费用类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其余的全部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就行了

267 评论(15)

林小贱灬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或者说左借右贷、资产在左、负债在右、权益也在右。

资产科目,金额增加那么就是记在借方;负债科目,其金额增加,会计分录就是在贷方。还有一类损益类(也叫利润表)科目,它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里的“未分配利润”,因此损益类科目的金额增加,也是在贷方。

比如:从银行借了笔短期贷款,银行放款后,现金增加同时短期负债增加。现金是资产类科目,短期借款是负债类科目。

借:现金,贷:短期借款。如果是现金购买了办公用品,办公用品进入的是管理费用科目(利润表科目),费用是减少利润;按照贷方增加所有者权益、借方则是减少,这笔分录就是:借:管理费用,贷:现金。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口诀结构是: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114 评论(12)

罂粟女孩

资产,成本,费用,借表增加,贷表减少;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

236 评论(9)

小怡子乖乖

1、首先要理解的是借贷方向,有一句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是说每一笔分录都有借方、贷方,而且每个科目的借贷两个方向的总的金额是相等的。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在六个要素中有两个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是资金的去向(因为都是你花钱买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来源(找人借的是负债,自己掏腰包是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记住资产增加计入借方:资产增加,为了保证等式成立,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和必然增加,要么是只增加负债,要么只增加所有者权益,要么都增加,但是这个时候借方是资产,那么只剩下贷方了,因此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计入贷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当然就跟上面所说的方向相反了,收入增加或者费用减少都会导致利润增加,这个时候所有者资产是变多了,而资产增加计入借方,因此收入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增加都计入贷方。3、展开一个等式:期末的资产=期初的资产+本期增加的资产(减少就为复数)=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的利润=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收入-本期费用。转变成:期末的资产+本期的费用=期初的负债+期初的所有者权益+本期收入,左边的记在借方,右边的记在贷方。扩展资料:一个会计科目借贷的背后,因为其所属于的要素不一样,就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可能是增加,也可能是减少,但是只要其所属于的会计要素确定了,其记账的规则,以及借贷背后的增减含义也就确定了。而在整个会计处理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处理便是,如果会计科目所反映的要素项目本身发生变化,也即金额上有了变化,可以是变为零,也可以是金额减少或增加,对应就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相应的资产或项目被处置了,要求跟此项目有关的会计科目,都通过做与原来借贷相反方向的会计分录来将其冲销掉。理解这一点,对于会计分录之间的借贷方向的变化就有了基本的依归。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企业的一项应收款最终收不回来,或者是要通过债务重组来收回,那么针对此项应收款而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发生额,就要同时随着应收款的账务处理,相应地跟着处理。具体来说,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将其冲减掉。比如在此例中,就是将原来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用相反的分录来冲销掉,即要做一笔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的分录。通过会计分录的处理,在账上就反映了各大要素内不同项目之间的流转变化,这个流转变化正是通过借贷方向的变化来处理增减,把握以上提及的基本规律,就基本掌握了借贷记账背后的精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14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