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yiqinww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所用的科目不同。应收账款登记的是客户欠公司的货款,应收票据登记的收到的客户支付给公司的未兑付的承兑汇票。
黄二小要奋斗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借记收到的款项,贷记应收票据,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分录为: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财务费用(差额)贷:应收票据(票面金额)拓展资料:贴现是指付款人开具并经承兑人承兑的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持票人),受让人(持票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将票据变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商业汇票到期,最终持票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远期汇票经开具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贴现:指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我国的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
晚上吃白片
购买商品,之后收到发票的会计分录如下:1、借:原村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贷:应付账款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法律分析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第二十条 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康昱装饰
收到时: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贴现:借:银行存款(实收数) 财务费用(差额) 贷:应收票据(票面数) 贴现的计算公式是: 汇票面值-汇票面值*贴现率*(贴现日-汇票到期日)/365
贪吃女王Grief
1、如果企业为实行一般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收到发票时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根据发票内容计入对应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科目)2、如果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或实行简易计税办法的一般纳税人,收到发票时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根据发票内容计入对应科目)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科目)小规模纳税人收到对方公司开具的发票,应当根据发生的业务计入相关的会计科目中,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因此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对应的进项税额,应按照价税合计金额计入对应科目中。一般纳税人企业收到对方公司开具的发票,除了根据发生的业务计入相关会计科目外,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需要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进行核算。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