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蕾油画
搜索课后答案的步骤如下。1、打开浏览器,进入百度的首页。2、输入你想要查询的科目的课后答案,比如说要查会计这本书的课后答案,就输入会计课后答案。3、根据读者自己的教材版本以及作者,选择一个进入查看有时候不同版本课后习题或许没有改变,可以尝试进去看看。4、找到自己想要的文档之后,可以下载下来,方便以后月阅读,也可以收藏起来。
琳子Yulander
会计学原理习题答案 第二章 P66 习题二 会计科目 序号 会计科目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 库存现金 500 2 银行存款 144 500 3 短期借款 600 000 4 原材料 380 000 5 库存商品 60 000 6 生产成本 75 000 7 长期借款 1 450 000 8 固定资产 2 400 000 9 实收资本 2 000 000 10 固定资产 750 000 11 应收账款 140 000 12 应付账款 120 000 13 利润分配 280 000 14 长期股权投资 500 000 合计 4 450 000 2 170 000 2 280 000 资产4 450 000=负债2 170 000+所有者权益2 280 000 P68 习题四 (资金变化类型看P68表格) 资金变化类型 经济业务序号 1 1、8 2 9 3 12 4 4、6 5 5 6 2、7 7 10 8 11 9 3 P70 习题六 借贷记账法 一、编制会计分录 1、借:原材料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2、借:生产成本40 000 贷:原材料 40 000 3、借:库存现金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4、借:固定资产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5、借:应付账款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6、借:生产成本 25 000 贷:原材料 25 000 7、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应收账款 3 000 8、借:应付账款 4 000 短期借款 12 000 贷:银行存款 16 000 9、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实收资本 20 000 10、借:银行存款 3 600 库存现金 400 贷:应收账款 4 000 三、试算平衡表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库存现金 1 000 800 1 800 银行存款 135 000 26 600 129 400 32 200 应收账款 10 000 7 000 3 000 生产成本 40 000 65 000 105 000 原材料 120 000 10 000 65 000 65 000 库存商品 24 000 24 000 固定资产 600 000 100 000 700 000 短期借款 62 000 12 000 50 000 应付账款 8 000 7 000 1 000 实收资本 860 000 20 000 880 000 合计 930 000 930 000 221 400 221 400 931 000 931 000 P132 习题一 材料采购过程的核算 编制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500 贷:库存现金 500 2、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16 000 ——乙材料 12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 896 贷:应付票据 33 696 3、借:材料采购——甲材料480 (720) ——乙材料240 贷:银行存款 480 库存现金 240 4、借:原材料——甲材料 16 480 ——乙材料 13 04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16 480 (29 520) ——乙材料 16 480 5、借:应付票据 33 696 贷:银行存款 33 696 6、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5 500 ——乙材料 5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887 贷:银行存款 12 987 7、借:材料采购——甲材料440 (720) ——乙材料280 贷:银行存款 540 库存现金 180 8、借:原材料——甲材料5 940 ——乙材料5 88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5 940 (11 820) ——乙材料 5 880 各总账账户发生额:“材料采购”41 340; “原材料”41 340。 “材料采购”明细账发生额:甲材料22 420; 乙材料18 920 P133 习题二 生产过程的核算 编制会计分录: 1、借:生产成本——A产品3 225 ——B产品2 580 贷:原材料——甲材料2 835 ( 5 805) ——乙材料2 970 2、借:生产成本——A产品5 000 3、 借:生产成本——A产品 700 ——B产品4 000 ——B产品 560 制造费用 2 000 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3 000 管理费用 42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1 960 4、借: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300 贷:累计折旧 900 5、借:制造费用 200 贷:库存现金 200 6、借:制造费用 400 贷:库存现金 400 7、借:制造费用237 库存现金 63 贷:其他应收款 300 8、本期共发生制造费用3 717 借:生产成本——A产品2 065 ——B产品1 652 贷:制造费用 3 717 9、借:库存商品——A产品 10 990 ——B产品 8 792 贷:生产成本——A产品10 990 ——B产品 8 792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表 成本项目 A产品 B产品 总成本(100件) 单位成本 总成本(80件) 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3 225 32.25 2 580 32.25 直接人工 5 700 57 4 560 57 制造费用 2 065 20.65 1 652 20.65 产品生产成本 10 990 109.90 8 792 109.90 P134 习题三 销售过程的核算 1、借:银行存款 35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 100 2、借:应收账款 52 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 650 3、借:主营业务成本 57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22 500 --B产品34 500 4、借:销售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5、借:销售费用 1 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 000 ——职工福利 140 6、借:银行存款 1 404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 7、借:其他业务成本 1 000 贷:原材料 1 000 P136 习题五 财务成果的核算 会计分录如下:12月份经济业务 1、借:银行存款 58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 500 2、借:主营业务成本 35 000 贷:库存商品 35 000 3、借:销售费用 500 贷:库存现金 500 4、借:管理费用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5、借:财务费用 2 200 贷:库存现金 2 200 6、借:营业外支出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7、借:其他应付款 3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6.4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3.59 12月份计算、结转和分配利润 1、借: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256.41 贷:本年利润 50 256.41 借:本年利润 38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5 000 管理费用 300 财务费用 2 200 销售费用 500 营业外支出 500 利润总额=50 256.41—38 500=11 756.41(元) 应交所得税=11 756.41*25%=2 939.10(元) 净利润=11 756.41—2 939.10=8 817.31(元) 2、借:所得税费用 2 939.1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939.10 借:本年利润 2 939.10 贷:所得税费用 2 939.10 3、借:本年利润 8 817.31 贷:利润分配 8 817.31 4、借:利润分配 881.73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881.73 5、借:利润分配 1 322.60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1 322.60 6、借:利润分配 881.73 贷:应付股利 881.73 P135 习题四 费用的核算 编制会计分录: 1、借:管理费用 3 000 制造费用 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8 000 2、借:管理费用 420 制造费用 7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1 120 3、借:制造费用 800 管理费用 600 贷:累计折旧 1 400 4、借:制造费用 1 2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5、借:管理费用 400 贷:库存现金 400 6、借:管理费用 300 贷:库存现金 300 7、借:管理费用 480 贷:库存现金 480 8、借:销售费用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9、借:财务费用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10、借:销售费用 700 贷:银行存款 600 库存现金 100 11、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 200 贷:库存现金 1 200 12、借:管理费用 960 库存现金 40 贷:其他应收款 1 000 13、借:制造费用 1 900 管理费用 500 贷:银行存款 2 400 14、借:管理费用 1 000 制造费用 2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P137 习题六 资金投入和退出的核算 1、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实收资本 400 000 2、借:固定资产 150 000 贷:实收资本 150 000 3、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短期借款 50 000 4、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长期借款 500 000 借:工程物资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借:在建工程 500 000 贷:工程物资 500 000 5、借:短期借款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6、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 000 累计折旧 30 000 贷:固定资产 15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3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 000 7、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累计折旧 10 000 贷:固定资产 30 000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8、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3 000 贷:银行存款3 000 P138 习题七 综合练习 编制会计分录: 1、借:生产成本——A产品21 900 ——B产品18 100 贷:原材料 40 000 2、借:制造费用 2 000 贷:原材料 2 000 3、借:库存现金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4、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4 000 贷:库存现金 24 000 5、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 380 贷:银行存款 17 380 借:原材料 15 000 贷:材料采购 15 000 6、借:材料采购——乙材料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800 贷:应付票据 46 800 7、借:材料采购——乙材料600 贷: 库存现金 600 借:原材料 40 600 贷:材料采购 40 600 8、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应收账款——新华厂 3 000 9、借:应交税费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10、借:生产成本——A产品10 000 11、借:生产成本——A产品 1 400 ——B产品 10 000 ——B产品 1 400 制造费用 3 000 制造费用 420 管理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3 360 12、借:制造费用 2 380 管理费用 780 贷:累计折旧 3 160 13、借:制造费用 1 400 贷:银行存款 1 400 14、本期共发生制造费用9 200 借:生产成本——A产品4 600 ——B产品 4 600 贷:制造费用 9 200 15、借:库存商品——A产品 37 900 贷:生产成本——A产品37 900 16、借:应收账款——新华厂 131 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9 040 17、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36 000 ——B产品44 000 18、借:销售费用 1 100 贷:库存现金 1 100 19、借:财务费用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20、借:管理费用 1 2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21、借:营业外支出 1 120 贷:原材料 1 120 22、借:其他应付款 3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6.4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3.59 23、借:银行存款 2 34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500 贷:原材料 1 500 24、借:主营业务收入 112 000 其他业务收入 2 256.41 贷:本年利润 114 256.41 借:本年利润 91 84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1 500 管理费用 3 120 财务费用 5 000 销售费用 1 100 营业外支出 1 120 利润总额=114 256.41—91 840=22 416.41(元) 应交所得税=22 416.41*25%=5 604.10(元) 净利润=22 416.41—5 604.10=16 812.31(元) 25、借:所得税费用 5 604.1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 604.10 借:本年利润 5 604.10 贷:所得税费用 5 604.10 26、借:利润分配 1 681.23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 681.23 P184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类别 资产账户 负债账户 所有者权益 成本账户 损益账户 盘存账户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 结算账户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交税费 资本账户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跨期摊配账户 长期待摊费用 调整账户 累计折旧 集合分配账户 制造费用 成本计算账户 生产成本 配比账户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 财务成果 计算账户 本年利润 P263 第九章 财产清查 习题一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资料1) 200× 年7月31日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535 0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508 000 50 000 1 000 64 000 1 600 调整后的余额 584 000 调整后的余额 570 400 2、因为银行对账单和未达账项均无误,而调节后的存款余额,企业多于银行,证明是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有误。 编制调节表时所发现的错误金额是:584 000-570 400=13 600(元) 企业7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应该是:535 000-13 600=521 400(元) 200× 年7月31日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521 4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508 000 50 000 1 000 64 000 1 600 调整后的余额 570 400 调整后的余额 570 400 月末企业实际可用的银行存款余额为:570 400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资料2) 200× 年8月31日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 42 594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24 158 488 11 820 3 120 28 000 376 调整后的余额 51 782 调整后的余额 51 782 调节后存款余额相等,证明企业和银行双方账目无误。 习题二 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编制审批前和审批后的会计分录: 审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3 800 累计折旧 1 400 贷:固定资产 5 200 审批后 借:营业外支出 3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 800 2、审批前:借:固定资产 6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6 000 审批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6 000 贷:营业外收入 6 000 3、审批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10 贷:原材料 210 审批后 借:管理费用 21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10 4、审批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60 贷:原材料 160 审批后 借:其他应收款 16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60 5、审批前:借:原材料 1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50 审批后 借:管理费用 1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50 或: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50 贷:管理费用 150 6、审批前不用做账。 审批后:借:坏账准备 250 贷:其他应收款 250 P319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企业 200× 年6月30日 单位:元 资 产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存 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略) 77 050 7 000 750 436 200 628 500 230 500 398 000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略) 41 000 4 050 5 300 7 000 39 670 721 000 38 000 62 980 资产总计 919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919 000 2、编制利润表 利 润 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企业 200×年6月份 单位:元 项 目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营业收入 1 179 900 减:营业成本 975 780 营业税金及附加 64 320 销售费用 14 600 管理费用 20 800 财务费用 6 200 (省略)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98 200 加:营业外收入 800 减:营业外支出 5 000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94 000 减:所得税费用 23 500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70 500
杨杨杨远远
2009年湖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第一章单项选择题:1.B四柱清册【解析】B.我国在唐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很兴盛,财经贸易比较发达,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唐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会计方法由初具基础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著名的“四柱清册”原理就是这一时期的会计工作者对会计学木的一项重大的贡献。 四柱,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中的每一柱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一方面,它们彼此之间互相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是我国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就。A.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 ”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C.天地合账: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D复试记账法:在12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复式簿记。15世纪末,即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o)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书中专设“簿记论”篇。《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帕乔利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2.A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解析】所谓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柱清册”方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四柱清册”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后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从外国引进了现代会计记账方法,“四柱清册”法在官方结算中才逐渐消失。D龙门账=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就是:进-缴=存-该。3.A货币【解析】会计主要利用货币量度,对会计主体的各会计要素进行记录反映。货币计量单位是会计的基本计量单位。 (也是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4.B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及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是现代会计形成的重要标志。5.A核算和监督【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 (一) 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1、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考试大为你加油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五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核算职能 四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七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七种方法的基本运作程序是: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确定的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账簿,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财产清查,并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监督 1、 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 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 特点: (1) 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 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6.A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解析】外部监督包括国家和社会两个方面,如同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7.D及时性【解析】D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A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B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C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A历史成本【解析】A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第四十二条规定了5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因为历史成本是购买方取得资产时实际支付的价格,其人为估计等主观因素程度较低,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企业重组中发生的各项资产交易,在税收上确认了收益或者损失的,相关资产可按重新确认的价值确定计税基础。B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C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D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二、多项选择1.A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C预测经济前景、D评价经济业绩【解析】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并非只有这两项职能,它们只是基本职能,除了这两项基本职能以外还有其他的相关职能,比如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等。2.A会计所需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B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C预算资金收支活动、D企业的资金投入、周转和退出【解析】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3.A可靠性、C及时性、D重要性【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进,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4.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解析】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赶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问。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 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蹙,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世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最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5.A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B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C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解析】(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6.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B利得、C留存收益、D资本溢价【解析】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所谓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这可以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分为: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分为: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7.A历史成本、B可变现净值、C公允价值【解析】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8. ABC【解析】D明显错误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具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例如:不许为了私设小金库、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偷逃税款等,设置账外账。 (四)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五)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六)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三、判断题1.对2.错【解析】主要单位是货币,但不只一种计量单位3.对4.对5.对6.对7.对【解析】如合伙企业。8.对9.错【解析】会计假设“持续经营”,如果破产不适用
吸血鬼小呆
4.4.2练习题E4-1练习筹资业务的核算。(1)某科学家于20×6年6月,以发明专利发起设立一家领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估价200万元。借:无形形资产一一专利权 2000000贷:实收资本一一个人资2000000(2)当地政府以科技园区的一栋厂房投资入股,厂房估价350万元。借:固定资产一一厂房3500000贷:实收资本一一国家资本3500000(3)领先科技收到一家企业的投资款150万元。借:银行存款1500000贷:实收资本一一法人资本1500000(4)向华夏银行借入期限为半年年、利率为5%的借款100万元。借:银行行存款1000000货:短期借款1000000(5)向工商银行借入300万元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借款期限为3年,利率为9%,期满后一次归还本金和利息借:银行存款3000000贷:长期借款3000000E4-2练练习供应阶段的业务核算。(1)从国外进口一批设备,价值300万元,进口增值税为51万元,关税为30力元,费2万元,全部货款已支付固定资产采购成本=买价十运费十关税=300+2+30=332(万元)借:固定资产一一设备3320000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0贷:银行存款3830000(2)向华新公司购进甲种材料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货款约定三个月后支付。借:在途物资一一甲材料10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贷:应付账款一华新公司1170000(3)公司开出转账支票一张,向朝阳公司支付购进乙种材料款8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借:在途物资———乙材料800000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0贷:应付账款一朝阳公司936000(4)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甲乙两种材料的运输费3万元(按采购成本分配)。分配率10086=0.016667甲材料分配的运输费=1000000×0.016667=16667(元)乙材料分配的运输费=30000-16667=13333(元)借:在途物资一一甲材料16667 乙材料1333贷:银行行存款30000(5)用银行存款支イ付上述甲种材料的购货款及增值税,合计117万元借:应付账款一华新公司1170000贷:银行存款1170000(6)甲乙两种材料已验收入库,结转材料的采购成本。(这里不好发,想要更多答案加我好友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